我是一名心理師 今天要聊的是關于《愛情三角理論實驗》 了解自我,洞察人性的本質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愛情到底是什么?
是激情?
是承諾?
還是親密?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或許能給你答案。
但別急,這個理論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解釋,它背后有著一個令人震驚的實驗,告訴了我們愛情中最深層里的本質。
看看你是否能在愛情的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構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欲和浪漫成分,親密是情感上的緊密聯系,而承諾則是維持關系的決心。這三種成分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愛情。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
1
實驗揭秘:愛情的三重奏
在斯滕伯格的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評估他們當前或過去的愛情關系,根據激情、親密和承諾的程度進行打分。
結果發現,最完美的愛情——完美之愛——是三者兼備的。然而,現實中的愛情往往是不完美的,可能只有激情和親密(浪漫之愛),或者只有親密和承諾(伴侶之愛)。
故事案例
讓我們來看一個年輕人小張和小李的故事。小張和小李在大學時相識,激情四溢,每天都想和對方在一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激情逐漸消退,親密感也因工作壓力和生活瑣事而減弱。最終,他們的關系只剩下承諾,變成了“空殼之愛”。
這個故事在年輕人中并不罕見,許多人都在激情消退后,面臨著如何維持愛情的問題。
2
近期研究:愛情三角理論的現代應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愛情三角理論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例如,2022年發表在《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親密和承諾在長期關系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激情。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激情雖然重要,但親密和承諾才是維持長久關系的關鍵。
無論你是正在經歷激情四溢的浪漫之愛,還是已經步入平淡卻深厚的伴侶之愛,亦或是正在尋找那個能與你共度一生的完美之愛,
記住,愛情的本質在于你如何去經營和珍惜。
正如斯滕伯格所說:“愛情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行動。”你準備好行動了嗎?
參考文獻: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The Role of Intimacy and Commitment in Long-Term Relationships.
如果覺得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啟發,希望您能點亮下方【小紅心??】謝謝您
心理學上有過一個實驗叫:精神分析實驗(你是否常感到莫名的焦慮,卻找不到根源?)
心理學上有過一個實驗叫:自我決定理論實驗(為什么同樣是學習,有人樂在其中成績優異,有人卻痛苦不堪效果不佳?)
扒開你人性中最難察覺的陰暗面:你敢直面真實的自己嗎?
心理學上有過一個實驗叫:單純曝光效應實驗(當一個人頻繁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時,你是否會對TA產生好感?)
女人身上的這個致命弱點,決定了人生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