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決然以圣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傳習錄》下,三一八)
知天下事物本就無法用格物工夫窮盡,格物工夫只能在自己的身心上著手,決然以為圣人人人可以做到,便自然能有一種擔當精神。
人除了吃飽喝足外,便會追問一些看似無用卻很關鍵的問題,比如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目標是什么?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當代人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但對古代中國特別是宋明時期的讀書人、儒者來說,學做圣賢,無疑是他們共同的志向和目標,“圣人可學而至”成為那時讀書人的基本共識。
王陽明在十二歲的時候,曾問他的私塾老師,讀書是為了什么?塾師答:“惟讀書登第耳”——讀書是為了中進士、做官。這是科舉考試時代的一般答案。但陽明聽了以后,卻不以為然,他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strong>(《王陽明年譜》) 這里的一問一答,反映出陽明少年就立有一個宏遠志向:成就圣賢一般的理想人格。
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儒家普遍相信,上古中國,在孔子之前,一共有七位圣人,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而在孟子看來,孔子不但是堯、舜以來的繼承者,更是“集大成”者,而且是“圣之時者” (《孟子·萬章下》) 、“人倫之至” (《孟子·離婁 上》) 者。在戰國時期的孟子看來,孔子不僅是商周以來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是與時俱進的最高道德楷模。
[明]佚名《孔子圣跡圖· 漢高祀魯 》
可見,孔子的“圣人化”,在孟子時代已初步形成。盡管在孔子生前,就有弟子說孔子是“天縱之將圣”,但孔子則予以否認 (《論語·子罕》) ,孔 子自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 (《論語·述而》)
那么,十二歲的陽明“欲做圣賢”的那位圣人,是否就是先秦時代的堯、舜、孔子等諸位圣人呢?答案 恐怕是否定的。其實,在陽明心目中,所謂“圣人”主要指儒家的理想人格。這與北宋初年以來儒學復興運動中提倡的“圣可學” (周敦頤語) 、“圣人可學而至” (程頤語) 的思想精神是一致的。
[元]劉敏叔《三夫子相》(局部)
可以說,立志成圣乃是宋明新儒家的一句思想口號。在某種意義上,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宋明理學乃是一種希圣之學。自十一世紀以來,希圣之學,不知激勵了多少年輕學子,陽明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但隨著十五六歲時格竹失敗,從其“自委圣賢有分”到“益委圣賢有分”的感慨,可以看出,陽明認為圣賢自有定分,非一般人可學而至,對自己成圣的可能性產生了極大的疑惑。此后經過二十余年的思想歷練,當他在三十七歲被貶官至貴州修文縣龍場驛時,在那里經歷了“動心忍性”“百死千難”的人生磨煉,最終在思想上悟出了一個道理,即“決然以圣人為人人可到”。至此,陽明堅定了學做圣賢的自信、自覺。
(摘自吳震著《傳習錄百句》,題目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圣人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中國人必知的經典金句
當代學者闡發的學識智慧
持妙筆以傳文采,化哲思而成美文
跟著吳震教授領會《傳習錄》里的思想智慧
《傳習錄百句》
吳震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6634-7
56.00元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經典,其中有許多充滿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語言?!秱髁曚洶倬洹窊袢『吞釤捔恕秱髁曚洝非疫m當采用《王陽明全集》中的部分經典語句,并結合陽明的思想做了啟人心智的解讀,舉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心學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體現,于此引導更多的讀者進入心學世界的大門。
作者簡介
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代表性著作有《陽明后學研究》《泰州學派研究》《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 <傳習錄> 精讀》《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19世紀末以來“儒學日本化”的問題史考察》《東亞儒學問題新探》《朱子思想再讀》《朱子學與陽明學:宋明理學綱要》《陽明學時代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增訂本)、《陽明學再讀》等。
編輯推薦
精選陽明心學經典百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須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薄扒ソ赃^影,良知乃吾師。”“個個人心有仲尼?!卑倬涞膿袢〔⒉痪窒抻凇秱髁曚洝?,還旁及《王陽明全集》等,充分且全面地濃縮了陽明心學的精華,引領讀者在百句之內深切領會陽明心學的思想智慧。
闡釋解析啟人心智。回歸本原,從原典出發,有原文,有譯文,更重要的是還有精彩獨到、貫通融會的闡釋解析,讓讀者在簡明通俗的文字中感知陽明心學的高明智慧。即如“個個人心有仲尼”一條,陽明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圣人”的內在依據及其潛在可能,都有可能成就“人倫之至”的道德主義理想人格。吳震老師告訴我們,今人雖距陽明的時代、孔子的時代比較久遠,但并不妨礙以他們為代表的思想精神和理想人格激勵和引導我們人生的未來走向。
當代大家寫小書。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震教授是陽明學研究大家,從原典整理到學術研究專著皆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本書則化繁為簡,輕量化,力求在百句之內將陽明心學說明白,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具有警策意義,能夠引領讀者在當下靜謐安逸而又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中于“事上磨煉”,“致良知”且“知行合一”。
內外形質兼美。裝幀精雅,版式精致,原文、譯文之外還有精彩的闡釋解析以及語句索引,更適當穿插山水竹石等古畫,雙色精印,賞心悅目。
與名家面對面。封底附有“中華經典共讀會”二維碼,掃碼入群,可以跟著名校名師一起學習中華傳統經典。
實拍書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