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積蓄國力,人口蕃息。
漢朝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力量都得到顯著增強。
西漢初年,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致的馬來駕車,將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車,平民百姓更是家無余糧 。
到了漢武帝時期,京師銅錢堆積如山,穿錢的繩子腐爛而無法計數;太倉糧食層層積壓,露天堆放導致腐敗。
尤其是對于馬匹的描述,民間街巷里到處是馬,田間地頭更是馬匹成群,騎母馬的人會被排斥而不能參加聚會。
至此時,有人,有錢,有糧,有戰馬,戰略反攻條件已經成熟!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文景之治作為依托,漢武帝根本就沒有資本與匈奴進行正面對抗,更不會有帝國雙璧了,這個前置條件是剛需!
第二,衛青積累的戰斗經驗。
龍城之戰,是漢朝對匈由守轉攻的第一戰。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出征的四路大軍中只有衛青一路取得了勝利,“獲首虜七百級”。
雖然戰績不是特別輝煌,不過卻讓漢武帝看到了戰勝匈奴的可能性,同時也獲得了運動戰和騎兵戰術的寶貴經驗。
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更是讓西漢控制了河套地區,漢武帝設置了朔方郡、五原郡,并遷內地十萬人去定居,建立起了反擊匈奴的前沿陣地。
高闕奇襲戰,衛青長途奔襲600里突襲右賢王部,開啟了西漢深入匈奴腹地,精確“制導”的先河。
如果沒有衛青一系列開創性的勝利,漢朝很可能會繼續維持和談策略。
第三,張謇出使西域以及俘虜提供的信息
衛青之前的戰役均俘獲了大量的俘虜,千萬不要小看俘虜的作用。
俘虜不僅是免費的勞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俘虜口中獲取大量的重要信息,不管是匈奴王庭的位置,還是軍事部署等,同時還可以予以招降,為己所用,令他們成為向導。
后期為什么西漢可以屢屢對匈奴實施精確打擊,可不是某些人所謂的“天選之子”,“自帶GPS”,這種英雄史觀是對其他人努力的褻瀆!
有一點必須知道,張騫出使西域時獲取了大量的匈奴信息,以前俘獲的匈奴俘虜以及匈奴降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匈奴輕視漢朝,認為這么遠的距離漢朝根本無法找到自己的大本營,所以沒有及時更換駐扎地點!
第四,衛青的正面戰爭
隨著衛青數次大敗匈奴,他的存在已經對匈奴構成了實質性的戰略威嚇。
漠北之戰,漢武帝命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以及數十萬的后勤補給出征匈奴。
這一場戰役漢武帝本打算讓霍去病去對抗伊稚斜單于的主力。
有了這種打算,兵力部署就有所傾斜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霍去病與匈奴的主力擦肩而過,也不知是霍去病的運氣好,還是伊稚斜單于的運氣不好。
伊稚斜單于把輜重物資遠遠的運到北邊,只留下精銳部隊在軍營北側待命 ,這說明伊稚斜對這次戰爭已經做好準備。
衛青已經沒有發動突然襲擊的機會了。
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漢朝主力與伊稚斜單于精銳部隊的遭遇戰!
衛青憑借武剛車以及臨場的靈活調度,令伊稚斜遠遁。這次大戰雙方“殺傷大當”,也就是雙方死傷相當。
這才是匈奴的真正實力!
這次衛青所殺的全是匈奴的有生力量,不包括非戰斗人員。
而霍去病則深入匈奴腹地,以1萬的損失,殲敵7萬多人,并且實現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封狼居胥”!
有人說這時候霍去病的表現已經超越了衛青的才能。
我只想說,這真是個笑話!
我不想拉踩,我只想把真正的歷史盡可能如實地描繪出來,霍去病有霍去病的特點,衛青有衛青的優勢。
只不過他們的功績都是建立在漢朝七十多年的積累,無數老百姓省吃儉用的供給,以及無數戰士和戰馬死傷的基礎上的。
套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將功成萬骨枯!”
此役,十四萬匹戰馬,回來不足三萬!
參考
- ^《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
- ^《史記·平準書》: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后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爭于奢侈,室廬輿服僭于上,無限度。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 ^《史記·衛青傳》: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
- ^《史記·衛青傳》:“乃悉遠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