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憑空多出來的東西,一樣東西突然多了,必然靠的是另一樣東西的減少,就像貨幣貶值,鈔票的數量是多了,但每一分錢的實際價值卻少了。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十章(4)
原文:
再者,何以常有創生,其因何在?——這也沒有人為之說明。
解釋:
接下來,亞里士多德附帶對柏拉圖學派的理型論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是本原的理論,也進行了批評,
他說,再者,為什么創生一直存在,其原因是什么?
對此,也沒有人進行過說明。
原文:
那些假設創生有兩原理的人,
必須再假設一更高原理〈動因〉;
那些信有通式為創生之本的人,亦當如此,
事物怎樣來參加,又為何要參加通式呢?
解釋:
那些假設有兩個創生原理(本原)的人,
必須還得再假設有另一個更高級的原因(動因);
而對于那些以通型為創生之本的人,情況也應該如此,
他們需要回答:事物如何分有通型?為什么要分有通型?
原文:
所有其他的思想家都得面對著這樣的必然結論,
智慧,即最高知識應有某物為之對反;
至于我們,就沒有這樣的結論。
解釋:
所有其他的思想家都要面臨這樣的必然結論,
即:智慧,也就是最高的知識應該有某物作為其對立;
至于我們呢,就沒有這樣的結論。
原文:
凡屬原始性〈第一〉事物均無對成;
因為一切對成均具有物質,而物質所存僅為潛在;
如以“無知”為任何知識的相對名詞,
這就得引出“無知”的對象以對向“知識”的對象;
但一切原始事物沒有對成。
解釋:
凡是具備原始性質(第一)的事物都是沒有對立面的;
因為所有對立性質的事物都是具備質料的,而質料的存在僅是潛在;
如果把“無知”作為任意知識相對立的一個詞,
這就得引出無知的對象來對立于知識的對象;
但是所有原始性質的事物是沒有對立面的。
亞里士多德在這里的論點是,哲學(愛智慧)的對象是“第一級”原始事物,
如果以“無知”為哲學的對立,則無知的對象應該是原始事物的對立,
但是第一級原始事物是沒有對立的。
原文:
又,可感覺事物以外倘別無事物,
這就沒有第一原理,也無秩序,也無創生,也無日月星辰,
這就得象所有自然哲學家和神學家所說的每一原理其先將各有另一原理。
解釋:
再說,如果可感事物之外再無他物,
那么,什么第一原理、秩序、創生、天體等等,也都將統統不存在,
然而,在所有自然哲學家和神學家看來,每一個原理必是有其先有的原理。
原文:
但,通式或數茍確乎存在,
它們也全不成為事物的原因;
或者至少不是動因。
解釋:
但是,如果通型與數的確存在,
它們也不能全都成為事物的原因;
或者說,至少不能作為動因。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