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陌生的酒店房間里、跨越時區的航班上,還是在日常生活里,能擁有熟悉的安穩感,好好睡一覺是讓身心恢復能量的關鍵。從環境、習慣到儀式,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迎接一夜好眠,我們在全球文化中汲取關于睡眠的靈感,讓深睡療愈不只是旅程中的體驗,也成為舒適生活的一部分。
從燈光到咖啡,以及其他各種緩解疲勞的方式,現代社會發展給人類睡眠習慣帶來的改變也許遠比我們想象的巨大。雖然如今人類的生物鐘大抵相似,但是不同的社會環境塑造出的獨特睡眠方式依舊存在于生活習慣中,成為地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午睡即正義
“Siesta”在西班牙語里指午睡,它來自拉丁語中的“sexta hora”,是現在的下午 1點到 3點。以往,西班牙的工作日被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人們會從早上 9點工作到下午 2點,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后,再從下午4點工作到晚上8點。如今,雖然工作時長和制度與全球標準無異,午休的機會在現代公司也并不多,但是普遍下午 2點和晚上 8點后才分別開始午飯和晚餐的習慣依然反映了午睡傳統的存在痕跡。
*午后,在西班牙瓦倫西亞街頭曬太陽的人。
與此類似,希臘的“Mesimeri”也是一項官方認可的午休文化。它的字面意思為“中午”,不過這個“中午”并非我們所說的上下午之間的12點,而是指從下午 1點到 4點,甚至夏天到下午 5點半這段最熱的時間。下午 3點到 5點,這是全國性的靜默時間,以減少噪聲干擾,確保人們能在一天中獲得足夠的休息。
在日本,午睡文化呈現出另一種形式?!癐nemuri”(居眠り)意為“工作間隙的小憩”,不過,與地中海的悠閑不同,在日本文化中,工作時的打盹被視為努力工作的象征,而非懶惰的表現,所以它也常常被在地鐵、辦公室甚至會議中低頭小睡的上班族使用。相比正式的午休制度,Inemuri更像是一種社會默許的打工人恢復方式。
*在希臘濱海小島電氣站旁的昏昏欲睡的貓。
?享受自然之眠
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讓嬰兒在戶外午睡(Napping Outdoors for Babies)是一種普遍現象,無論什么季節,嬰兒都會被穿上合適的衣物,放在安全的戶外睡眠環境中,人們相信新鮮空氣和大自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可以在自然陽光下補充維生素D,養成白天午睡的習慣,并增強免疫系統。
對于成年人,吊床是他們在自然中放松休閑的流行方式。吊床的歷史一直從古代瑪雅延續到現代海灘,如今特別是在巴西、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區等許多國家,吊床在后院和海灘上隨處可見。在世界各地的戶外愛好者中,吊床也已是露營和戶外裝備的補充。
*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吊床是人們在自然中放松休閑的流行方式之一。
?傳統助眠療愈
從歷史中保留下來的安眠習慣充滿智慧。在傳統中醫中,熱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并向大腦和身體發出“放松”的信號,為睡眠做好準備;熏艾助眠是使用艾草熏蒸神闕(肚臍)、涌泉(腳底)等穴位,幫助舒緩焦慮、提高睡眠質量。
在印度,阿育吠陀療法(Ayurvedic)同樣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系統之一。這一傳統強調根據不同人體質中的風能(Vata)、火能(Pitta)、水能(Kapha)三大生命能量狀態,通過草藥按摩、溫牛奶飲品、呼吸調息(Pranayama)等方法,讓人放松神經系統,幫助身體進入深度睡眠。
*阿育吠陀療法可以助眠。
?睡眠旅行新趨勢
在感到安心舒適的環境里好好睡上一覺本就是一種享受和樂趣,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為追趕行程而壓縮休息時間,改變日常作息,以睡眠修養為主題的旅行方式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健康趨勢。
全球各地的酒店都一直在為提供優質的睡眠服務而努力,包括床品、安眠茶、沐浴鹽等不同的服務內容。為了將這些服務與入住的其他環節無縫銜接,酒店需要以一貫的目標理念為指導,打造連貫且個性化的體驗。
*新加坡COMO大都會酒店率先啟動“睡眠之夢”計劃。
圍繞“如何讓旅客睡得更好”設計創新的睡眠套餐和優化設施正在成為睡眠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式。COMO酒店及度假村與COMO集團旗下奢華康養品牌COMO香巴拉攜手推出的“睡眠之夢"計劃正是這一趨勢的代表。
該計劃在新加坡COMO大都會酒店率先啟動,結合SleepHub?科技、香氛、高壓氧設備和輕食晚餐等服務和設施,幫助旅客重塑健康的生物鐘,減小時差影響。SleepHub?設備基于神經科學研究,利用聲波引導大腦進入穩定的最佳睡眠周期,而COMO香巴拉系列的助眠精油、香膏、床品噴霧和絲綢眼枕等,則通過芳香療法和輕柔觸壓激活放松系統,讓睡眠更加深沉和穩定。
每個人的睡眠習慣都獨一無二,這是他們在旅途和生活中與睡眠產生的默契。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小技巧總是能在環境發生改變時,讓人在熟悉的細節中找到安全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安然入夢。
@國產收音機X
戶外、運動博主
解決睡眠難題:
有時候我一到半夜反而更清醒。想要調整身體疲憊、大腦興奮的生物鐘,我會在第二天強制自己六點起床,并且整個白天都不再打盹兒和午睡,這樣到晚上比較早的時候我就已經困倦,可以順理成章地調整作息。當然,如果第一天沒有成功,那就再來一天吧。
好眠時刻:
有一次在雪山下露營,晚上睡覺時忘了遮住眼睛,而我的帳篷顏色很淺,因此早上就被晨光亮醒了。我還以為已經睡了很久,結果一看才五點多,不過也正因此,我準時趕上了觀賞日出,算是一次真正的“因禍得?!卑?。
必備好物:
眼罩!作為睡覺時對任何光都敏感的我來說,這是無論去哪里我都會隨身攜帶的助眠必備品。
@末兒Monica
藝術品家居、生活方式博主
解決睡眠難題:
我的睡眠極淺,對聲音尤其敏感,哪怕是鐘表“嘀嗒”這樣有節奏的聲音,都會讓我難以入睡,最理想的睡眠環境得是“真空”級別的。為此,我創造出的安眠公式是這樣的:鎖緊房門+一對耳塞+超大眼罩(必須能蓋住半張臉)+一只狗狗(貼身小保安)。這一整套操作下來,不僅足以屏蔽外界的一切干擾,還能帶來足夠的安全感,讓我更容易放松入睡。
好眠時刻:
最難得的一次睡眠體驗是在開往呼倫貝爾的火車上。車廂微微晃動,窗外是一片純白的雪原,在這樣平穩的節奏里,反倒有一種被輕輕搖晃入眠的感覺,整個旅程安靜又治愈。
必備好物:
德國Ohropax的耳塞,它是一場穩定而深沉的睡眠中絕對安靜的保障。
@明仔和二毛子
時尚博主
解決睡眠難題:
入睡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但我總是覺得沒有真正睡飽休息好,即使晚上睡得挺早,早上醒來時我還是覺得很疲憊。此外,因為家里的貓貓狗狗也和我一起睡,所以它們半夜跑酷的動靜也會偶爾影響我的睡眠。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的睡眠情況,今年我開始使用Oura ring,它會在我睡醒后提供一份睡眠報告,并給我的睡眠質量打分。有時我可能覺得自己沒睡好,但一看分數是 85分,心理上就會開始相信睡得“還不錯”,從而感到寬慰和安心。對我來說,這種反饋機制在調整心態、緩解壓力方面挺有效,尤其是在疲憊感較強的時候,看著不錯的睡眠分數會讓我放松不少。
安眠時刻:
飛往南極的 35小時旅程絕對是一次特別的睡眠體驗。整趟飛行跨越多個時區,生物鐘完全被打亂,那種一直睡睡醒醒的紊亂狀態讓我覺得疲憊。不過我依舊記得去程時對目的地格外期待,回程時又開始對馬上就能睡回自己的床感到興奮,“好好睡一覺”好像也因此變得更幸福了,總之,那是一次奇妙的經歷。
必備好物:
我會吃一種叫goodmood的助眠膠囊。它并不算真正的保健品,更像是一種心理安慰劑。吃了之后,我會覺得情緒更平穩,心態更放松,入睡也變得更容易。對我來說,有了這種儀式感,睡眠質量就明顯好一些。
@弱冠年華
插畫師
解決睡眠難題:
作為一年有 100多天住在酒店的旅行者,睡眠環境的變化是常態。最困擾我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床墊太軟導致腰酸背痛,枕頭高度不合適甚至可能導致落枕;房間空調老舊無法獨立調溫,冬天太冷或夏天太熱都會影響入眠;隔音差,半夜隔壁傳來的電視聲或聊天聲。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預訂酒店前仔細查看用戶評論盡量避免。同時,我也喜歡嘗試酒店的助眠項目,比如上海阿納迪酒店提供的夜間頌缽冥想,客房浴缸內還配有養生中草藥包。
好眠時刻:
銅鑼浴是一種深層的聲音療愈,參與者要做的就是放松。你閉眼躺下,跟隨老師的節奏,銅鑼的低頻共振逐漸如波浪般包裹全身,短短幾分鐘就能接近入睡的狀態。雖然整個過程通常只有 45分鐘到 1小時,但身心都像是被徹底“煥活”了一次,緊張與壓力都隨著音波的擴散得到釋放,醒來后感覺格外輕盈。
必備好物:
香薰精油。助眠的精油很多,我常備甜橙、薰衣草、檀香等香味。每次住酒店我也會隨身帶上一兩瓶,回到房間,聞著熟悉的味道,就有一種回家的溫暖感。它還可以用來泡澡,滴幾滴甜橙或鼠尾草精油在浴缸中,清新的香氣可以瞬間讓身心放松。
@saisai
時尚博主
解決睡眠難題:
我對睡眠一直非常關注,之前睡眠質量比較差,尤其容易做噩夢,導致早上醒來時更加疲憊。由此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改善睡眠,嘗試了幾乎所有能想到的助眠方式,但有些對我完全不起作用,比如褪黑素。后來,我放棄了所有助眠藥物和保健品,最終發現了兩個對我來說最關鍵的因素:床品質量和房間溫度。
好眠時刻:
我不算是認床的人,但找到一張適合自己的床的確會極大提升睡眠質量。比如在上海,我發現璞麗酒店的床墊特別舒服,而寶格麗酒店的床品格外出色。我特意打電話詢問過寶格麗酒店的前臺,才知道他們用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意大利品牌。
還有一次,我在深圳的威斯汀酒店意外體驗到極致的好眠。當時的天氣、空氣、溫度都剛剛好,當我午睡醒來時,海風從窗戶吹進來,床墊又特別舒服,簡直像是為我量身定制的睡眠環境。后來,我發現這個床墊叫“天夢之床”且酒店自家有售,便立刻下單,現在我家里用的就是這款。
必備好物:
加長加厚的曼尼陀(Manito)真絲眼罩,再配上我自己創建的睡眠歌單。
@小墨與阿猴
旅行博主
解決睡眠難題:
我們經常輾轉各地旅行和拍攝,也常常需要趕早班機。即使白天已經很累了,到了晚上因為壓力卻未必能順利入睡。有時候,是因為擔心出行證件、拍攝裝備是不是都準備齊全;有時候,是因為躺在床上還在腦海里反復過第二天的拍攝計劃,希望萬無一失。
為此,我們會從打造熟悉的睡眠環境入手,比如帶上常用的枕頭,噴灑熟悉的助眠香氛,用味道來穩定情緒。此外,我們發現將手機設為睡眠模式,從 22:00 起不再查看工作信息,有助于大腦提前進入放松狀態。如果這些都不奏效,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播放白噪聲,尤其是森林夜晚、下雨天的自然聲,能讓身心更快平靜下來。
好眠時刻:
在曾經的四年環中國房車旅行里,我們的睡眠環境幾乎每天都不一樣。有時停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半夜能聽到大貨車的轟鳴聲;有時停在公園旁,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伴隨著廣場舞音樂一起喚醒我們;有時在野外露營,夜晚的風聲和清晨的鳥鳴成為最天然的鬧鐘。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沙漠邊緣的夜晚,四周靜得讓我們能聽到自己的呼吸,打開車門的瞬間,滿眼都是星星,近得好像要砸下來。吹著微涼的夜風,望著浩瀚星空,那一刻世界變得安靜而遼闊,困意也隨之降臨。
必備好物:
盡管家里的床最舒適,但我們反而在戶外睡得更香。大自然的白噪聲就是從城市快節奏生活中切換到平靜心情的最佳寶藏。
好好睡眠,從今天開始。
策劃/悅游編輯部
監制/Shawn Ong
編輯/林冰冰
撰文/馬寧璟
圖片提供 / 受訪者、Pexels、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