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海豚君!
Meta于美東時間4月30日盤后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財報,可以說,此次Meta財報非常重要,牽動人心。
近期本土消費邊際走弱和關稅的影響,廣告公司的增長前景需要承受一定壓力。而已發財報的Google和Snapchat,管理層對宏觀展望的略微不同表態(Google定性描述相對積極,Snapchat則謹慎取消指引),也使得當下的市場預期更加迷離。因此,作為全球第二大廣告平臺的Meta,其管理層對二季度的增長指引,將對整個廣告行業的預期以及相應標的的后續股價走勢尤為關鍵。
除此之外,環境劇烈變化下,公司關于Capex以及Opex支出目標是否會進行調整,也會獲得Meta股東對利潤空間以及AI產業鏈上下游公司股東對產業投入的關注。
話不多說,海豚君直接切入正題:
1. 指引不賴,關稅影響或可控:2Q25收入指引區間在425~455億美元,增速11%~16%,這里面有1個點的美元高匯率推動。
市場預期則比較混亂,區間范圍極大,保守的個位數增長,積極的則有低雙位數增長。但實際指引從整體上看,基本符合預期。
Google、Snap和Meta的展望共同印證了行業承壓期,大流量的效果廣告龍頭,因為可以同時吸納一些中小平臺的品牌廣告預算,因此擁有更高的抗壓韌性。
2. 從量價變動看,Q1或受益TT ban:對于廣告收入的展示量和單價增速兩個驅動,海豚君主要看增速邊際變化趨勢。一般而言,展示量的閥門握在龍頭平臺手中,收放可以相對主動。但廣告單價增速,則會與宏觀環境和競爭息息相關。
一季度綜合廣告單價的增速10%,環比是自然放緩的。但唯一北美地區,單價增速反而在加快(Q1為14%,高于去年Q4的12%)。而宏觀環境,從近期披露的經濟數據來看,趨勢并非景氣向上。因此主要可能就是Meta的競爭優勢在Q1又得到了放大。
結合Sensor Tower數據,在1月的TikTok ban前后,Meta旗下的FB、IG以及新平臺Threads,均有流量增長。尤其是早就老態龍鐘的Facebook,前后日活也凈增了75萬人,體現的就是用戶尋找替代品的需求。
廣告主自然也會做類似的遷移動作,將廣告預算從TT上挪到Meta系列,由此說明Meta的超預期收入,存在受益TikTok的部分。但反之,隨著TikTok的禁令一再延期,部分廣告主的短期預算可能也會回去一些。
3. 重視AI,再加碼Capex:關于Capex,市場對這次幾個大模型/云平臺巨頭的指引關注也非常高。不僅用于反映上游產業鏈今年的增長預期,也能夠給AI實際需求高低進行蓋章認證。
Meta此次將全年資本開支范圍增加至640-720億美元區間,相比此前提出的指引600-650億,有明顯增幅。
市場這次對巨頭們高Capex的反應,正面解讀居多:主要是當下復雜的環境,全部依賴自身增長風險較大,如果堅持對AI加大投入,恰恰說明巨頭認可終端需求的旺盛。
4月以來,Meta接連發布了LIama 4以及嵌入Llama 4的獨立AI app——Meta AI。雖然Llama 4倉促發布下表現有點翻車,像是被扎克伯格趕鴨子上架強行定了deadline,只為用來回擊DeepSeek。但MetaAI依據多年積累的社交數據來實現一個對用戶來說更智能化的AI Agent,仍然具備一定的產品獨特性,從而實現競爭差異。
4. 下調運營支出,效率年2.0開啟?:Q1因服務器折舊延長,Q1毛利率同比環比均有提高。盡管研發投入增加,但整體總運營支出在少了一筆法務費用后,同比增速只有9.4%小于收入增速,短期盈利能力提升。
管理層此次還下調了全年運營支出,區間下降了10億,介于1130億至1180億。雖然Q1員工人數還凈增加了近2800人,1月宣布的裁員5%可能還在進行過程中,不夠對沖新招聘的研發人數,但扎克伯格多次提及AI對內部研發工程師的未來替代趨勢。
因此為了應對復雜的環境,緩解今年的利潤增長壓力(預計個位數增長或增長持平),海豚君猜測公司可能再次開啟效率年戰略,針對核心AI研發之外的團隊做優化。
5. VR圣誕狂賣后淡上加淡:VR相關的Reality labs沒太多可討論的,主要體現的是購物季Quest 3S熱賣之后,市場需求淡季的特征。一季度收入4.12億,同比下滑6%,Quest 3S在購物季的表現并未延續到一季度。
一季度RL業務的經營虧損加大,近期傳言Meta有意繼續優化RL實驗室。海豚君認為,短中期實現持續穩定盈利基本難以看到。因此隨著后續公司持續對相關團隊優化,壓縮投入,可能才會加速扭虧。
6. 現金使用與股東回報:一季度末Meta賬上現金+短期投資合計702億美元,扣掉長期借款也還有414億的凈現金,環比上季度減少75億。本季度自由現金流103億,派息13.3億,回購用了128億,年化后預計2025年的股東回報(回購530億+分紅55億),合計收益率接近4%,比上季度高,主要還是市值掉下來了。
7. 業績指標一覽
海豚君觀點
Google財報發布前,市場對關稅影響廣告多少基本沒譜,但可以確定的是,關稅對行業影響程度大于有流量、有效果廣告的龍頭公司。因此對于Google和Meta兩個龍頭的增長預期只是2%-3%的試探下調,更多的是先將估值打下來。當川普將關稅加到最瘋的時候,Meta的估值跌到了17x、Google跌到了15x,都屬于歷史上相對極端的低點水平。
Q1表現,兩家其實都還不錯,但海豚君認為,Google和Meta增長強勁的驅動力并不一樣。對于Google,一季度大幅增長的金融、醫藥、旅游業都是搜索廣告的優勢領域;而對于Meta,很可能部分受益于TikTok ban。
考慮到關稅戰還是進行中,盡管近期邊際有所緩和,但川普的日常反復和解決政府債務的決心,使得后期不排除還會在市場情緒都比較積極的時候,再變臉沖擊。而出于對前景不確定的考量,無論關稅談判如何,今年廣告主的投放意愿多少都會做一些調整。
因此我們認為,Meta對Q2的收入指引或許只能緩解一時之憂。進入5月,小包裹免稅政策調整落地,Meta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中國廣告主退潮影響。2024年占比10%的中國廣告主貢獻收入,其中實物電商貿易是大頭,也是這次直面高關稅的領域。
以Temu為例,4月初,Temu已經迅速暫停了幾乎所有在美國的營銷活動。根據市場估算,假設持續停止投放,若能及時找到本地商家進行投放補缺,那影響約為2025年總營收的2%(也就是目前市場預期下調的部分),否則會沖擊更多。
因此找到新增長引擎,并同時提升經營效率,對今年的利潤釋放壓力都會有緩解。這也是市場對這次巨頭維持/提高Capex的反饋偏向正面的原因。巨頭主動保持或提高Capex規模,代表公司對終端AI應用的需求有信心,所以被市場偏積極的去解讀。
但不可避免的是,今年的利潤仍然處于承壓狀態。目前Meta 1.39萬億市值,市場交易于25年 22x P/E的估值水平上(假設收入增長13%,1130億的總支出,即利潤增長5%),和往年中樞差不多,另情緒悲觀/樂觀的估值分別是16x/28x。考慮到廣告影響往往滯后經濟一個季度,預計下半年增長預期還是會面臨一些波動,影響估值向上持續反彈。近期市場情緒估值隨關稅緩解已不斷提高,因此若希望獲得安全墊較高的收益,不妨蹲一蹲接近情緒悲觀時的位置。
中長期視角,海豚君看好具備高社交壁壘的Meta,在應對AI帶來的流量入口洗牌時,不僅能夠靠護城河抵御風險,還能夠結合領先的AI模型開發引領用戶體驗的產品應用及服務。
重要提示
歡迎用戶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海豚交流群,我們所有的研報文章、調研紀要均會分享在群里,也可以和專業分析師探討投資觀點,分享投資心得。
以下為詳細解讀
一、廣告:受益競爭相對優勢,指引略積極
一季度Meta營收423億,同比增長16%,超出指引上限,也更優于已有過向下調整的市場預期。主要超預期的還是占比98%的廣告業務,VR淡季更淡,購物熱度并未延長到一季度,使得收入低于預期。
Q1表現并未反映超預期關稅戰的影響,但公司對Q2收入指引實際也不賴:
Meta管理層預計2Q25總營收425~455億區間,對應變動為同比增長11%~16%,匯率推動1點。雖然市場BBG預期落在指引區間,但機構往往比較謹慎,因此Meta的指引實際是略超預期。
具體分業務來看:
1. 廣告業務:單價加速上漲顯競爭優勢
對于廣告業務,海豚君一貫傾向于拆分當期量、價的增速變動趨勢,便于更好的理解當下的宏觀環境、競爭等問題。
(1)一季度廣告展示量增速繼續放緩到5%,但用戶規模還在擴大(生態系總日活DAP同比增長6%),這樣測算下來平均單個用戶展示量同比下滑0.8%。這其中雖然有公司主動調節的因素,但也不排除,現有平臺的廣告加載率太高了,已經變相影響到了用戶體驗。以Reels為例,不少用戶反映每天登陸一次都會看到7-8個貼片廣告。
(2)由于從2024年Q1開始就不再披露Facebook主站以及生態系月活的情況,因為海豚君主要參考第三方平臺(Sensor Tower)跟蹤的用戶時長數據來看趨勢:
一季度綜合廣告單價的增速10%,環比是自然放緩的。但唯一北美地區,單價增速反而在加快(Q1為14%,高于去年Q4的12%)。而宏觀環境,從近期披露的經濟數據來看,趨勢并非景氣向上。因此主要可能就是Meta的競爭優勢在Q1又得到了放大。
結合Sensor Tower數據,在1月的TikTok ban前后,Meta旗下的FB、IG以及新平臺Threads,均有流量增長。尤其是早就老態龍鐘的Facebook,前后日活也凈增了75萬人,體現的就是用戶尋找替代品的需求。
下圖顯示,Meta系列的用戶app用戶時長的增速均有觸底回暖。
廣告主自然也會做類似的遷移動作,將廣告預算從TT上挪到Meta系列,由此說明Meta的超預期收入,存在受益TikTok的部分。但反之,隨著TikTok的禁令一再延期,部分廣告主的短期預算可能也會回去一些。
2. VR:沖高回落,淡季更淡
VR業務沒太多可討論的,主要體現的是購物季Quest 3S熱賣之后,市場需求淡季的特征。一季度收入4.12億,同比下滑6%,Quest 3S在購物季的表現并未延續到一季度。
一季度RL業務的經營虧損加大,近期傳言Meta有意繼續優化RL實驗室。照目前趨勢,短中期要實現持續穩定盈利確實難于登天。在VR內容生態豐富起來之前,只有持續對相關團隊優化,壓縮投入,可能才會加速扭虧。
二、增長不確定承壓下,會開啟效率年2.0嗎?
Q1因服務器折舊延長,Q1毛利率同比環比均有提高。盡管研發投入增加,但整體總運營支出在少了一筆法務費用后,同比增速只有9.4%小于收入增速,短期盈利能力提升。
管理層此次還下調了全年運營支出,區間下降了10億,介于1130億至1180億區間。雖然Q1員工人數還凈增加了近2800人,1月宣布的裁員5%可能還在進行過程中,不夠對沖新招聘的研發人數,但扎克伯格多次提及AI對內部研發工程師的未來替代趨勢。
因此為了應對復雜的環境,緩解今年的利潤增長壓力(預計個位數增長或增長持平),海豚君猜測公司可能再次開啟效率年戰略,針對核心AI研發之外的團隊做優化。
一季度資本開支達到137億,Meta此次將全年資本開支范圍增加至640-720億美元區間,相比此前提出的指引600-650億,有明顯增幅。維持/提高Capex是市場大部分機構的預期。
市場這次對巨頭們高Capex的反應,正面解讀居多:主要是當下復雜的環境,全部依賴自身增長風險較大,如果堅持對AI加大投入,恰恰說明巨頭認可終端需求的旺盛。
和上季度一樣,短期看,Q1經營利潤率回落到41.5%,但仍然高于去年Q1水平。今年初宣布裁員5%、延長服務器折舊年限。
5%的員工優化,顯然是面對的傳統廣告部門和運營管理部門,以及基礎代碼開發人員。扎克伯格近期曾說,AI有望替代近一半的基礎工程師。但由于也在同時招考AI相關的科技開發人員,因此整體員工成本上,可能并不會將裁員的影響完全體現出來,甚至可能因為AI技術人才薪酬顯著得高,對員工成本仍然有不小的拉動。
而延長折舊年限,也是上季度海豚君在點評中提到的一個預期,畢竟和微軟、谷歌等Mag 7同行相比,Meta的服務器折舊年限自2022年之后還未進行新一輪的延長。公司上季度宣布,從今年開始,Meta整體服務器折舊的平均年限開始從5年延長至5.5年(折舊年限是6年)。折舊年限的調整預計會給今年Opex節省了29億美元的開支。
當然以上增量費用主要體現在研發支出上,同比增速21.8%,其他費用需要繼續保持嚴格克制:一季度管理費用同比下滑34%,去年主要是計提了一筆的法務費用使得基數較高,銷售費用增速略微回升至7.5%。
最終四季度Meta經營利潤率41.5%,按照廣告、VR兩大業務細分來看,利潤率提升還是主要靠廣告。一如公司管理的預期,VR的虧損同比仍有所擴大,要顯著減虧,還需要更多的大單品爆賣。
但短期VR缺乏足夠的內容生態和催化,拉硬件只能靠打性價比?;蛟S換個思路,AI眼鏡或者XR+AI的結合等硬件新品類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此處結束>
海豚投研「Meta」文章回顧:
財報季
2025年1月30日財報點評《》
2024年10月31日財報點評《》
2024年8月1日財報點評《》
2024年4月25日《 》
2024年2月2日財報點評《 》
2023年10月26日財報點評《 》
2023年7月27日財報點評《 》
2023年4月27日財報點評《 》
2023年2月2日財報點評《 》
2022年10月27日財報點評《》
2022年7月28日財報點評《》
2022年4月28日財報點評《 》
2022 年 2 月 3 日財報點評《 》
2021 年 10 月 26 日財報點評《 》
2021 年 7 月 29 日財報點評《 》
2021 年 4 月 29 日財報點評《 》
深度
2023年6月27日《 》
2023年2月21日《》
2022年7月1日《》
2022年 2 月 17 日《 》
2021 年 9 月 24 日《 》
2021 年 8 月 6 日《 》
2021 年 11 月 23 日《 》
//轉載開白
本文為海豚投研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DolphinR126 獲得開白授權。
//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提示
本報告僅作一般綜合數據之用,旨在海豚投研及其關聯機構之用戶作一般閱覽及數據參考,並未考慮接獲本報告之任何人士之特定投資目標、投資產品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特別需求投資者若基於此報告做出投資前,必須諮詢獨立專業顧問的意見。任何因使用或參考本報告提及內容或信息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士,需自行承擔風險。海豚投研毋須承擔因使用本報告所載數據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本報告所載信息及數據基於已公開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海豚投研力求但不保證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本報告中所提及之信息或所表達之觀點,在任何司法管轄權下的地方均不可被作為或被視作證券出售邀約或證券買賣之邀請,也不構成對有關證券或相關金融工具的建議、詢價及推薦等。本報告所載資訊、工具及資料並非用作或擬作分派予在分派、刊發、提供或使用有關資訊、工具及資料抵觸適用法例或規例之司法權區或導致海豚投研及/或其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須遵守該司法權區之任何註冊或申領牌照規定的有關司法權區的公民或居民。
本報告僅反映相關創作人員個人的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海豚投研及/或其關聯機構的立場。
本報告由海豚投研製作,版權僅為海豚投研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海豚投研事先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均不得(i)以任何方式製作、拷貝、複製、翻版、轉發等任何形式的複印件或複製品,及/或(ii)直接或間接再次分發或轉交予其他非授權人士,海豚投研將保留一切相關權利。
歡迎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加入海豚投研群,與投資老鳥暢談投資機會。
研報不易,點個“分享”,給我充點兒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