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舊改丟出了一個超級大瓜!
就在珠城對面的天河石牌村,馬上要搞舊改大動作了,而且和以前那種大拆大建不一樣,這次玩的是 “拆整結合”!
校長現場實拍圖
首拆就涉及 352 棟建筑,差不多占了全村房屋的十分之一呢。這消息一出來,小伙伴們都炸鍋了!
扛把子!“宇宙中心” 旁的獨特存在!
說起石牌村,那在廣州可是大名鼎鼎。
因為該說不說的,它的位置簡直絕了!就在廣州的 “宇宙中心” 珠江新城旁邊,直線距離也就 3 公里左右。
這地段,那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啊!
校長現場實拍圖
每天從石牌村走出來,看著對面珠江新城的高樓大廈,玻璃幕墻反射著陽光,那叫一個氣派。
再回頭看看石牌村,就像從繁華都市一下子穿越回了另一個世界。
石牌村一直都是廣州租房市場的 “扛把子”。好多剛畢業來廣州打拼的年輕人,人生的第一站就是石牌村。
為啥呢?這里房租相對便宜啊,對初入職場、錢包癟癟的年輕人來說,太有吸引力了。
而且生活也方便,村里啥都有。
早餐攤的腸粉香氣四溢,五金店能滿足各種小修小補的需求,理發店價格親民,小餐館里各種美食能慰藉疲憊的心靈。
校長現場實拍圖
什么廣東美食、東北美食,廣西美食......
各地各處的美食,基本都能找到!
校長現場實拍圖
來,校長帶你一個視頻感受石牌村的煙火氣!
,時長01:06
校長現場實拍視頻
村里面的超鹿健身館廣告的美女教練胡須都長出來了!
有點意思!
校長現場實拍圖
有一說一,石牌村的歷史可不短!
它最早形成于南宋時期,歷經歲月變遷,到明代嘉靖年間,已經發展成一個規模相當可觀的多姓氏聚居村莊。
關于它名字的由來,還有個說法,說是因為周邊發現了許多石器,所以就取名石牌村。
如今,村里還保留著 3 座宗祠、3 座廟宇,還有 1800 多戶人家供奉的神龕,這些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據統計,石牌村戶籍居民大概有 9000 人,而各類外來務工人員超過 8 萬人,是戶籍人口的近 10 倍。
小小的村子,承載了這么多人的夢想與生活。而且它周邊高校云集,有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
醫療資源也不錯,有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還有檔案館等城市服務設施,妥妥的配套設施齊全型城中村。
“拆整結合”! 舊改新模式的破與立
但一句實在話,隨著城市像火箭一樣飛速發展,石牌村的問題也越來越扎眼。
房子老舊得不行,好多建筑都成了危房,看著就讓人揪心。有些樓外墻脫落,鋼筋都露出來了,每次從下面經過都得提心吊膽。
環境衛生更是讓人一言難盡,垃圾到處都是,污水橫流,小巷子里彌漫著一股怪味。
看看這個陰暗潮濕的環境,真的是很難評!
,時長00:45
校長現場實拍視頻
基礎設施更是差得要命,水電供應極其不穩定,夏天用電高峰期,動不動就停電,熱得人在屋里像蒸桑拿。
排水系統也跟擺設似的,一下雨,那路面就成了 “汪洋大海”,積水能沒過腳踝,走在路上都能劃船了,聽說一些一樓的住戶家里還經常被水淹,家具都泡壞了。
,時長00:45
校長現場實拍視頻
住在這兒,生活質量真的不咋高。
這次石牌村舊改采用 “拆整結合” 的方式,那可太有講究了。
先說這個 “拆”,可不是亂拆一氣,而是專門挑那些安全隱患大、嚴重影響城市形象、還阻礙后續規劃的 352 棟建筑下手。
這些建筑拆除后,好處那是數都數不過來。首先,能給后面新建的項目騰出寬敞的空間。
按照規劃,說不定以后這里會崛起現代化的高檔小區,綠化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還有超大型的商業綜合體,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到時候石牌村的檔次一下子就上去了,直接變身城市新地標。
畢竟人家地段擺在這兒呢!
其次,空間布局也能得到大大的優化。
以前石牌村的房子密密麻麻,樓間距特別小,有的地方甚至被稱為 “一線天”,走在里面感覺特別壓抑。
拆了之后,就能把空間打開,道路變寬了,陽光能照進來了,讓人住著舒服點。
再講講 “整”,這就是對村里其他建筑和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整治升級。
比如說,給那些老房子的外立面來個大變身,重新刷上漂亮的涂料,裝上嶄新的窗戶,既保留石牌村原來的嶺南建筑特色,又讓它們煥然一新,充滿現代氣息。
基礎設施也要全面升級,水電供應必須穩定,再也不能動不動就停電停水了。
排水系統得徹底改造,安裝大口徑的排水管道,解決內澇問題,不能再一到下雨天就 “看海” 了。
圖源廣州天河發布
那么住在石牌村的租客們來說,這個消息確實讓人心情復雜,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無非就是一部分租客擔心,舊改之后房租肯定要漲,到時候自己那點微薄的工資可就負擔不起了,可能就得被迫搬家,離開這個住習慣了的地方,去尋找新的 “容身之所”。
畢竟以前很多城中村改造后,房租都像坐火箭一樣蹭蹭往上漲。
但校長覺得,人還是得要看長遠點!
改造后的石牌村環境變好了,公共服務設施也更完善了,有了漂亮的公園可以散步,有了現代化的社區服務中心可以辦事,租客們能享受到更好的居住體驗。
說不定還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對于石牌村的原住民來說,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他們的房子經過改造,價值肯定大幅提升,以后要是想賣,能賣個好價錢;
要是繼續出租,租金也能漲不少。
而且以后村子變漂亮了,環境好了,生活也更舒服,出門就是干凈整潔的街道,休閑有綠樹成蔭的公園,想想都美滋滋。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石牌村的 “拆整結合” 舊改意義重大,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石牌村的改造能讓這一片的城市形象更上一層樓,提升區域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入駐嘛!
歷史遺留舊改,終于要拆了!
其實,石牌村納入舊改的消息,早在 2002 年就傳出來了,和獵德村、楊箕村一起,同屬廣州首批計劃改造的全面改造的城中村項目之一。
2009 年,廣州又明確包括石牌村等 52 條城中村列入全面改造范疇。
但這 20 多年來,舊改推進得那叫一個緩慢,就像蝸牛爬一樣。
這其中原因可不少!
一方面,廣州舊改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一直在調整變化,村民們都被弄得暈頭轉向,對補償方案的信任度不足,導致改造意愿長期不高。
另一方面,村民們靠著收租,每年都有穩定的租金收入,日子過得也還不錯,對舊改的積極性自然就不高。
校長現場實拍圖
據了解,石牌村村民年租金收入近 4 億元,部分房東一個月租金收入就能上萬元,這么高的收入,誰愿意輕易折騰呢?
而且,石牌村的改造成本也高得嚇人。
2020 年地鐵 13 號線征收補償時,商鋪補償價最高達 20.28 萬元 /㎡,要是按照這個標準來改造石牌村,那費用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政府和開發商都得掂量掂量。
還有交通承載力的問題,2015 年啟動 “三線整治” 微改造時,評估發現全面改造會超出區域交通負荷,到時候交通一癱瘓,那可就麻煩大了。
所以校長覺得,接下來石牌村舊改的具體推進情況,那可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中的焦點。
比如拆除工作怎么才能有序進行,盡量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呢?
比如說,施工時間怎么安排,才能不打擾居民休息?整治提升工作又會有哪些具體措施,能不能真的讓村子環境大變樣?
新建項目又會怎么規劃,和周邊環境能不能完美融合?
咱們就一起眼巴巴地看著石牌村在 “拆整結合” 的模式下,來個華麗大變身吧!
希望它既能保留那份獨特的煙火氣,讓大家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味道和感覺,又能融入現代化城市的潮流。
成為廣州城市更新的又一個成功案例,給其他城中村改造樹立榜樣。
大家對石牌村舊改有啥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咱們一起見證石牌村的蛻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