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天水訊(趙小春報道)石門“聚仙橋”相傳,是“八仙拜壽”的地點。兩峰跌斷處,一橋飛架南北。
石門三皇洞位居山頂正東方向交叉路口,再向東150米處就是娘娘殿。另一條路向山坡下東南方向走300米處就是桃花庵,桃花仙姑修道處。
這里是高爺新建的《三皇洞》
恢復建起“石門三皇洞”的功德道士高禮貞仙人。
《石門仙境》風水考查
乙未年農歷四月二日,天色晴朗風和日麗。我和易友萬忠林先生,專程考查“秦州八景”石門夜月的風水概況。當我倆進入放馬灘景區時,被周圍的奇峰峻嶺吸引住了。這里是石門后山的第一景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310國道順著西北方向而來,繞過放馬灘工區時形成人字形路線。一條是通往景區后山的便車`道路,另一條就是310國道,經過放馬灘工區進入燕子關峽、黨川、利橋、兩當、鳳縣、直通陜西的二級公路。燕子關峽兩邊山勢險要懸崖絕壁,寬不過丈余,長達300多米。山對山潭連潭,早年很少有人行走。燕子關有金蛤螞水怪的傳說:“燕子關閆王蝙,山對山潭連潭。麻老婆吃旱煙,吐一口大霧漫。惡風暴雨,呼雷閃電”。害得地方百姓苦不堪言。據說在修310國道之前。一天夜里狂風大作呼雷閃電,傾盆大用山搖地動。地震之后潭中閃出了一道石縫,譚水灌入了石縫,潭里的魚鱉水怪全都不見了,只有絕壁上的高山流水一簾瀑布飛流直下永久長存。
這里是小隴山林區地帶,秦嶺山脈的分支,也是東南方林區山脈水系聚會的地方,水的總出口關鎖之地。歷史上秦漢交兵打仗的軍事要地,一夫擋關萬將莫敵。地理書云:“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歸處是明堂。上格風水看星斗,中格風水尋水口。登山看水口,入穴觀明堂。禽星居水口文臣宰輔,獸星居水口武將兵權。”如此看來,放馬灘非尋常之地。找到明堂之處定準羅盤子午針,牽線一一測定山水方位。此地龍從西北面來,正北壬子方位山形聳秀起頂展肩,形成“,鳳凰展翅”之狀。山體峻秀林木旺盛植被良好,燕子關峽水口居于六秀之地巽位。
周圍峰巒迭障羅城周密,西南方坤峰高聳,正東方甲山特朝。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神起八將歸、真乃風水寶地也。遵楊賴二圣審龍點穴消砂納水之法,此地宜立子山午向兼左分金,坐危月燕中關6度,向張月鹿中關8度。正合風水中“元關通竅”與消砂納水之法。體用相宜處處有情,書云:“千里江山一向間。穴中消砂、穴中納水、穴中乘氣。審龍看后、審向看前,審來水須看巒頭、出面映穴凈陰凈陽,審去水細認元關通竅關鎖星辰。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兼左兼右道在其中”。所以立向是很重要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切記!切記!讀書萬卷,不如登山一回。理論與實踐一定要相結合。
天水黨川林場放馬灘工區所占之地,正是1986年工區建房時發現的秦漢古墓葬的穴場。從四塊木板地圖上鑒定為戰國時期遺物,比1973年湖南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早300余年。從出土的《墓主記》以及文具等證明,墓主是一位具有相當學識,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木板地圖是一幅研究風水科學的活教材。結合書本知識,可以總結出許多的實踐性理論知識。向前200多米處就是放馬灘《八駿圖》,八匹馬八種姿勢,生動逼真高大神奇。在草坪上吃草行走奔跑,顯出各種形態。我倆選中了其中第四匹馬,挺胸抬頭精神十足,就騎在馬背上相互拍照。萬忠林先生,人高馬大氣宇軒昂,騎在馬上威風凜凜。我倆相互拍照完畢,乘車直達石門后山之下,順著登山步道石臺階而上。
這是放馬灘八駿圖之一。
石門后山“放馬灘森林公園”。
離石門山頂風景所不遠的地方,突起一峰又伏了下來,閃出了一個小平臺伸向前方又起一高峰,山勢向東南蜿蜒而伸。山脈伏下的地方正好是上山的必經之路兩水分流。在此處分水嶺上下準羅盤,來龍正在西北乾亥位,七乾三亥丁亥土龍透地。出水口在丁未方,應“金羊收癸甲之靈”木局旺龍。仙人云:“起而能伏伏能起,此龍氣壯力無比。”站在此地分水嶺上俯視周圍群峰,左邊東北方地勢低下,水支流經過麒麟峰下桃花庵溝口靈官殿處,一直流經伯陽鎮毛浴河下河口,
在懸崖絕壁上開鑿修建的《三皇洞府》耗資約300多萬元,恢復了元朝火焚后至改革開放相隔幾個朝代的奇跡。
石門“三黃洞”恢復建筑發起人:天水石門高禮貞道士。
石門“三皇洞”的設計建筑工程師,隴南古建工程隊隊長張東成先生。
石門“三皇洞”的雕塑繪畫師:《佛窯仙境》千佛洞塑工黃麗春先生。
入渭河歸黃河流域。右邊順溝而下,流經放馬灘燕子關峽、黨川河、華廟河,利橋鄉、兩當縣,經陜西鳳縣匯入嘉陵江歸長江流域。分水嶺梁自石門西北方起,猶如放僵野馬奔馳,忽高忽低、忽東忽西、穿帳過峽。經過黨川鄉倒白楊分水嶺,向東南延伸至三臺子山,華石山、火焰山止。石門來龍是秦嶺山脈的一大分支。我倆行至聚仙橋處,一橋飛架南北兩峰之間懸崖峭壁處,兩株合抱粗的等山松高插云際,一南一北。聚仙橋下龍脈跌斷過峽處兩水分流一東一西,來龍“午山子”蜂腰鶴膝。西水流經五陽觀大殿前。二水匯合出溝至映月湖水庫,經石門峽溫家峽到街亭入東柯河,經潘集寨石咀子入于渭河。東水流經麒麟峰王母宮下桃花庵靈官殿處,向東北方而去,經伯陽鎮下河口入於渭河。這也是石門“午山子”的來龍分支,午字龍辛戍水火局,龍水相配元關通竅。寅午戍艮丙辛位是廉貞,三合聯珠貴無價,元關通竅少人知。來龍經過斗母峰財神殿靈官殿,文昌殿鐘樓,直至三清殿后又聳起一峰名興龍峰,半山上有趙公明武財神的殿堂,山頂上有無量祖師的大殿三間,艮山坤向寅申分金,倒騎龍坐空朝滿。聚仙橋南峰“午山子”最高點廉貞火星作祖數峰插 天,一脈拖下起伏連綿,直至山下五陽觀大殿后結一火星落脈,形成將軍大坐帳,青龍白虎左旗右鼓排班列陣伺立兩邊。隨龍二水辛戌交 匯,大殿乙山辛向。“乙丙交而趨戍歸火局。”仙人云:“有穴方言地,無局不成龍”。至言,思之悟之!
傳說清代時期,石門五陽觀住著一位道士,法名“葉玄真”,當地楊家山人。精于法術擅長採藥。石門山上有好多種野生藥材。還有珍貴的野生動物,石虎、羚羊、獐鹿、熊豹之類。每月初一十五日他總是要上山採藥煉丹,作法修道。一去幾天后才回來。山上桃花庵地處正東,麒麟峰王母宮下,一天然石庵坐北向南避風向陽,幽靜之處一池青泉,石縫中流出冬溫夏涼,如瓊似漿長年不沽,庵下有幾間丹房。相傳這里是“桃花仙姑”修道成仙之地,簡直就是一處世外桃園。葉道士修的是避谷法,一連幾天不食煙火,住在桃花庵內渴飲清泉。
石門“聚仙橋”八仙拜壽之地。
葉爺吞服靈子真氣。每天早拜太陽夜踏斗罡。堅持了幾年時間,一片虔誠之心感動了桃花娘娘,一天夜里娘娘顯靈夢中指示:“今年中秋節,王母蟠桃大會,群仙橋上聚會慶賀圣壽,你把橋上打掃干凈擺好香案,供上山果凈水后,你躲在橋北磨子窯,千萬不要吭聲靜侯諸仙的到來。會后你把所供的山果凈水收起拿回來服用,不久之日你會開悟,脫化肉身白日成仙”。驚醒后原是一場大夢。他高興極了,照著桃花仙姑的夢示去做。採來了許多野果子和首烏黃精等。中秋節到來,他很早就把橋上廟堂打掃干凈,供上五果山瓜、山棗、山葡萄,仙人果,五味子等,取來了桃花庵仙人泉的凈水和幾種名貴藥材全都供好,點起香燭,躲進了磨子窯的石洞內,靜后諸仙的到來。
中秋夜空顯得格外寧靜,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忽然間彩云朵朵金光萬道,半空中仙樂嘹亮直向聚仙橋而來。降下了兩尊金甲神將,站立橋頭威風凜凜,接著出現了一尊娘娘圣像,頭帶金冠身穿黃袍,兩位仙女搭著黃羅寶傘,其余仙女伴隨兩邊前呼后擁站立仙橋上
空。頓時歡騰起來了。橋上橋下祥云籠蘊金光閃閃,八路大仙前來慶壽。為首的一位身高體大,頭挽扎髻身穿黃裳,手里拿著一把芭蕉扇子,俯伏橋上頂禮賀壽道:“王母娘娘福壽高,一年一度慶蟠桃。”一仙對曰:“仙姑獻上長生酒,果老騾馱慶壽桃。”又一仙曰:
“道在目前莫遠求,老母就在汝心頭。了卻人間紅塵事,逍遙信步上瀛州”。又一位白衣仙人曰:
“道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何仙姑曰:“道在凡間修在家,父母妻兒共根芽。了卻身旁份內事,老母渡你回古家”。
此刻但見虛空白鶴起舞,懸崖處猿猴獻果,山林中梅鹿奔馳,聚仙橋上仙樂嘹亮仙女歌舞,一派歡樂景象經久不息。一個時辰過去了,忽然天空中天
鼓響動,橋上橋下仙女仙人、傾刻間變成了無數只白鶴騰空飛去,只留下寒月獨橋有詩為證:“八月中秋月正圓,王母橋上會八仙。吳剛奉獻桂花酒,湘子吹笛慶壽誕。洞賓身背七星劍,彩和籃內百寶全。隴上明珠又一景,石門夜月洞中天”。葉道看得出神入化,慢慢的走出磨子窯。
八仙慶壽圖。
一股香氣沖天沁人心肺,他收拾了供品又進入石洞中靜坐。幾天當中云霧繚繞香氣不散。從此之后葉道更加認真修道勇猛精進,提高了道行悟出了玄機、他悟出修道離不開眾生,與眾生廣結善緣,與萬事萬物廣結善緣。開始給進香求神的人施藥治病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影響漸漸的傳開了。楊家山、九畝園、伯陽等地,百十里地方的人來石門進香看病者越來越多,《石門夜月》的故事由此而來。葉爺壽過八旬,臨終時預知死期將至,升壇雙盤大坐,頂上放出金光,脫化肉身白日成仙,桃花娘娘托的夢全都應驗了。在他羽化的當天,伯陽有陜西趕麥場的人,拿著葉道交給他祖師殿的鑰匙,專程送上了石門,并說出了和葉道見面的時間地點。見面交鑰匙的一天正是葉道羽化之日時。這個真實故事就發生在石門,接輩傳輩的傳了下來。
天水石門非尋常之地,風水好磁場強,一旦有上根器的人,都要到石門靈山寶地,千古鑄造的大溶爐內磨煉一次方可成道。改革開放后,石門山上又修成了一位道士,他就是天水地方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道士劉爺,俗名劉真、法名劉信啟、道號鴻勛道人,生于清光緒廿六年四月初一日,河北省石家莊人。戎馬出身國民黨某部軍官,一九三八年春,率部進入山東臨沂縣國共合作抗日。和日本鬼子展開了一場最殘酷的戰
斗,就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幾乎全軍復滅,最后打敗了日本侵略軍的猖狂進攻,大長了國人抗戰的志氣。從此已后他看破了紅塵,走上了出家修行的道路。劉爺擅長武術氣功,精于按摩針灸之術,有發功治病隔衣進針的本領。在十年浩劫當中,定性為國民黨軍統特務殘雜余孽。雖身懷絕技,不敢行醫治病。一直住在“九畝塬”村果園的安房子里悟道修法。《改革開放》后,宗教事業獲得了自由,他又返回石門五陽觀重建道場。
《石門仙境》神針道士劉信啟。
一九八一年五月劉爺羽化,圣壽七旬有八,葬于石門五陽觀大殿后面。
現在石門山上又住著一位上根器的坤道士。甘肅省清水縣人,道名高理貞,師從楊志誠。在石門山上潛心修道,二十多年苦修苦煉,以苦為道,以苦為樂。山上生活艱苦道路曲折,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她一人堅守著,每天登殿,朝參晚拜,受盡了饑寒交迫寂寞之苦。山上發生了一次大的火災,古老的王母宮和三清殿毀于大火之中,她敢于承擔責任,并立志修起三清殿與王母宮,奪回大的損失。她堅定的道心和善舉,感動了幾個鄉鎮的善人居士及各屆人士,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王母宮和三清殿拔地而起金像巍巍肅穆莊嚴。又于道院正東建起了上下三層的道房樓閣。一個出家的女道士,她堅定的道心和鍥而不舍的實干吃苦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石門山上這座八卦熔爐中能經受考驗者,從古至今寥寥無幾。她的修道精神一定會感動上蒼,名列仙班證圣成真。但她謙虛樸素為而不爭,藏而不露的性格,始終保持著一個平凡的修道之士的高風亮節。
更為神奇的是在她發愿恢復修建“三皇洞”之前,高爺作了個神奇的夢,夢見她在“三皇洞”中,石洞中坐著一位童顏鶴發的仙人,懷中抱著一個鐵八卦時時發光,對她說道:“弟子,你修這個洞,我支持你,這是我多少年的修道之處,你修好后我就把這件法寶交給你管。道長口中還說道:“是寶不是寶,……,記不清楚了,最后的一句是“紅旗插上黨中央”,此時她醒了。
高禮貞道士恢復重建“桃花庵”
在山頂石門道院三層樓左邊懸崖處。發現了一尊“歡喜佛”銅像后,高爺又發心建起了《慈航殿》,慈航殿氣勢輝煌,登山步道自下而上拔地建起,如臨仙境,工程浩大共耗資300余萬元
創新開鑿《慈航殿》發起人:石門高禮貞道士。
規劃施工:隴南古建工程隊隊長張東成先生。
《慈航殿》彩畫雕塑出自麥積區甘泉鎮張海強先生之手。
已下是通向《慈航殿》的登殿步道。
石門“三皇洞”立體正面圖相。
這次石門風水考查,使我獲得了很大的啟發和知識。無論是周易風水,山形地貌,民俗文化,人文景觀,都有著很大的收獲。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悟性,堅定了我著書立說的決心,
看樣子這里是山體滑坡后造成的損失,在“三清殿”靠左手的地方,從風水學來講,左青龍右白虎,正好在青龍的位置上犯病。應該修起一座高大的樓房或殿堂,補起青龍方的不足,對石門風水大局會有好處。三清殿坐北向南癸山丁向,這里就在甲卯乙的方位,很重要的位置,不能空缺。
歲次戊戌年仲秋月,崇一仙記
2O25年乙巳年農歷4月初1日登山再次考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