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的魔咒困擾人類文明數千年——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英國與德國的兩次世界大戰,歷史總在重復新興大國與守成強權碰撞的悲劇。當西方學者斷言中美必有一戰時,他們或許忽視了人類文明演進中的關鍵變量:一個延續五千年的文明型國家,正以全新范式重構大國崛起的底層邏輯。中國的發展軌跡,既非19世紀殖民帝國的資源掠奪,也非20世紀霸權更迭的零和博弈,而是以文明基因的現代性轉化,開辟出一條超越歷史循環的新路。
一、文明基因:和合共生的歷史密碼
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臺山圖》中,商隊穿越西域的盛景跨越千年,與中歐班列呼嘯而過的鋼鐵駝隊形成時空對話。這種文明傳承絕非簡單的歷史復刻,而是"協和萬邦"理念的當代表達:當西方列強用炮艦打開市場時,鄭和船隊卻留下"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的和平箴言。
文明基因的現代性轉化,在制度層面催生出獨特的治理智慧。中國式現代化將"民為邦本"的傳統政治哲學,轉化為覆蓋99.8%行政村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把"天下大同"的理想,具象化為覆蓋152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這種文明傳統與現代治理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迥異于西方"制度輸出"的文明互鑒模式——2023年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項目落地,50多個國家在減貧、衛生、環保領域共享中國方案,恰是明證。
二、發展范式:超越二元對立的第三條道路
西方工業化的歷史,本質是資源消耗與生態破壞的線性增長。中國卻以"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在黃土高原創造綠色奇跡:延安退耕還林工程使植被覆蓋率從46%躍升至81.3%,京東方的第6代柔性屏生產線用水量僅為行業標準的1/3。這種發展觀正在重塑全球氣候治理格局——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2.13億千瓦,占全球34%,卻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在科技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向137國提供服務,卻未效仿GPS收取高額特許費;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實現4600公里保密通信,卻通過國際大科學計劃向全球開放研究。這種"科技向善"的價值觀,與某些國家將人工智能武器化的行徑形成鮮明對照。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創造的"數字絲路",正讓5G、云計算成為發展中國家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梁而非技術殖民的工具。
三、制度創新:文明韌性的當代鍛造
當西方民主陷入"否決政治"的泥潭時,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展現出獨特效能:2023年全國人大通過的立法中,88.5%的條款經過基層立法聯系點意見征集。這種"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治理模式,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中催生出全球首個"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監管沙盒,在海南自貿港實現原輔料"零關稅"政策覆蓋1800項商品。
經濟制度的創新更具范式意義。浙江"千萬工程"歷經20年迭代升級,將生態價值轉化為4.5萬億元的鄉村旅游市場規模;貴州"大數據交易所"首創數據要素定價模型,破解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哥德爾命題"。這些探索不是對西方模式的修補,而是基于文明基因的原創性制度供給——正如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將千年窯火轉化為798家創客工作室,傳統與現代的化學反應正在創造新質生產力。
四、全球治理:文明交融的東方智慧
面對"全球南方"的發展焦慮,中國方案展現出獨特魅力:中老鐵路開通兩年運輸貨物2910萬噸,使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用"中國建造+埃及勞工"模式創造3.2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實踐不同于新自由主義的"結構調整方案",而是秉持"授人以漁"的共生哲學。
在安全領域,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獲得78國支持,其內核是"以和邦國"的古代智慧與現代安全觀的融合。當北約持續東擴激化地緣矛盾時,中國-海灣國家反恐聯合訓練、中非和平安全論壇等機制,正在探索"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新路徑。沙特與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的外交奇跡,正是這種安全觀的生命力寫照。
結語。 從殷墟甲骨文到"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中華文明始終保持著"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變革基因。這種文明型崛起的本質,不是要取代某個霸權,而是要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當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形成有機整體,當"修昔底德陷阱"遭遇"和合共生"的東方智慧,歷史終將證明:真正的文明進步,不在于強權的更迭,而在于人類共同價值的升華。中國正在書寫的,正是這樣一部超越對抗邏輯的文明啟示錄。
(作者金思宇系中國智庫高級研究員、泛亞智庫學朮委員會主任、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顧問、遠望智庫產業顧問、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中國工商時報特約評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