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先反省自己、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對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萬事發生皆有利于我,過好自己的人生。
只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太善于反省自己,也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認識,遇到問題也總習慣于從外部尋找借口。
當一個人不斷運用認知失調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后,他會發現自己的影響圈變得越來越小,做什么事也變得不再順利。
讀懂了《孟子》,便讀懂了自己。
1、反省自己,才能不斷成長
先賢都特別講究反觀內省,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過:“吾一日三省吾身”。
自己每天都會多次檢討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想法,看看有沒有不對勁的地方,及時更正。
《孟子·離婁上》中有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人類最大的弱點,便是容易看到別人的問題,卻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
一個人不能反省自己,知過立改,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特別無用、令人絕望;而善于反省自己,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愿意付諸行動做出改變,才有可能出現“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的結果。
夏朝時,曾有一個有扈氏?部落的諸侯叛亂入侵,禹聽聞立即派兒子啟迎戰。
結果啟戰敗了,但啟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再戰。
啟卻說道:“我的地比他大,兵比他多,結果卻戰敗了,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夠,帶兵方法不如他。”
后,啟更加嚴于律己,愛護百姓,親近德才兼備的人。
一年之后,那位叛亂的諸侯,便自動歸降了。
遇到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少些抱怨,多些敬畏,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宜;檢查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說過什么不靠譜的話,有損自身的形象和仁德之心;在做事時,不能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就導致自己的心胸變得窄小。
遇到什么問題,不要總糾著別人不放,將責任全部推卸。
即使別人有問題,那也是他自己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只需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要向內探求找原因,看看自己能夠改變什么。
少些抱怨,求仁得仁,萬事可解。
2、認識本質,用比較思維洞悉成事法則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的哲學觀點認為:“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制約而發展。”
任何一個事物如果都和自身同一,沒有了差別,也就沒有了發展。
比較思維,說白了就是人與事物認識的相對性,在思維方式上的折射反應。
《孟子·告子下》中有言:“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如果不度量事物的根本,只比較它的頂端,那一塊放在最高處的一寸大小的木塊,看起來也會高于其他尖角高樓。
孟子的觀點放在今天,相當于給予一個科學角度的解釋:
通過比較,對復雜而客觀的現象進行分類,尋找其共性和差異性,區別出每一個事物本質的規律;
通過比較,尋找各類規律產生的聯系,再把這些規律進行歸納或演繹法,從不同視角切入,求得事物本來面目的認識。
結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較中所經歷的探索、理解、深度思考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比較是一柄雙刃劍。如果缺乏理性的思考,我們看到的結果往往會助長自身的戾氣,讓人在不知覺狀況下產生各種負面情緒。
而合理的比較,不但使人進步,又使人主動吸收他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
什么才算是合理的比較?
比如領導比較員工,不是為了嘲諷自己的員工,而是要通過比較得出他們的優勢和短板在哪?
我們再稍加反思,為什么自己的決策會出錯,在管理崗位上用人沒有察明,導致這個項目經營的很失敗,是錯位管理的原因,還是領導自身的原因,或者兩者都有。
能在錯誤中及時抽身,認識到沒有別人優秀,那就更不能驕傲自大、止步不前。
多在比較中看到對方究竟是哪些方面比你優秀,保持理性思考,彌補自身的缺陷,這樣做才是比較的真正意義所在。
3、管理精力,是讓自己強大的秘密武器
《孟子·離婁章句下》中有言:“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意思是說,人只有對某些事情舍棄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有所不為。
孟子主張人需要先懂得拒絕或放棄某些不符合道義的事情,才能集中精力在真正重要的事務上。
我們在管理自己的過程中,通過放棄一些不必要或次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去追求更重要、更有價值的目標。
晚清時,曾國藩從小身體虛弱,常年沉迷于酒色,飲食不規律。
然而,在30歲時他患了一場大病,這讓他徹底覺醒,開始珍惜自己的身體。
為了管理好身體,曾國藩制定了嚴格的養身計劃,他堅持規律作息,每天黎明即起,晚上不出門,不參與應酬和娛樂活動。
每天在日記中反省自己,督促自己戒色戒煙,養護精神。
到睡前也會多泡泡腳、飯后行走百里步,更是無一日間斷。
養身之外還有養心:克制憤怒,做到心平氣和,不急不躁。
正因有個好身體,曾國藩才能創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立下不朽功勛。
有句俗話說得好:“身體是1,事業、金錢、地位是0,如果沒有1,后面的0再多也毫無意義。”
健康的身體、充裕的精力,是一個人干成大事的一切前提條件。
人這一生,只有管理好自己,才會有充分的資本去實現理想,創造價值。
《道德經》曾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當今社會,人們往往過于關注外界的評價和競爭,卻忽視了內在的本質和自我成長。
然而,真正的強大,不在于外在的勝負,而在于內心的覺察與自我接納的態度。
當我們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便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外界的挑戰與變化。
愿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或與人相處時,多深刻反省自己,在每件事情的比較中洞察到它的本來面目,堅守自己的底線與善良,不斷完善自己,管好自己的精力,把事業做的風生水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