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內蒙古心腦血管醫院梁長在主任成功救治78歲蒙古族牧民哈斯額爾敦(化名),該病例創造內蒙古三項介入治療紀錄:
最高齡:患者為近5年內蒙古接受可吸收支架介入的最高齡者
最復雜:右冠全程鈣化伴95%狹窄,左前降支60%狹窄
最危重:合并糖尿病腎病(eGFR 35ml/min)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治療過程展現三大技術創新:
1??旋磨-可吸收支架序貫療法:采用2.5mm鉆石旋磨頭擊碎鈣化環后,植入3.5×24mm第四代可吸收支架
2??腎功能保護方案:選用等滲造影劑+水化療法,術后eGFR穩定在32ml/min
3??呼吸-循環協同管理:術中采用高頻噴射通氣,維持血氧飽和度>95%
梁主任團隊針對高齡高危患者開發特殊術式:
1??精準預處理體系 建立"鈣化積分-CTO評分-血管迂曲度"三維評估模型,對嚴重鈣化病變(IV級)采用沖擊波球囊預處理,使支架通過率達98.7%
2??抗栓平衡策略 針對出血高危患者,制定三聯方案,實現血栓/出血事件雙降
后續管理體現三大特色:
1??代謝全程調控 采用動態血糖監測+CGM指導胰島素劑量調整,糖化血紅蛋白從9.6%降至6.8%
2??心理干預創新 開發蒙漢雙語VR心臟教育系統,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至91.2%
3??遠程監測網絡 配備可降解支架降解監測手環,實時追蹤血管重構指數(VRI)
梁長在主任計劃進一步拓展可吸收支架的適應癥范圍,探索其在慢性腎病等高風險人群中的應用。同時,將深化與國產器械企業的合作,推動新一代超薄壁可吸收支架的臨床應用,進一步降低血栓風險,并建立覆蓋術前評估、術中導航、術后隨訪的全病程管理體系。 梁長在主任以生物可吸收支架技術為核心,不僅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提供了“一次介入、終身獲益”的解決方案,更彰顯了我國心血管介入治療從“血管開通”向“生物學修復”的跨越式發展。患者可于每周三、周五上午前往內蒙古心腦血管醫院心血管中心一區門診,獲取權威診療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