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帆書 · 柳雪敏
人到中年,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大家生活的圈層都差不多,實力和收入也差不多,但有些人活得自在灑脫、風生水起,有些人卻過得捉襟見肘、狼狽不堪。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知不同。
我想明白的道理,你沒想明白,我就比你淡定從容。
我洞察到了人性真相,而你對此一無所知,我就比你游刃有余。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場與認知的較量。誰先覺醒,誰先享受人生。
有時候,你與開悟之間,就差一個點醒。
以下10句話,希望能幫你撥開迷霧,獲得啟發。
很多人上班時,覺得公司是牢籠;回到家,覺得家是牢籠。
合群時,覺得世俗是牢籠;獨處時,覺得身體是牢籠。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被束縛、被限制,一心想“沖出去”,那么你所在之處,皆是牢籠。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所以,不要試圖逃離,戴著囚徒心,世外桃源也不過是更美、更詩情畫意的牢籠。
丟掉囚徒心,牢籠也是水云間。
真正的自由,不是砸斷枷鎖,而是戴著枷鎖,依然能夠跋山涉水,步履翩躚。
經常有人說,苦難是一筆財富,對苦難懷抱感激之情。
但其實,苦難就是苦難,根本不是什么財富,也不值得歌頌和感恩。
就像刀子劃破了你的手,你不必歌頌刀子;地震震塌了你的房子,你不必感激地震。
要感激,也是要感激受苦受難時,那個咬牙不喊痛、誓死不低頭的自己。
苦難本是毒藥,加上你的勇敢和智慧,才是解藥。
正如有句詩所言,不要感激廢墟,要感激在廢墟上重建春天的人。
世間之事,最怕“應該”二字,因為就沒有哪件事,是“應該”的。
凡所發生,皆有道理。
一旦你滿腦子都是“應該”,就等于拿了一把靜態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動著的物體。
你要出游,就覺得天應該晴;你要清靜,就覺得別人都應該閉嘴;你要晉升,就覺得其他人都應該靠后。
但世事怎么可能都如你所愿?又憑什么如你所愿?
你懷揣多少“應該”,就會收獲多少失望和痛苦。
因為“應該”這兩個字,意味著你把自己當中心,把其他都當陪襯。
上學的時候,畢業后找到的工作,就是答案。工作后,找個合適的人結婚,就是答案。
結婚后,生的孩子,就是答案。生完孩子后,怎么教育,就是答案。
每一個人生階段,我們似乎都在尋找答案,以為找到了,人生就圓滿了。
實則不然。每一個答案的出現,都伴隨著新的問題。
人生就是“一問一答”的模式,問題無止盡,答案也層出不窮。
你拿到的答案,永遠是某一道題的答案,不是整張試卷的答案。
但我們也不必沮喪,好好做每一道題,總分就差不到哪兒去。
有人說,焦慮像個不講理的房東,天天催你交還沒到期的房租。
孩子才上小學,你就焦慮他以后怎么考上大學;房貸剛還,你就焦慮以后失業了怎么辦;年屆不惑,你就焦慮三十后的養老問題。
心理學家說,焦慮的本質就是擔心,擔心“未發生的明天”。
明天未必會糟糕到如你所想,但你此刻的焦慮,一定會讓你當下的處境變得很糟糕。
很多焦慮,都是自己給自己加的戲,是在提前哀悼尚未擁有的東西。
試著把腦子里的“萬一”,換成“萬一沒事呢”,你就能減少80%的焦慮。
你在用什么方法,逃避現實帶給你的痛苦呢?
刷短視頻,瘋狂購物,暴飲暴食,還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些當代人的止痛藥,你可能一直在服用,但結果是治標不治本。
你依然會感到無聊空虛,孤獨寂寞,煩躁焦慮。
因為止痛藥,只能讓你躲過初一,但躲不了十五。
所有現在偷懶糊弄的問題,將來會連本帶利,找你算總賬。
所以,別躲了,該面對的問題,勇敢面對;該受的疼,咬牙去受。
命運下的帖,不允許拒收,因為拒收,也是命運寫給你的劇本的一部分。
離婚十年了,想起前任的背叛,你還是傷心不已。
事情都過去了,那些傷人的話,還依舊能刺痛你。
你以為自己是受害者,一直在承受痛苦。殊不知,是你一次次想起,一遍遍咀嚼,給自己制造了痛苦。
傷口已結痂,反復撕開,就是你的錯。
正如有句話所說:“痛苦就像網購,你不下單,它不會自動到貨。”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不聞不問,不看不想,即是對自己最好的呵護。
承受痛苦,或許是不得已,但制造痛苦,絕對是笨。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大家都愛給自己立人設。
明明一直在死撐,卻假裝情緒穩定; 明明從不讀書,拍照時卻總拿書架當背景; 明明很邋遢,出門前卻總把自己搗鼓得衣著光鮮。
你以為你立的是人設,其實是給自己捆上了一道道枷鎖。
每一道枷鎖,都有無數雙眼睛在看守,你錯一點半點,都會讓你辛辛苦苦立的人設,像針扎了的氣球。
所以,何必呢?我們追求的是鮮活多樣,又不是精美的標本。
撕掉標簽,本本真真地去曠野上肆意撒歡,大口喘氣吧。
人設從來不是立的,也不需要立。
你若是,你就是。你若不是,立也立不住,早晚會崩。
成年人經常會面臨很多兩難:
就這點錢,給父母看了病,就沒法給孩子報補課班;
就這一次青春,結婚生孩子,怕后悔,不婚不育,也怕后悔。
到頭來你會發現,成年人的選項里,沒有兩全其美,沒有滿分答案。
選哪個似乎都不會太好,我們只能在壞和更壞之間,含淚選擇“壞”,就像在一堆爛蘋果里,挑那個相對爛得少的。
要么留疤,要么留遺憾,你任選一樣,反正現實不會既給你糖,又給你抱抱。
滿漢全席是沒有的,在垃圾堆里找稍微干凈點的飯吃,是每個成年人都必須要學會的惡行。
網上主持正義的鍵盤俠,可能剛在現實中欺負了一個老實人。
勸你善良大度的人,可能跟十年前吵過架的鄰居,老死不相往來。
那些舉著放大鏡,在別人身上找污點的人,自己往往正一身臟。
審判別人的人,不是比別人高尚,而是忘了自己的案底。
正如有句話所說:“這世上就沒有無罪之人,只有尚未被曝光的庭審記錄。”
所以,除了法律,不要接受任何人的審判。
你要知道,審判席和被告席,是旋轉椅,上一秒義正嚴詞的人,下一秒就可能千夫所指。
人這一生,說到底,都是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你有什么樣的認知和洞察,就會過什么樣的人生。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現實,而是那些遲來的頓悟。
這10句話,不是答案,是我為你準備的火柴和鑰匙。
點個「在看」,愿它能幫你看透一些真相,在你下一次深陷迷茫時,知道從哪兒去獲得一束光,打開一扇門。
作者 | 柳雪敏
排版 | 余景
圖片 | 圖蟲創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