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鵬汽車官宣合作
趕著年中,各大車企都開始紛紛發力,前有小米高調秀YU7號稱對標特斯拉、保時捷,后有小鵬、華為強強聯合,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近日,小鵬汽車和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微博發布了同一張海報,官宣雙方合作,并表示將在6月5日舉辦發布會。
小鵬汽車在文案中表示:“這個行業很久沒有眼前一亮的變化了,改變從現在開始!看見未來,明天見!”
圖源:微博
華為的文案則更簡潔直白,“看見未來,明天見!”
圖源:微博
雙方雖未披露合作細節,但據預告海報猜測可得, HUAWEI XHUD 技術或將應用于小鵬汽車的新車,首款車型或為小鵬G7。
該技術通過 AR 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 實現虛擬信息與道路實景融合,直接投射至前擋風玻璃,為駕駛員提供車道級導航、盲區預警、車況提示等核心功能,顯著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交互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XHUD AR構圖引擎支持高精度車道導航、車頭擺動自適應調整、路面防抖算法及目標軌跡預測,同時集成夜間盲區預警、“鬼探頭”預警、自動匯入提示等主動安全模塊。
目前,華為AR HUD已搭載于問界、極狐等車型,并與蔚來ET7、理想L9等新勢力及奔馳、奧迪等傳統車企的高端車型共同推動該技術普及。
此次與小鵬汽車的合作,或將進一步加速華為AR HUD技術規模化落地,推動主機廠降低對外部軟件供應商的依賴。
對此,有汽車博主透露表示,“世界上最好的HUD”“二者真的是在互相學習”“華為一流的硬件加小鵬一流的軟件”。
圖源:微博
隨后,微博認證為小鵬汽車副總裁的“托馬斯電火車”轉發了該博主的微博并表示,“是的,雙方聯手打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好的AR HUD,沒有之一。”
圖源:微博
此言一出,引起網友們的好奇和猜測——
有的人表示看好,“華為的智駕沒的說。”
圖源:微博
有的人則表示期待更多技術,“合作一年多了,不光是AR HUD,還有別的沒公布的。”
圖源:微博
華為和小鵬汽車的這次合作正值智能汽車行業技術迭代關鍵期,雙方通過整合彼此優勢互相學習,直擊市場對高階智能化的迫切需求,至于具體技術如何,將在發布后見真章。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節點延續了此前何小鵬與任正非會面的合作鋪墊——
今年2月12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進行了會談,何小鵬發布微博表示,“今天很榮幸向任總學習交流!無私,睿智,大道至簡地給了很多在科技,企業,文化,治理上的思考和建議。”
圖源:微博
同日,小鵬汽車副總裁“托馬斯電火車”轉發微博并寫道,“堅持做臭搞技術的,向華為學習,小鵬今年的新品和華為也有深入合作。”
圖源:微博
顯然,雙方的合作早已開啟,只是如今才正式官宣,而在官宣之后,小鵬汽車的股票應聲上漲,截至6月4日收盤,小鵬汽車港股股價上漲2.08%,總市值1494億。
圖源:百度股市通
可見,資本市場對于小鵬汽車和華為合作比較看好,也在期待華為和小鵬汽車聯手打造的“世界最好的AR HUD”。
華為、小鵬汽車:從互撕到握手
說到小鵬和華為,就不得不提到此前雙方關于AEB的爭論——
2023年11月2日,何小鵬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友商的AEB宣傳99%都是假的”,雖未明說,但被網友們理解為何小鵬暗指華為問界新M7的90km/h剎停技術夸大。
次日,余承東朋友圈反擊,稱“有車企一把手不懂AEB”,同時表示“要么是讓手下忽悠了,要么是對汽車行業的發展缺乏最基本的認知”,可謂是言辭犀利至極。
圖源:科技每日推送微信公眾號
面對嘲諷,何小鵬回懟稱“不知道他急什么”,并稱余承東為“非行業的”,這番發言顯然何小鵬也是被余承東的發言刺激到了,雙方都“急了”。
圖源:科技每日推送微信公眾號
在雙方的口水戰之后,官方賬號下場——
11月6日,小鵬汽車官微發起#AEB學習筆記#的話題,表示“AEB 測試≠營銷炒作”。
圖源:小鵬汽車微博
同日,AITO汽車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不打無謂嘴仗,打贏安全硬仗!》的文章,表示“問界智駕車型的AEB遙遙領先”。
圖源:AITO汽車微信公眾號
對此,小鵬曬出了成績單來回擊,表明自研 AEB 在正規測試中接近滿分,P7 車型成為同時獲得 Euro NCAP 與 C-NCAP 認證的雙五星車型。
圖源:小鵬汽車微博
在雙方官方賬號你來我往的交火之后,事態已然越來越焦灼,11月7日,某第三方汽車平臺的一場測試又給這場爭論添了把火——
據測試,華為問界M5/阿維塔11的剎停時速可達80km,小鵬G6/G9的剎停時速僅40km,小鵬的AEB在靜態測試中失利,輿論倒向華為。
圖源:懂車帝
對此,何小鵬辯稱“靜態AEB并非技術重點”,同時表態“會繼續補課”。
圖源:科技每日推送微信公眾號
但是市場對此解釋并不買單,小鵬汽車的股價單日暴跌,市場信任危機顯現。
面對危機,11月9日,何小鵬主動微博致歉,與余承東“解除誤會”,并表示感謝。
圖源:何小鵬微博
何小鵬的這番發言得到了網友們的認可,表示“以吵架促科普,人人好奇。”
圖源:微博
這場口水戰最終以戲劇性和解告終,其沖突本質從表面來看是技術路線之爭,實則為智能駕駛話語權爭奪。
不過,這樣的“口水戰”是智能駕駛普及期的必然產物,因為公眾的認知空白需要事件引爆,但長期發展就需要技術支撐了。
AEB之爭后,華為和小鵬汽車分別進行了一些戰略調整——
華為在2024年明確“不造車,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推出乾崑全棧方案,開放合作生態。
而小鵬汽車更多押注技術投入,但面臨轉型壓力,2024年銷量增速放緩,智駕標簽被華為、理想擠壓。
可見,這場互撕讓雙方都有所成長,小鵬汽車開始更注重智駕技術的全面性,華為則借勢完成從“競爭者”到“賦能者”的身份轉化,規避直接造車風險。
因此,如今雙方合作可謂是技術互補的雙贏選擇,用華為XHUD-AR技術賦能小鵬汽車,或將實現厘米級AR導航和動態安全防護,大大提升小鵬汽車的產品競爭力,緩解小鵬汽車的銷量壓力。
而在小鵬汽車補強智能座艙短板的同時,華為則擴大了技術滲透率。
這樣競合共生的選擇,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啟示和可能性——
當技術迭代的速度大于單家企業的研發極限時,“對抗性營銷”終將讓位于“開放式創新”——握手言和的商業效率,遠勝于不死不休的零和博弈。
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以用更低的預算享受更好的用車體驗,同時獲得開放技術生態的選擇權,無異于是一種利好。
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合作對于資本和消費者而言都是喜聞樂見的,自然讓人期待。
這場從“互撕”到“共贏”的兩年博弈,其合作始于技術交鋒,成于生態互補,或許正是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從野蠻生長走向成熟分工的縮影: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流動的技術與永恒的利益。
在未來,會否出現更多合作互補的企業從而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進一步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唐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