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與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選擇一所能夠對接國家戰略、兼具專業深度與國際視野的高校,成為無數學子開啟未來的關鍵抉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這所坐落于三亞的公辦本科院校,正以其獨特的熱帶海洋學科優勢、卓越的育人成果和開放的國際格局,為逐夢海洋的青年搭建起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發展平臺。
學校始建于1954年,歷經瓊州大學等發展階段,2015年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如今已形成三亞、五指山雙校區辦學格局。作為國家唯一以“熱帶海洋”命名的高校,其學科布局緊密圍繞海洋強國、海南自貿港建設等戰略需求,開設55個本科專業(含18個涉海專業),構建起以海洋科學、熱帶生態、旅游管理為核心的特色學科體系。這里擁有4個院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及2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從深海生物資源保護到珊瑚礁生態修復,從東盟人文交流到黎苗文化傳承,前沿科研與國家需求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術探索環境。
育人實力是學校的核心底色。1569余名教職工中,1034名專任教師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海南省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5人,海南省優秀教師3人,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選”20人,海南省人才團隊10支,初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師隊伍,大大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科研創新始終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近三年,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8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24項,其中《基于環境適應性理論創新的珊瑚礁生態修復技術體系與示范》成果獲海南省科技一等獎,成功破解受損珊瑚礁高效修復難題,為海南自貿港生態保護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在人文社科領域,《黎族通史》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填補海南省空白,彰顯學校在民族文化傳承與地方智庫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南海海洋牧場建設到博鰲亞洲論壇公益服務,學校正以科研實力賦能海南“向海圖強”。
國際化辦學則為學生打開全球視野。依托三亞國際旅游城市區位優勢,學校與6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所高校簽署173份合作協議,形成“留學+交換+聯合培養”的多元交流體系:中奧合作旅游管理本科項目已成功運行十年,泰語專業“3+1”模式培養出大批復合型語言人才;每年派出超300名學生赴海外交流,接收來自15國的320名留學生,更有38名外籍專家帶來國際化教學理念。從“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到上海合作組織大學平臺,學生在國際論壇、華文教育等實踐中,成長為具備跨文化競爭力的時代新人。
站在海南自貿港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交匯點,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持續深耕熱帶海洋領域,打造集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國際交流于一體的高水平教育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