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填報志愿時,學校的保研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深造和就業。目前,全國共有367所高校具有保研資格,主要包括“985”“211”高校、雙一流院校和省屬重點高校。可以說,保研資格是高校教育質量與學術水平的重要體現,通常與學科實力、師資力量成正相關。
在人口大省河南,保研率前三個高校中僅有一所非“雙一流”高校,極具“性價比”,就是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入選國家 "111 計劃""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 等多項重要計劃,是一所涵蓋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師范大學。學校前身可追溯至1923年的中州大學理科和1951年的平原師范學院,歷經百年發展,形成了深厚的辦學底蘊。
在學科建設方面,學校擁有化學、物理學、數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省級重點學科覆蓋文、理、工、管等主要領域。這樣的學科布局為學生提供了從基礎理論到應用實踐的完整培養體系,也為高保研率奠定了堅實基礎——以扎實的本科教育,培育出具備深造潛力的優秀學子。
完善的保研政策是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師范大學的保研政策既注重學業成績的基礎性作用,要求申請者無考試作弊和違紀記錄,并在研究生入學前取得雙證,同時也強調綜合能力的考核,將學術科研成果、社會實踐等納入評價體系。這種 "重基礎、看綜合" 的選拔標準,確保了推免生的整體質量。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學校承擔的河南省 "碩師計劃",該計劃采用 "3+1" 培養模式,學生在農村學校任教三年并在職學習,第四年脫產完成碩士論文,實現了 "就業+學歷" 的雙軌發展。這一政策不僅為基礎教育輸送了優質師資,更為有志于教育事業的學生開辟了免試讀研的特殊通道,成為學校保研體系中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省保研率前三的高校中,河南師范大學是唯一的非 "雙一流" 院校。盡管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擁有 "雙一流" 頭銜帶來的資源優勢,但河師大的保研率卻始終穩定在全省前列,2025屆普通推免生數量較2024年增長 17.6%,逼近 "雙一流" 高校水平。
河師大的突圍,恰恰體現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精準發力,和沖擊“雙一流”的蓄力已到“火候”。
對考生而言,從性價比角度看,河南師范大學堪稱雙非院校中的“價值高地”,而高保研率也讓深造更加“絲滑”。河師大全省第三的保研成績,不僅是辦學實力的證明,更是入圍下一輪“雙一流”的定心丸。今年考生可以重點關注河師大,此時上車,“撿漏”成功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