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政治聯姻多半摻雜著利益糾葛,這種婚姻難免顯得寡情薄恩。清宮中有一對因政治而締結婚姻的男女,其感情深厚世所罕見,可謂是一段曠世奇戀。他們就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宸妃海蘭珠。
愛情,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皇太極是滿族人,在他有史可考的15位后妃中,其中一后五妃都來自蒙古族的博爾濟吉特氏。
在漫長的封建歷史中,一位皇帝娶非本族、皆同姓的五位后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其中有什么緣由呢?
這要從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說起。努爾哈赤年紀輕輕便統一了女真部落,被蒙古族視為眼中釘。
1593年,女真零散部落聯合蒙古科爾沁部,向努爾哈赤的部落發動進攻。結果,一向自詡強悍的科爾沁部大敗而逃。第二年,科爾沁部的明安貝勒派使臣向努爾哈赤求和。從此之后,蒙古和女真往來不斷。
1612年,努爾哈赤想娶明安的女兒,明安趕緊讓已有婚約的女兒退了婚,嫁給了努爾哈赤。之后,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權和蒙古不斷聯姻。
聯姻的好處顯而易見,蒙古各部很快歸順后金,這讓后金與明朝有了對抗的資本。這樣的好處,作為努爾哈赤繼任者的皇太極自然不會忽略。
于是,在1614年,22歲的皇太極迎娶14歲的蒙古女兒哲哲。11年后,皇太極又娶了哲哲的親侄女,13歲的布木布泰,也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孝莊文皇后。
1635年,皇太極把族名由“女真”改為“滿洲”,他先后已經娶了五位蒙古妃子。不過,皇太極和這些蒙古妃子并不是多么恩愛。盡管沒有多少愛情,聯姻還是要繼續。哲哲和布木布泰連生了幾個女兒,一直沒有生下兒子。
1634年,蒙古把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送入皇太極的后宮。這一年,海蘭珠已經26歲。沒想到姍姍來遲的她,會在皇太極的心中掀起愛的狂濤巨浪。
海蘭珠進宮時,皇太極42歲。此前的皇太極,如一只雄鷹翱翔在北方的天空。他那雙銳利的眼睛,似乎并未因為哪個女子變得柔和多情。
然而,在海蘭珠面前,百煉鋼卻成了繞指柔。皇太極進入婚姻二十多年,直到不惑之年,才明白什么是情,什么是愛。
論美貌,海蘭珠不是最美的;論年齡,海蘭珠不是最小的;甚至論性情,海蘭珠也不是最好的。然而,在皇太極的眼中,海蘭珠是完美的。愛情,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皇太極喜歡和海蘭珠在一起,她聰慧、美麗、嫻靜、文氣。他想給她最好的。海蘭珠入宮前一年,皇太極已經冊封了后宮。
其中哲哲是中宮皇后,東宮妃是蒙古扎魯特部落戴青貝勒的女兒,布木布泰為西宮莊妃。但是海蘭珠入宮兩年后,也就是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重新冊立后妃。
這一次,一個少見的妃子名號——“宸妃”出現了。“宸妃”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號。《周禮圖說》記載:“仰觀乾象,中垣紫薇,天子之宸居也。”
“宸”原指北極星,《論語·為政篇》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很顯然,“宸妃”與至高無上的皇帝有著極其親密的關系。
當年,唐高宗曾經想封武則天為“宸妃”,但是遭到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最后不了了之。這個名號因過于尊貴而極少被使用。
此后幾百年間,這個名號很少見到,一直到明朝,“宸妃”才漸漸多起來,但仍然是殊榮的代名詞。
而皇太極把這個名號給了海蘭珠,這一事件甚至被學者認定為“宸妃代表皇帝恩寵”的經典案例。皇太極不僅把海蘭珠封為宸妃,還把她的地位提升至東宮,并把東宮命名為“關雎宮”。
《關雎》是《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顯然,在皇太極眼里,海蘭珠就是那位遠在河洲的淑女。對這位心中的淑女,皇太極“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唯恐愛之不夠。
另外,“關雎宮”還別有深意。“關雎”不僅有情愛之意,還一直被認為是婚姻的典范,是丈夫與妻子的完美狀態。也就是說,在皇太極的心里,只有海蘭珠才是他的妻子。后宮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剛剛成立的大清,如初升的紅日,輝煌燦爛。那一年,皇太極與海蘭珠,如墮蜜中,萬般甘甜。這種幸福在第二年達到頂點,因為海蘭珠生了皇子。
其實這是皇太極的第八子,但是他卻第一次因為皇子降生而大赦天下。在大赦制文中,他興奮地說道:“今蒙天眷,關雎宮宸妃誕育皇嗣。”也就是說,皇太極已經把八皇子當作了皇位接班人。
此時的皇太極,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寵兒。他哪里知道,命運早已在他身后舉起了重錘。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沉浸在甜蜜中的皇太極和海蘭珠怎么也沒想到,身為二人愛情結晶的八皇子竟會夭折。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出生半年多就生了病。皇太極百般調治,還是沒能留住他。
可憐那孩子去世的時候,皇太極還沒來得及給他取名字呢。從此以后,笑靨如花的海蘭珠整天以淚洗面。皇太極強抑悲痛,安慰著脆弱的海蘭珠。
然而作為皇帝的他,畢竟不能時刻陪伴在心愛之人的身邊。還有幾場硬仗,等著他去打。他穿上鎧甲,跨上戰馬,卻猶豫不前。
以往的他,御馬奔騰,揚鞭四海。如今的他,心里念著海蘭珠,眉眼間已沒了沖鋒陷陣的興奮與期待。
失去兒子的海蘭珠,如今卻不得不送心愛的男人上戰場。他能平安歸來嗎?海蘭珠不知道,她只知道自皇太極走后,奢華富貴的關雎宮冷如月宮。海蘭珠一天天地憔悴了下去。正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1641年九月十二日,皇太極正和明軍決戰,突然收到海蘭珠得病的消息。皇太極急忙向部下交接軍務,第二天早上天剛剛蒙蒙亮,便起身回京。
十七日夜里,皇太極收到急報說海蘭珠病重,他顧不上休息,即刻啟程沖向京城。按照規定,皇太極是要乘車的,心急如焚的皇太極便派隨軍大臣騎馬去探望海蘭珠。
誰知大臣們緊趕慢趕,五更時分剛到皇宮內門時,卻聽說海蘭珠已經去世了。大臣們飛馬來報皇太極,皇太極一聽,哭得差點昏過去。
清晨時分,皇太極趕到海蘭珠身邊,卻只看到海蘭珠的靈柩。皇太極嚎啕大哭,久久不愿離去。在守喪期間,皇太極幾次哭昏過去。
有一次,他中午的時候暈了,一直到了下午才悠悠醒轉,可把大臣后妃們嚇壞了。私下里勸解不奏效,大臣們紛紛上疏,要求皇太極以國事為要,節哀保重。
皇太極也勸自己:“太祖崩時,未嘗有此,天之生朕,豈為一婦人哉?”然而,愛情是不講道理的。即便道理講得再好,也難以撫平皇太極心中的傷痕。玲瓏骰子安紅豆,刻骨相思知不知?
大臣們為了讓皇太極散心,于是組織出外打獵,希望獵場的殺氣能夠喚回那只叱咤風云的雄鷹。
然而事與愿違,因為打獵要經過海蘭珠的墓地,而皇太極一見墓地便哭成淚人。這只曾經的雄鷹,如今對勝利似乎沒有了感覺。
海蘭珠去世后第二年,清軍在“松錦之戰”大敗明軍,取得了對明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然而,皇太極卻連慶功宴都不參加。他解釋說:“因關雎宮敏惠恭和元妃之喪未過期。”
縱然贏得了天下,沒了你,一切還有什么意義?自此以后,皇太極再也沒有上過戰場,而是一次次出席海蘭珠的各種祭奠活動。僅僅兩年之后,皇太極便追隨海蘭珠而去。
海蘭珠之于皇太極,是心中永遠的紅玫瑰,亦是胸口上的那顆朱砂痣。既驚艷了時光,也溫暖了流年。愿世間有情人,有他們的深情,而無他們的波折。往后余生,在彼此的深情中慢慢變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