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靈感如螢火般在寫作中聚攏,當那些曾在胸腔里獨自生長的故事終于落筆成形——我們相信,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講述,每個靈魂都蘊藏著獨特的回響。
故事寫作營匯聚了來自多個省份、年齡跨度長達五十余歲的近千名文字逐夢者。他們在此卸下日常身份的桎梏,在導師點撥下拆解經典文本的肌理,于同伴互評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靈感星火。這盛大的相遇,不單是技藝的磨礪,更是靈魂與靈魂之間彼此映照的深邃共鳴。讓我們共同點亮這些被喚醒的敘述之光,看它們匯成一條奔涌的星河,奔向遠方。
歡迎走進這片故事的誕生之地——【故事寫作營19.0】
*以下內容為“葉偉民寫作”原創稿件,
轉載請聯系授權。
如何練出有高級松弛感的文筆?
寫作中,行文是既具體又玄妙的一環。說具體,它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寫的,粒粒分明,看得見,摸得著;說玄妙,都是方塊字,同樣的信息,A作家A排列,B作家B組合,卻帶來差異極大的閱讀體驗。
古代稱這為“文氣”,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內功,都相信它存在,游走于經絡之間,若是問個仔細,又說不上來。
同理,很多人遣詞造句,心里沒譜,筆頭就脫了韁,總是憑習慣憑感覺,于是字句刻板僵硬,掃過去都要“卡”眼睛。你也不能說他的行文有硬傷,就是感覺有毛刺,不順溜,不沉浸。
Photo by Olly
我當編輯的時候,就提醒過很多新手,行文不要過緊,要放松,不要急,慢慢講。但這種放松不是隨便,也不是放任拉垮,而是外松內緊,是“苦心經營的隨便(汪曾祺語)”。
網上有句話:只有拼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我覺得是一個意思。
行文過緊是什么樣子?我認為有幾個特征:
1.用詞模糊:用概括模糊的詞,而非具體精準的詞;
2.句式復雜:愛用結構復雜的長句、從句,而非簡短清爽的短句;
3.裝腔作勢:濫用翻譯腔或學術腔,端著,像寫領導講話或論文,就是不好好說話;
4.不真誠:明明沒想透,卻假裝很懂,很著急去講清楚,無奈不得要領,繞了半天都說不到點子上。
我們來模擬一個反例:
經驗乃塑造人格之根本,其質優劣直接決定個體的成長軌跡。正如貧瘠沙漠無法孕育富貴的牡丹,環境與經歷也共同鑄就人生的格局。祥子已徹底融入社會底層生態,其行為模式與道德標準與同行無異,既非佼佼者亦非劣跡者,純粹一介普通人力車夫。此轉變令其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外界觀感亦隨之改善;烏鴉群體統一為黑色特征,祥子無意凸顯個性,而要追求群體認同感。如此境況下,他自覺較以往更為自在,社交評價亦呈正面趨勢;社會體系中,個體適應性與群體一致性同等重要。
但愿諸位讀完這段,能明白編輯想打作者的心情。這到底是寫啥呢?看了幾遍硬是一點也沒記住。語言是用來承載事實,傳遞道理的,形式要簡單,內涵要深刻,才能直擊人心。
《駱駝祥子》插圖
上述反例我做了點手腳,它其實是魔改自老舍《駱駝祥子》的選段。我們再來看看原版: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樣的經驗便變成什么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祥子完全入了轍,他不比別的車夫好,也不比他們壞,就是那么個車夫樣的車夫。這么著,他自己覺得倒比以前舒服,別人也看他順眼;老鴉是一邊黑的,他不希望獨自成為白毛兒的。
——老舍《駱駝祥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家之筆,讀起來唇齒留香、余味綿長,像睿智的老者,滿嘴大白話,細品卻是微言大義,還盡顯個人風格,也就是上文所說的“苦心經營的隨便”。
寫文說話,若能做到這種高級的松弛感,肯定壞不到哪里去。
當靈感如螢火般在寫作中聚攏,當那些曾在胸腔里獨自生長的故事終于落筆成形——我們相信,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講述,每個靈魂都蘊藏著獨特的回響。
歡 迎走進這片故事的誕生之地——
【故事寫作營19.0】
報名故事寫作營19.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