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自傳:第一集】
我叫李靖,字藥師,隴西成紀人。你可能聽說過我,但更多的人記得的是“托塔李天王”的神話形象,殊不知,我本是堂堂大唐開國功臣、封侯拜將的軍事奇才。今日,就讓我親口講述我的一生,你聽我娓娓道來。
一、少年鋒芒初露
我出生于隋朝末年,那個天下將亂、風雨欲來的時代。我的祖上乃是漢朝名將李廣的后代,雖已不復昔日榮光,但我自幼勤學兵法,尤愛《孫子》、《六韜》,更精研《太白陰經》與《遁甲天書》,凡兵法陣圖,無不通曉。
我少年時膽略過人。一次與鄉中子弟習武,有人設靶在百步之外,我舉弓即中。眾皆驚。鄉人言:“李家子,日后當為人中龍鳳。”我雖不語,心中卻已立志:將來要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二、風起云涌的時代
隋煬帝楊廣窮兵黷武,征高麗、役百姓、建運河、修宮殿,弄得天下大亂。各地義軍蜂起,我原本在隋軍任職,卻因朝廷腐敗,不愿屈身久留。
彼時我隱居嵩山修道,傳聞拜在陳摶老祖門下,實則是為了避禍修身。世人皆以為我棄武修仙,實不知我潛心研兵,只待時機一到,一鳴驚人。
三、初出茅廬,投奔李淵
天下大亂,英雄輩出。我聽聞晉陽起兵,李淵李世民父子擁兵而起,頗有大志。我思:“此非中興之主,乃真龍天子。”遂投奔李淵,時為唐國公,我在軍中初無顯職,卻屢獻奇謀。
攻長安之戰,我獻計繞道蒲坂,奇襲潼關。李淵大喜,命我統兵五千,夜襲破敵。長安一役后,李淵稱帝,我亦被擢升為左武衛將軍。
四、玄武門之變,決策立功
唐初內斗不止,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妒忌世民,常設陷阱。李世民幾次欲退,皆為我與房玄齡、杜如晦所勸。我勸曰:“今日不動,明日必死。成王敗寇,在此一戰。”
玄武門之變,我親自布防,安排兵士于通幽小徑,設伏于殿角。變起之時,建成、元吉中伏而亡,李世民順利即位,是為唐太宗。
自此,李世民待我如兄,凡軍國大事,必與我共議。太宗曾言:“靖者,我之衛霍。”
五、西征突厥,威震草原
貞觀三年,東突厥犯境,頡利可汗率眾南下,勢如破竹。朝野震動。太宗命我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兵十五萬,出云中北伐。
我夜渡桑干河,兵分三路,誘敵深入后合圍之,頡利可汗大敗,逃至陰山。我親率鐵騎窮追不舍,終在白道川擒頡利可汗,凱旋長安。
當我押著突厥單于入朝,那日,長安十里紅妝,百姓夾道歡呼,太宗親出含元殿迎我。我長跪叩首,道:“臣不辱命。”太宗淚下:“若非子,朕幾危矣。”
我被封衛國公,世稱“草原神兵”。
六、內修武庫,外鎮四方
平定突厥后,我并未驕傲自滿,而是建議設安北都護府,屯兵漠北,賑養歸附部族。太宗從之,自此唐朝百年安邊,突厥再不南擾。
我亦主持修繕軍器府,改革軍制,裁冗兵、練精騎,唐軍戰力空前強盛。此后吐谷渾、薛延陀、契丹皆畏唐威而附。
晚年我隱退洛陽,勤修道法,常嘆曰:“功成身退,乃軍人之大節。”后世稱我“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此生無憾矣。
——未完待續
【互動彩蛋】 各位看官,你認為李靖最傳奇的戰役是哪一場? 是玄武門之前的輔佐定策? 還是白道川一役,擒頡利震天? 評論區告訴我,下集更精彩。
【下一集預告】 第二集:《神兵天降,風卷突厥》——我如何從一個道士,一躍成為讓草原顫栗的鐵血戰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