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個“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青少年識毒、防毒、拒毒能力,6月25日,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檢察院走進溫江區慶豐街小學,和該校四年級近百名學生舉行一場特別的“班會”。
厘清職能,定位禁毒利劍
“有沒有同學知道,檢察是檢察的什么?”溫江區人民檢察院未檢檢察官肖晶晶以問題開啟這場特殊的“班會”。
“檢查人們身上有沒有槍支、手榴彈、違禁品!”
“就像進地鐵站一樣,檢查有沒有危害我們生命安全的東西……”
面對同學們充滿童趣的答案,肖晶晶微笑著解釋道:“‘檢察’雖與‘檢查’發音相近,但其內涵更為深遠,核心目標都是守護安全與法治。”
“一家文具店超出許可范圍售賣零食,檢察官就能向監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管理文具店的經營行為,這屬于公益訴訟檢察范疇。”通過一些生動例子,肖晶晶清晰勾勒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并著重強調,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正是刑事檢察職能中守護社會安寧的一柄利劍。
揭開面具,筑牢思想防線
“罌粟、大麻最初其實是古人用于醫療麻醉的藥物,但后來隨著人們的濫用,最終衍變成了害人的毒品。”肖晶晶利用課件、短視頻,系統梳理了毒品的衍變史。
結合仿真模型,肖晶晶詳細講解了傳統毒品(海洛因、大麻)、合成毒品(冰毒、搖頭丸)以及極具偽裝性的新型毒品(“郵票”、“跳跳糖”、“奶茶粉”)的種類及其對個人、家庭、社會的毀滅性危害,幫助同學們系統性認清毒品真面目。
此外,肖晶晶還為同學們播放了吸毒感受模擬圖,讓同學們從生理上對毒品產生抗拒。
“頭暈眼花”、“惡心想吐”、“看了一會兒就覺得周圍會變形變色”,同學們紛紛反饋到。
肖晶晶趁勢強調我國《刑法》對毒品犯罪的“零容忍”,詳解走私、販賣、運輸、制造等十余項重罪及其嚴懲,并告誡同學們:務必遠離煙酒嗜好、高危場所、可疑人群、不明食物及不良情緒,時刻筑牢拒毒的思想高墻。
亮劍出鞘,彰顯檢察擔當
2024年6月,溫江區某藥房在無藥師在場的情況下,向無處方的未成年人出售“氫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溫江區人民檢察院迅即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加強監管執法。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濫用此類藥物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的正常發育,還可能導致成癮、依賴等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2024年8月,溫江區人民檢察院以販賣毒品罪對呂某提起公訴,該案是溫江首例涉依托咪酯(“煙粉”)毒品案件。檢察官特別警示:不法分子利用電子煙精巧便攜的特點,勾兌依托咪酯非法牟利,欺騙性強、危害巨大,青少年需高度警惕。
此次特別的“禁毒班會”,通過精準普法、震撼警示與深度互動,有效鍛造了同學們的識毒防毒“鎧甲”,提升了拒毒自護本領。溫江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高質效履職,嚴懲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深化法治進校園活動,以檢察藍守護青春無毒晴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