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有個當地老鄉急匆匆地跑來告訴我們說,清豐一帶的鬼子企圖又要來掃蕩了】
從日本鬼子上次來掃蕩已有兩個月了。大概是六、七月份,有個當地老鄉急匆匆地跑來告訴我們說,清豐一帶的鬼子企圖又要來掃蕩了,讓我們注意。我們立刻把這一消息報告給所長。他有些不可置信地說:
“誰說的?”
我們回答“是老鄉說的!”“會不會是漢奸散布的謠言啊?”他說啥也不肯相信。因為好長時間的晚上沒有為躲避日本鬼子而到村外的沙丘樹林里睡覺了,我們幾個人又找到指導員,要求晚上去村外睡覺。指導員和所長商量了一下,最終同意了我們的要求。這天晚上我們就去了村外的樹林里睡覺。第二天拂曉,從村里急匆匆跑來一個人,我趕快問他怎么了,他說:“鬼子來了!快轉移吧!”大家馬上向西南方向跑去。沒跑多遠,就碰上鬼子了。大家又繞路,過了交通封鎖溝,鉆進了很大一片高粱莊稼地里隱藏起來。
梁村南邊幾公里有個張六村,那天夜里正好住著向延安護送首長的部隊。早上老鄉告訴他們說,梁村住的八路軍后勤部和修械所被鬼子包圍了。部隊聽后很快就出動了,打了鬼子一個埋伏戰。部隊戰士作戰非常勇敢,機槍的聲音很密集,附近村莊老百姓聽的都很清楚。這次戰斗狠狠地教訓了一下日本侵略軍,斃傷日偽軍一百多人。戰斗結束后這支神秘的部隊迅速撤退轉移走了。我們回來后看到村里的修械所廟工廠房被鬼子放火燒毀了,機器槍械也被搶走了。雖然大部分人突圍成功,但裴指導員、軍械科指導員和兩個工人都壯烈犧牲了,軍械科長也被捕。由于我們的麻痹大意,損失慘重,卻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裴指導員是個好領導。他非常關心大家,在工作中有任何困難都鼓勵大家去克服。生活中,他經常在晚上睡覺后查看大家有沒有蓋好被子并幫助蓋好被子,即使在沙丘樹林里睡覺時也不忘細心照顧大家。他對我們關心備至,讓我們難以忘懷。
【我們來到澤固村后,上級派來了黃副指導員,又從別的地方調配齊全設備和修槍工具,很快就開展起工作了】
由于日偽軍這次毀滅性的掃蕩,我們在梁村已無法工作。為保存實力,上級領導把我們送到梁村北邊的一個村莊,大家分散安置到各個農戶家里,裝扮成他們的兒子或親友。在老鄉家里擔水、劈柴、鋤地、澆水,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我們與老鄉建立起魚水般的親密關系。半個月后,目標暴露,敵人又來掃蕩了一次。當時葛所長還在梁村住,我們向他匯報后,上級領導一看這一帶很危險,便立即指示我們馬上集合起來,轉移前往河南內黃縣槍口村以北幾十里路的一個村莊,我記得叫澤固村。
我們來到澤固村后,上級派來了黃副指導員,又從別的地方調配齊全設備和修槍工具,很快就開展起工作了。一天,修械所接到上級指示,軍區楊得志司令員根據戰斗需要,讓我們修械所派技術人員去軍區駐地改造土坦克。
我們部隊在戰斗中,攻打敵人堅固碉堡時,敵人射出的子彈,我們無法阻擋,戰士傷亡很重。首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非常焦急,因此就想到用一種能隱蔽保護身體,又能進攻消滅敵人的武器,就想到了土坦克。
【修械所接到上級指示,軍區楊得志司令員根據戰斗需要,讓我們修械所派技術人員去軍區駐地改造土坦克】
所長派我(劉興基)、程壽昌等九名同志前去執行任務。來到軍區駐地后,針對戰事需要,結合本地實際,大家集思廣益,決定用當地一種叫“葫蘆頭”的四個木輪子的大車進行改裝。我們經過仔細琢磨,最后拿掉車板,在上面先用角鐵架起框子,四周覆上鋼板,再用螺絲釘固定住底。前板用鑿子鑿出一個機槍口和幾個瞭望用的小孔。后板做個門,拿掉車底板,在車幫與后輪之間焊上拴繩的環,里面進去三四個人,有觀察的,有射擊的,還有拉著大車行進的。這樣既可防止子彈射入,又能進攻敵人。這種土坦克特別堅固,步槍子彈打過來一點兒痕跡沒有,機槍子彈也只能打些小坑。
土坦克制成后,楊司令員和其他首長觀看后非常滿意,高興的說:“你們干得好,要繼續努力,為支援前線,打擊日本侵略者多做貢獻!”,并且親切地與我們拉家常,問寒問暖;他隨后指示炊事班給我們做了四盆好菜,慰勞我們,使我們很激動。楊司令員和軍區首長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很大支持和充分肯定,極大鼓舞了我們的干勁,后來聽說,這種土坦克在部隊攻克敵堡的戰斗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軍區回來后不久,日本鬼子又來掃蕩過一次,上級再次組織轉移,我們到達了內黃縣薛村。
【土坦克制成后,楊司令員和其他首長觀看后非常滿意,高興的說:“你們干得好,要繼續努力】
楊得志出身貧寒,參加紅軍前沒上過學,只是1937年上半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過,這是他在革命戰爭年代惟一一次學習深造。作為一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高級軍事將領,他特別注意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結合戰爭實踐,自覺學習和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部隊建設和作戰。在反“圍剿”過程中,他體味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對毛澤東軍事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1940年4月,黃克誠率領新組建的八路軍第2縱隊主力由太行來到冀魯豫邊區,與冀魯豫支隊統一整編,楊得志任第2縱隊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至此,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6月上旬,中央軍委命令黃克誠率第2縱隊部分主力南下與新四軍會合。
黃克誠離開以后,楊得志任第2縱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這時邊區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實際上只有相當于1個團的兵力。6月10日,恰在黃克誠率部南下之際,日偽軍2萬多人分12路合圍濮陽地區,妄圖一舉摧毀新生的冀魯豫邊區根據地。楊得志發動“活的人山”,指揮部隊分散突圍,“硬的不打,軟的打”,從背后打擊“掃蕩”之敵。
【楊得志任第2縱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打破了敵人的部署,縮短了敵人原定的“掃蕩”時間。 】
經過13天的斗爭,奇跡般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1941年3月,敵人在華北推行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4月12日,日軍1萬余人、偽軍1萬余人對濮陽、內黃、滑縣交界處的沙區進行“鐵壁合圍”。根據“敵打我,我不打;敵不打我,我打敵”戰術原則,楊得志率領縱隊機關和主力一部突出重圍,跳到魯西觀城縣。然后,奔襲敵人后方清豐縣城及周圍據點。這一行動,打破了敵人的部署,縮短了敵人原定的“掃蕩”時間。
這一次“大掃蕩”之后,冀魯豫邊區敵情更為嚴重,周邊地區駐有敵人重兵,根據地有日偽軍7萬多人,第2縱隊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斗爭形勢更為嚴峻。1941年7月中旬,為了統一冀魯豫平原抗日斗爭力量,中共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決定,冀魯豫邊區和魯西區合并為新的冀魯豫邊區,楊得志任第2縱隊司令員、區黨委委員。兩區剛一合并,楊得志和政委蘇振華就主持召開了邊區軍隊高級干部會議,研究嚴峻形勢下的軍事斗爭問題。這次會議,堅定了冀魯豫邊區堅持平原根據地的信心,開始探索爭取主動權的策略和方法,在邊區根據地的建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943年起,楊得志展開了積極的對敵斗爭,派遣游擊支隊(亦稱小部隊)深入近敵區和敵占區開展反“蠶食”斗爭,是實行敵進我進、開展分散游擊戰爭的重要一環。在這方面,以吳忠為支隊長、邵子言兼政委的昆(山)張(秋)支隊表現很突出。自1942年底到1943年2月,昆張支隊前后三進敵占昆山、張秋地區,配合地方黨政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對敵斗爭,很快打開了局面。邊區黨委、軍區總結并在全區推廣了昆張支隊的經驗。
1943年里,全邊區共派遣124支游擊支隊。這些游擊支隊積極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阻止了敵人的進一步“蠶食”,堅持了根據地,擴大了游擊區。1943年11月,在反擊偽第2方面軍孫良誠的戰斗中,楊得志時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當他得知孫良誠的主力第4、第5軍同時離開老巢——河南濮陽東南的八公橋向抗日根據地進攻,內部空虛時,果斷采取牛刀子鉆心”戰術,避敵主力,攻其虛弱,調集部隊直插八公橋,全殲了孫良誠總部和直屬隊,搗毀了敵人的首腦機關并俘虜了偽第2方面軍參謀長甄紀印,一舉擊退了孫良誠偽軍的進攻。戰役取得了巨大成功,收復了八公橋及周圍200多里的地區。
【到1943年底,冀魯豫邊區的革命斗爭取得了巨大勝利】
到1943年底,冀魯豫邊區的革命斗爭取得了巨大勝利。全年攻克敵碉堡、據點比1942年增加了4倍多,收復、擴大根據地和游擊區約4000多個村莊。在這些戰果中,凝結著楊得志的大量心血。1944年元旦剛過,中央軍委電令楊得志率部保衛延安,出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旅旅長,擔負守衛黃河河防、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在冀魯豫邊區的5年零3個月,他為建設敵后重要抗日根據地——冀魯豫邊區做出杰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