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氣概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陳湯傳》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司馬光《稽古錄》這部惜墨如金的《資治通鑒》簡編本中,除天象天災之外,國政幾乎從略,但司馬光卻以大量的文字記載了漢武帝時代“雖遠必誅”的事實。“兵者,不詳之器”。戰爭向來傷害都是雙方的,武力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當國家危機尚存之時,保家衛國才是當務之急。
2
中國品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載育萬物、生長萬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深刻認識和應對方法。
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時間的考驗和興衰變化,而一直能穩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個偉大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是同這種深刻認識是分不開的。
3
中國操守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思想史上流行的觀點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三國時的諸葛亮,就是這種操守的絕佳例證。他出山之前隱居南陽、躬耕隴畝,雖不得志,卻一直在堅持讀書和思考,不斷地修養自己,是為“窮則獨善其身”。當時來運轉,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打拼一番事業,他又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并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實為“達則兼濟天下”。
4
中國高度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講的是破除“我執”,順應自然,免除物我之別而融于天地萬物之間。莊子提倡破除“我執”、順應自然,這對于我們今天這個生活節奏過快的時代,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我們對金錢和其他物質方面的追求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這種價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齊。人與人的關系惡化,學習、事業、家庭的壓力,讓今天的人們心理壓力陡增。
而破除“我執”、懂得“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理,以平等心對待他人與自然萬物,認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能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使我們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不過于在意得失,不在對物的追逐中迷失了本性,做到“風過無聲,雁不留影”。
5
中國格調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菜根譚》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著裝扮做作,其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顯示出超俗灑脫的高品位來?!焙沃^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謂風流?風流就是豪放、瀟灑、灑脫、自然。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平常本分、灑脫自然。他們出言吐語、舉手投足、處人行事之間不矯揉、無造作,真乃是本地風光。這就是禪的意味、道的內涵。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英雄本色,這在歷史上有很多,后來儒家出來做官的人,雖做到官至極品,一旦回家以后,仍然是鄉巴佬一個。有位歷史上的名人,官至極品,當了幾十年的宰相,退休以后,穿了一件舊衣服,帶了一個傭人,步行出來游玩。真正有高度修養的人是樸實無華的,這就是“復歸于樸”的道理。
曾國藩用人,主張始終要帶一點鄉氣——就是土氣。什么是土氣?我是來自民間鄉下,鄉下人是那個樣子,就始終是鄉下人那個樣子,沒有什么了不起。所以彭玉麟、左宗棠這一班人,始終保持他們鄉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權勢,在政治功業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
6
中國氣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真正的大丈夫應該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財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腐化,貧苦窮困不能改變其志向,權勢武力不能使其屈服變節。
兩千多年來,孟子的大丈夫標準,鞭策了無數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它所代表的剛毅正大、勇擔道義、自強不息的內涵,成為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精神支柱。這股浩然正氣,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們不畏苦難、不受誘惑、頂天立地、剛正不阿,為國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
7
中國抱負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公孫丑上》
信仰也許看不見摸不著,也許中間充滿無限阻撓,甚至有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得到。但這樣的“道”值得我們用血、用淚、用生命去追求,因為它是精神的支點,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筆。
真正的勇氣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邊,只要是道義之所在,即使面對強權和暴力,即使千萬的人阻撓、反對和不理解,也決不氣餒,決不改變自己的志向。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那些偉大的先哲,也影響了歷史和世界,最終積淀成為塑造光輝人格和創造燦爛文明的不朽文化,世代相傳。
8
中國氣度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
意思是,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條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斗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
人要生活下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無欲則剛”,并非不允許人們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酥扑接?,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9
中國理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這四句話,簡明地說出了人的特點,人之所以為人,即“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將這四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圣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人間事業,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抱負了。
這四句名言,被馮友蘭稱為“橫渠四句”,歷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愿,是懷抱入世與濟世理想的中國人的最高追求。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這是一種無心的自然的“仁”,而一個君子也應具有這樣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有了這樣的“仁”心,就等于為天地“立心”了,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讓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處;“為往圣繼絕學”,就是把先圣快要滅絕的學說加以繼承并發揚光大;“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為子孫們開創出千秋萬代的太平基業。
◎本文來源:“國際儒學聯合會”,內容略有改動,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