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張典
當一款標榜“年輕人一站式消費平臺”的APP,悄然將界面關鍵詞從“新品首發”“便宜好貨”替換成“審核額度”“立即借款”,這樣的轉變背后究竟是什么?
天源花APP的轉型軌跡,牽扯出了其背后導流平臺融360的污點與合規隱憂。
從購物到借貸,用戶被自動扣費
打開天源花APP,如今的界面已難覓“消費平臺”的蹤跡。用戶下載后不久,便會發現系統自動跳轉至貸款頁面,“審核額度”“立即借款”等字樣占據視覺中心,曾經的購物入口被壓縮至角落,甚至消失不見。
這種跳轉操作,與平臺客服“購物與貸款功能并存,僅在成功申請貸款后默認跳轉”的說法并不一致——多位用戶實測顯示,即便從未提交貸款申請,APP仍會在下載后數小時內自動切換至借貸界面,消費功能淪為擺設。
有報道指出,天源花的運營策略本質上是利用“消費平臺”的無害標簽降低用戶警惕,再通過技術手段強制引導至借貸業務。對于缺乏網貸經驗的年輕人而言,這種隱蔽性極強的轉型極具誤導性。
正如用戶林澤的遭遇:5月6日,他因社交媒體上的借貸廣告下載天源花,借款7000元到賬次日,便被自動扣除980元“米花卡會員權益費”。“扣款提示窗口小得像條短信,而且會員費選項是默認勾選的,我根本沒注意看。”林澤事后發現,這筆費用號稱“加速審核及會員生活權益”,但所謂的“權益”既未提前告知具體內容,也未提供退訂渠道,本質上就是一筆變相的“砍頭息”。
在天源花的借貸方案中,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其通過融360等平臺展示的借貸信息顯示,額度在1000-500000元之間,貸款期限12個月,年化利率24%-36%。
這一利率水平已觸及司法保護上限,而加上“會員費”“手續費”等隱性收費,實際成本遠超公示利率。有用戶計算,若借款1萬元,扣除各項雜費后,實際到賬僅8500元左右,但需按1萬元本金償還利息,綜合年化利率突破40%,淪為事實上的“高息借貸”。
導流平臺融360遭曝光,合規問題何時止?
據悉,天源花的借貸業務能觸達大量用戶,離不開融360的導流支持。在融360平臺上,天源花與米米錢包、臻有錢、時光分期等產品一同被列為推薦借貸方案,用戶填寫基本信息后,系統會自動匹配包括天源花在內的多個網貸選項。作為連接借貸雙方的中介平臺,融360的角色本應是信息撮合與風險提示,但現實卻是淪為高息網貸的“引流工具”。
這并非融360首次陷入爭議。2019年央視“3·15”晚會曾直指其為“714高炮”(期限7-14天的超短期高息貸款)提供展示與導流服務,曝光其涉嫌變相收取“砍頭息”、為違規網貸平臺“背書”等問題。彼時,融360被指對合作平臺資質審核不嚴,只要平臺支付費用,就能在其頁面獲得推薦位,即便部分平臺存在明顯的利率違規與催收亂象。
多年過去,融360的合規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其旗下簡普科技(融360上市主體)2018-2022年連續五年虧損,凈利潤累計虧損超12億元,2020年更是因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收到紐交所退市警告。業績壓力下,平臺對高息網貸的依賴有增無減。目前,融360官網顯示業務覆蓋在線信貸、信用卡科技等多個領域,旗下“時光分期”“信貸助手”等APP與天源花類似,均以“低門檻、高額度”為噱頭吸引用戶,實際卻暗藏隱性收費。
更值得警惕的是融360的導流模式,合作平臺通過其獲取用戶,需支付高額導流費用,而這些成本最終通過“會員費”“審核費”等形式轉嫁到借款人身上。
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嚴禁變相收取砍頭息”“年化利率不得超過司法保護上限”,但部分平臺仍通過“會員費”“權益費”等名義規避監管,將隱性收費與貸款本金剝離,制造“利率合規”的假象。
這種操作的核心套路在于“拆分收費”:借款合同中僅注明24%-36%的年化利率,卻在放款時以“會員權益”“加速審核”等名義扣除費用,且這些費用不納入利息計算。
實際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天源花的“會員費”本質上就是“砍頭息”,屬于明確的違規行為。
而融360作為導流平臺,對合作方的違規行為真的一無所知嗎?其作為上市企業,具備完善的風控系統,卻對天源花“默認勾選會員費”“自動扣款不提示”等操作視而不見,甚至主動為其引流,違背了金融中介應盡的審核義務。
如何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天源花APP的轉型爭議,為網貸行業提了個醒。對于平臺而言,披著“消費”外衣行“借貸”之實的套路,或許能帶來短期流量增長,長遠來看或許會卻因信任問題失去市場。
而融360作為行業“老兵”,不僅會消耗品牌信譽,更可能觸碰法律紅線——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貸中介不得為不符合資質的平臺提供服務,若明知合作方存在違規行為仍持續導流,需承擔連帶責任。
從監管層面看,亟待建立更嚴格的平臺審核機制與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應對網貸平臺的業務轉型進行備案管理,嚴禁“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假宣傳;另一方面,需要求所有收費項目納入綜合年化利率計算,并在顯眼位置公示,杜絕“拆分收費”的規避手段。對于導流平臺,應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多次為違規網貸導流的平臺實施行業禁入。
消費者也需提高警惕,面對“低息”“秒批”等誘惑時保持理性,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拒絕默認勾選的附加費用,必要時通過截圖、錄屏等方式留存證據。當權益受損時,及時向12315平臺、銀保監會等部門投訴,形成維權合力。
在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的平衡中,唯有堅守合規底線,尊重消費者權益,才能讓網貸行業真正回歸“普惠金融”的初心,而非淪為少數平臺收割利益的工具。“融360們”的下一步選擇,不僅關乎企業命運,更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走向。
(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