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居,怎么了?
有網友爆料說黃埔長嶺居的次新房某項目的4房戶型,最新的成交單價為2.3萬/㎡。
而該項目在2022年的時候在售均價還是3.8萬/㎡,不過短短幾年,就跌了近四成。
更為扎心的是,這波降價并不是個例。在長嶺居,還有許多項目的房價仍在下探,曾經4、5萬+/㎡的山景豪宅們,如今跌到2字頭的竟然比比皆是...
長嶺居的二手,
跌的好痛...
根據貝殼數據顯示,目前該項目的成交房源有5套,成交均價在從2.6萬/㎡慢慢下滑到2.3萬/㎡。
雖然掛牌均價在2.5-3.2萬/㎡之間,但成交價持續走低的趨勢仍在延續。
前段時間,五礦壹云臺成交了它的前兩套二手。
一套為99.39㎡的三室兩廳,成交總價為260萬,均價2.6萬/㎡。
另一套則是102.99㎡的三房兩廳,成交總價為258.6萬,均價2.5萬/㎡。
而目前可查詢到的最新成交的洋房均價為3.7萬/㎡(數據來源:中指院),相較來說,上面兩套房分別下跌了29%、32%。
有人就說了,五礦壹云臺還有第三套二手呢,均價為3.5萬/㎡,那這樣也沒跌多少啊!
實際上,第三套房源是疊墅,從一手銷售開始,疊墅和洋房的價格就涇渭分明,產品屬性不同,自然不能一起比較。
而中冶·逸璟臺5月也成交了一套二手。
值得關注的是,5月成交的這套二手,單價約3.36萬/㎡。相較23年成交的那套折合單價5.4萬/㎡的二手來說,不到兩年,跌幅近38%。
有中介也說,上面的還算好的,像林語、奧園這些都打五折了!
翻出奧園春曉的成交記錄,2021年,成交的一套76.27㎡的兩房,總價為300萬,折合單價3.9萬/㎡。
去年,類似戶型僅148萬成交,折合單價1.9萬/㎡,下跌了51.3%。
而保利越秀嶺南林語在21年,成交了一套138㎡的四房,成交總價為609萬,折合單價4.4萬/㎡。
而最新的139.14㎡的四房以377.5萬成交,折合單價為2.7萬/㎡。下跌了45.4%。
長嶺居的二手,跌得好痛...
錯位生長的長嶺居!
長嶺居的困局根源,埋藏在多年前的規劃圖紙上。
作為廣州東部山水新城生態宜居示范區,官方期望打造高端改善型社區,早期地塊出讓時明確分了地塊的指標,而且至少有50%的房源要出售給首次置業者。
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2024年長嶺居144㎡以上戶型成交均價40333元/㎡,套均價770萬元。(來源:克爾瑞廣佛區域)
當總價站上700萬臺階,買家面臨的選擇不再是“買長嶺居還是科學城”,而是 “買長嶺居還是買天河海珠”。是你,你會怎么選?
更糟糕的是,近年來黃埔新房層出不窮,各板塊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不僅配套更完善,價格還更親民。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缺乏產業支撐、配套尚未成熟的長嶺居大戶型產品,成為最先被購房者放棄的選擇。
于是又導致了片區內的新房賣不出去,根據數據顯示,長嶺居目前庫存有1396套,需要145.8個月才能把房子都賣完。
如此情形之下,新房、二手都只能不斷地降降降。
但話說回來,光降價就能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行。
長嶺居要想擺脫困境,一場更深層的轉型勢在必行,配套、交通也需要提提速。
只有當長嶺居真正實現從"睡城"到"職住平衡新城"的轉型,其生態優勢才能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否則,再美的山景規劃,也抵不過現實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