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無3C標識充電寶禁止帶上飛機,算是最熱的新聞了。
當我看到機場視頻中那成箱成箱被收繳的充電寶時,就有些擔心,這些充電寶最終會落入誰的口袋。
沒想到,該來的事,還是來了。
據媒體報道,近日,二手平臺涌現大批標榜“機場攔截”的充電寶,以15至30元超低價售賣。當被追問安全性及貨源時,商家或以“正常使用沒問題”搪塞,或以“正規渠道回收”敷衍,甚至拒絕透露來源。
消息一出,網友炸鍋了,大家都猜測背后可能存在一條利益鏈,有人靠著攔截充電寶致富。對此,一些機場則矢口否認,稱這些無人認領的充電寶,最終都會被銷毀。
這個事情一下似乎成了羅生門,不過說是這些充電寶被銷毀了,可是,沒見哪個機場拿出過證據。
想起以前315,監管部門在收繳一些假煙假酒后,都會播放假煙假酒被燒毀的畫面。雖然此舉被指不環保,但好歹大家都看到,這些被收繳的假煙假酒沒有被私吞。
不過,即便機場拿出充電寶被銷毀的證據又怎樣?這些充電寶,可都是公民的個人財產啊,如果大規模收繳和銷毀,正常嗎,難道不是一種勞民傷財?
無3C標識充電寶禁上飛機,說是為了民航安全,這一點,我也不否認。但一項攸關民眾利益的政策,難道不該精細化一些,難道不該給大家一個緩沖期,讓大家有所準備嗎?
民航部門6月26日發通知,6月28日就開始執行了,期間只留了一天多的時間,這么短的時間,別說做好準備了,許多人根本都蒙在鼓里。
有人也許會說,涉及安全問題,就應該搶時間,爭分奪秒啊。但問題是,未獲3C認證電子 產品全面禁售,這個法律早在2024年8月1日就開始執行,民航部門如果真在意民航安全,難道不該在2024年8月前就出臺政策嗎?
大量無3C認證的充電寶,毫無阻攔上了飛機,安全“裸奔”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民航部門才突然想起到其中的安全問題,這樣的反應速度真是讓人驚奇。
說實話,我最反感在涉及民眾利益的政策上,動不動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搞突然襲擊的行為,因為這突然襲擊的結果,往往是民眾無所適從,社會代價極其高昂。
而且,越是突擊的政策,往往制定得越糙。
以無3C標識充電寶禁上飛機為例,如果民航部門政策同時要求,乘客在收到機票訂票短信時,也同步收到一個充電寶攜帶政策變動的提醒短信,何至于那么多人猝不及防,被迫將不合規充電寶上繳?
其實,乘客攜帶無3C認證充電寶登機,并非乘客的過錯,因為,這些充電寶都是從公開合法渠道購買,沒有3C認證那是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和普通人有啥關系?
這就和之前一些地方嚴查什么違規超標電動車一樣,這些電動車也是民眾從公開合法渠道購買,最受承擔代價的卻是無辜的購買者。
作為受害者的普通民眾,反而屢屢受到懲罰,這上哪兒說理去!
魚眼觀察作者簡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