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鈣化冠狀動脈疾病(CAD)會顯著增加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并發癥風險。本文報道一例72歲男性患者,術前冠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明確重度鈣化CAD。在PCI術中,旋磨頭意外嵌頓于中段嚴重鈣化處,經“推拉技術”成功取出。然而,后續處理遠段鈣化病變時,球囊擴張又引發冠脈穿孔。本病例提示,早期識別高危鈣化形態至關重要,應充分利用包括冠脈CTA和血管內超聲(IVUS)等影像學技術優化策略,以預防PCI術中并發癥的發生。
01
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72歲,因勞力性呼吸困難就診。戒煙史20年。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
既往史
患者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病史,曾因前列腺癌接受放療。
鑒別診斷
需要考慮的鑒別診斷包括CAD、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輔助檢查
心電圖示:正常竇性心律,無 ST-T段改變。超聲心動圖示:左心房擴大,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室壁運動正常。心臟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CTA)顯示:總鈣化積分達 2903 AU,并識別出多處嚴重鈣化病灶,包括右冠狀動脈近段和遠段、左前降支(LAD)中段和遠段的顯著狹窄,以及主要對角支近段的動脈瘤擴張。經全面討論相關風險與獲益后,患者同意對其嚴重CAD進行有創治療。
治療經過
冠脈造影后,患者接受PCI治療。術中,分別于右冠狀動脈近段和遠段成功植入兩枚藥物洗脫支架(直徑分別為 4.0 mm 和 3.0 mm)。初始手術過程中,當對左前降支中段病變進行評估時,嘗試使用一枚 2.5 mm 半順應性球囊進行擴張,但未能成功擴張該鈣化病變。鑒于該病變的復雜性及“不可擴張性”特點,術者決定分期處理,以確保制定并實施周密、徹底的鈣化修飾策略(圖1A)。
圖1. PCI治療左冠狀動脈嚴重鈣化狹窄
(A) 血管造影圖像顯示左前降支中段和遠段存在嚴重鈣化性狹窄(星號標),主要對角支開口處可見局灶性動脈瘤樣擴張(箭頭標)。(B) CTA)橫截面圖像顯示不均勻的鈣化分布(星號標),呈 “胡桃夾樣”形態;推測該形態是旋磨術中發生旋磨頭嵌頓的主要成因。(C) 旋磨術聯合血管內碎石術后,IVUS)顯示鈣化斑塊出現裂隙。(D) 左前降支遠段一個突出的鈣化結節,伴有高斑塊負荷及 “新月形”外觀;此為冠狀動脈穿孔的高危特征,原因在于球囊擴張時擴張力僅作用于血管壁的“正常”部分。(E) 術后左冠狀動脈最終造影圖像,顯示植入2枚藥物洗脫支架及1枚覆膜支架,未發生并發癥。
隨后,采用7-F指引導管系統實施了分期PCI手術。然而,由于影像導管無法通過病變處,血管內成像未能實現。根據CCTA顯示成角病變處存在偏心性鈣化的結果(圖1B),決定采用旋磨術,并選用一枚 1.50 mm旋磨頭(旋磨頭/動脈直徑比約0.5)。旋磨操作采取分段謹慎推進,每次消融時間控制在<20秒,以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旋磨系統經數次推進后,旋磨頭雖成功通過病變,但嵌頓在鈣化節段內。隨后,在解體旋磨系統并撤出外鞘后,使用“推拉技術”成功取出旋磨頭。該操作在7-F延長導管和導絲彈簧頭的輔助下完成。“推拉技術”的操作步驟包括:①解體旋磨系統:首先撤出外鞘;②推進延長導管:隨后將指引導管延長導管推進至靠近嵌頓旋磨頭的位置;③推進導管,回撤旋磨器系統,并最終在導絲彈簧頭的輔助下牽引導絲,從而取出嵌頓的旋磨頭。
隨后,使用一枚 2.5 mm 順應性球囊進行球囊擴張術。之后,進行了IVUS檢查,以評估旋磨術后的鈣化修飾效果(圖1C)。由于后續使用 3.0 mm 球囊擴張仍存在擴張不全,遂采用一枚 3.5 mm 球囊施行了血管內沖擊波碎石術(IVL)。此項干預最終實現了球囊的充分擴張,從而順利完成一枚藥物洗脫支架(3.5x38 mm)從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的植入。
IVUS導管送至遠端,顯示左前降支遠端存在一突出鈣化結節,斑塊負荷高,伴180度鈣化弧,參考血管直徑為3.0 mm(圖1D)。鑒于旋磨術處理偏心性鈣化結節存在手術風險,且經濟條件限制無法使用更多IVL設備,因此決定不再進行進一步旋磨或IVL治療。在使用2.75 mm球囊對LAD遠端病變進行預擴張時,意外發生冠狀動脈穿孔,導致一過性低血壓,予小劑量正性肌力藥物處理。冠狀動脈穿孔首先通過保留導絲在位的球囊封堵術得到初步穩定。隨后,覆膜支架(2.5x15 mm)通過同一指引導管輸送(未采用乒乓技術),確保快速釋放以封閉穿孔并恢復血管完整性。覆膜支架成功釋放并封閉穿孔,血流動力學隨之穩定(圖1E)。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手術過程
術中和術后超聲心動圖顯示存在少量心包積液,但未進展。手術結束時,IVUS評估確認無邊緣夾層、無地理丟失且支架無明顯位置不當(圖2)。術后心電圖未見新發ST-T段改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僅輕度升高(<3倍正常值上限)。患者病情穩定,于術后第3天出院。
圖2. 術后IVUS評估
左前降支最終血管造影圖像(A),橙色線條標示出與IVUS橫截面圖像(B-F)相對應的位置,包括開口、中段及遠端靶病變。白色區域標示沿血管壁的鈣負荷。
隨訪
門診隨訪期間,未觀察到血管并發癥和活動性缺血癥狀,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02
病例討論
對嚴重鈣化血管進行PCI面臨重大挑戰且并發癥風險較高。血管內成像和冠脈CTA越來越多地用于評估目標病變內鈣化的程度、形態和分布情況。這些影像學工具可指導鈣化修飾策略,有助于評估修飾效果,并在避免手術并發癥、實現最佳手術結果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旋磨頭嵌頓是旋磨術一種罕見但嚴重的并發癥。介入醫生需要認識到這一風險,并了解如何避免和妥善處理此并發癥。旋磨頭的遠端金剛石涂層,僅允許順向(前向)研磨。當未經充分斑塊修飾而試圖通過嚴重鈣化節段時,旋磨頭可能會被卡住,這種現象被稱為Kokesi現象。
回顧本病例,CTA橫截面圖像顯示,旋磨頭嵌頓部位的病變表現為偏心性鈣化,特別是在左前降支中段的彎曲處。該處鈣化并非環形分布,鈣化體積也不大;相反,鈣化分布不均,呈半橢圓形鈣化區,主要位于彎曲血管的上下兩極,呈現“胡桃夾樣”外觀(圖1B)。這種位于彎曲節段的鈣化形態,往往會使血管部分擴張,允許旋磨頭在未充分修飾的情況下通過病變處向前推進,但在嘗試回撤時被卡住。為避免此并發癥,應考慮輕柔、緩慢、短距離地推進旋磨系統,以充分修飾近端病變的斑塊。
在涉及冠狀動脈穿孔的第二種并發癥中,IVUS圖像顯示左前降支遠端存在高斑塊負荷,伴有跨越180度的鈣化結節,呈現“新月形”外觀。雖然該病變理論上可通過球囊血管成形術進行擴張,但此操作存在較高的血管穿孔風險。這是因為球囊傾向于擴張血管壁中“正常”或鈣化程度較低的部分,特別是在存在體積大、不可壓縮且位置深在的鈣化病變中。為降低此風險,建議初始選擇的球囊血管成形術尺寸應較參考血管直徑小0.5mm。
本病例強調了全面的術前影像學評估的重要性,用以識別復雜的解剖特征(如血管彎曲和特定鈣化形態),這些特征可能導致旋磨頭嵌頓和冠狀動脈穿孔等并發癥的風險增高。仔細評估這些特征有助于指導制定更安全、更有效的介入治療策略。
03
結論
本例中,術前影像學檢查識別出左前降支中段彎曲節段存在“胡桃夾樣”鈣化形態,該形態造成危險環境,導致旋磨術中出現旋磨頭嵌頓。及時采用推拉手法有效處理了旋磨頭嵌頓。未破裂鈣化結節的“新月形”形態增加了1:1球囊血管成形術(即球囊直徑與參考血管直徑比為1:1)時的穿孔風險。選擇小一號球囊提供了更安全的處理方式。本病例強調了詳細影像學檢查對理解鈣化形態的重要性,這有助于預防急性PCI并發癥,并指導未來病例的治療策略。
信源:
Teh Xin Yi, I Chang Hsieh, Jih Kai Yeh. The Hidden Dangers of Calcium Morphology During PCI: Entrapment and Perforation. JACC: Case Reports, Volume 30, Issue 13. 2025, 103626, ISSN 2666-0849. https://doi.org/10.1016/j.jaccas.2025.103626.
梅奧系列課程直播預約
周一至周五17:00-18:00,相約醫脈通心血管頻道,不見不散~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