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陽光越來越毒辣,為了保住白皙肌膚、不被曬傷,大家紛紛化身 “防曬戰士”,掏出十八般 “防曬武器”:高倍數防曬霜厚厚涂滿全身,防曬衣裹得嚴嚴實實,防曬口罩、防曬帽、遮陽傘更是一應俱全生怕漏出一寸皮膚被陽光 “偷襲”。
然而,近日一則新聞引發關注:一名26歲的女孩因為長期過度防曬,睡覺翻身時骨折,送醫后被確診為骨質疏松。這不禁令人疑惑:防曬與骨質疏松,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概念,究竟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呢?
為什么過度防曬會導致骨質疏松呢?
人體皮膚在接受紫外線 B(UVB)照射時,會啟動維生素 D 的合成程序。維生素 D 能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幫助鈣在骨骼中沉積,維持骨密度與骨骼強度。但過度防曬時,遮陽傘、防曬衣幾乎隔絕陽光,高倍數防曬霜又大幅削弱紫外線穿透能力,皮膚接觸 UVB 的機會驟減,導致維生素 D 合成量不足。
當體內維生素 D 缺乏,腸道對鈣的吸收效率下降,血液中鈣含量不足,身體就會從骨骼中 “抽調” 鈣來維持血鈣平衡,久而久之,骨骼中的鈣不斷流失,骨小梁逐漸變細、斷裂,骨密度降低,最終引發骨質疏松。特別是對年輕群體而言,骨骼仍在生長發育,過度防曬阻礙維生素 D 合成,還會影響骨骼正常礦化,增加未來患骨質疏松的風險。
適量曬太陽,對身體還有什么好處?
陽光不僅是自然饋贈,更是健康的 “免費良藥”。適量曬太陽,除了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外,還有這些好處:
當陽光照射皮膚,大腦會加速分泌血清素,這種 “快樂激素” 能穩定情緒、提升專注力,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郁。清晨的陽光還能刺激視網膜,向大腦發送時間信號,幫助校準生物鐘,讓入睡與蘇醒更規律,改善睡眠質量。
其次,曬太陽對心血管健康也大有裨益。皮膚在光照下會釋放一氧化氮,這種物質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風險。同時,適量光照有助于調節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升心血管健康指數。有數據顯示,每天接受 30 分鐘光照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長期缺乏光照者下降 15%-20%。
此外,紫外線能促使皮膚產生抗菌肽,增強皮膚抵御病菌的能力;維生素 D 合成增加后,可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幫助人體更好地識別和清除病原體。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呢?
1.科學曬太陽
紫外線 B 能促進維生素 D 合成,助力鈣吸收。建議每天上午 10 點前或下午 4 點后,暴露手臂、腿部等部位,曬 15 - 30 分鐘太陽,既避免曬傷,又能維持體內維生素 D 水平。
2.營養補充
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綠葉蔬菜,每天保證 300 毫升以上奶制品攝入;搭配富含維生素 D 的深海魚、蛋黃,幫助鈣更好吸收;適量補充蛋白質,瘦肉、豆類都是優質來源。
3.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是增強骨密度的有效方式。負重運動如散步、慢跑、爬樓梯,能對骨骼產生機械刺激,促進骨細胞生長;太極拳、瑜伽等鍛煉,有助于增強身體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4.健康生活
戒煙限酒、減少碳酸飲料攝入,也能減少骨質流失。
從生活細節入手,養成健康習慣,才能為骨骼健康筑牢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