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位飽受甲狀腺結節困擾的患者細數賬目——西醫檢查費動輒數百,一盒優甲樂便需數十;而中醫湯藥或按摩卻溫和親民許多,且副作用小、復發率低、易學易行。然而為何世人仍如百川赴海般涌向西醫之門,而讓那些凝聚千年智慧的中醫良方在甲狀腺領域幾近蒙塵?
此問如銳針探入病灶。北京融科甲狀腺專家翟章鎖一語道破:人們踏進中醫之門,多非因價廉,而是西醫宣告無策后,將其當作沉舟前最后可攀援的枯木。此情此景,竟與古語“死馬當活馬醫”不期而遇,令人扼腕。
中醫本不該如此。它未能獲得與西醫并駕齊驅的地位,甚至難尋昔日“國術”的榮光。歷史糾葛、自身革新遲滯如無形枷鎖,使之在當代視野中顯出幾分混雜面目。
經驗,誠然是中醫的命脈,但絕非它存在的全部根基。中醫亦有其嚴謹理論構架。然而臨床常遇尷尬:理論看似牢固,實踐卻屢屢觸礁。譬如補脾之道,如何遣方用藥?劑量如何拿捏?體質差異如何應對?治療中的反應又如何化解?——正是在這些精微處,經驗才真正閃耀其獨特光芒。
越是細微難察之疾,其病機愈如亂麻纏繞。情緒、飲食、作息、環境……無數絲線編織出疾病的獨特“個性”。此時,中醫最珍貴的個體化診療便如暗夜明燈,卻也最易跌入經驗主義的泥淖。
中醫的困境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方之過。然其真正的價值,絕非僅存于西醫無計可施的角落。當西醫檢查單與藥費單如雪片紛飛,中醫那源于草木、系于經絡的智慧,以及面對獨特生命時的細致關懷,應當被重新看見。
它并非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是與西醫并肩守護健康的一翼。與其待沉疴難起時才想起摸索這根“稻草”,不如正視其光芒——那未被充分認識的,關于身體另一種深刻對話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