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早高峰的北京地鐵上,一名老人突發疾病昏迷不醒。就在老人的家人和來往的乘客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名男子出現了。而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與死神展開了一場生死賽跑,最終成功將老人從危險邊緣拉了回來。
公共場所視頻畫面顯示,5月23日早上7點多,在北京地鐵換乘的通道里,一位老人突然癱倒在輪椅上,失去了意識。她的家人一邊急切地對她進行胸部按壓,一邊焦急地左右張望,四處尋求幫助。
地鐵工作人員和民警抵達現場后,疏散了周圍的圍觀群眾,為老人騰出了搶救的空間。家屬將老人平放在地面上,持續進行心肺復蘇,但是老人的狀況并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
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衛總隊亮馬橋站派出所民警 蔡朔:在我看來還是很嚴重的,因為老人躺在地上之后,大家去叫她,她沒有應答,明顯就是在休克或者昏迷的狀態。
就在這時,人群中一名背著雙肩包的男子看到了這一幕,他把背包扔到一旁,立刻跪到老人的身邊,接替家屬開始進行心肺復蘇。
民警見這名男子的操作專業而且熟練,上前詢問后得知,原來他是一名在讀醫學博士生,名叫李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李嘉:當時我喊老太太的名字,她沒有應答,沒有意識,當時她的口周已經開始有點吐白沫了。檢查了一下生命體征,頸動脈的搏動非常弱。我雖然沒有在醫院的這些設備,但是通過我的初步判斷,這個人的生命體征幾乎已經沒有了。
李嘉根據經驗判斷,如果不立即對老人進行搶救,老人的生命可能面臨嚴重的威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李嘉:因為她這種心臟供血晚于15分鐘左右,就會造成多器官的損傷,還有腦供血不足這些都是不可逆性的損傷。如果沒有及時救助,她的心臟沒有恢復跳動的話,可能會導致全身多器官多功能的損傷甚至死亡,這都是很有可能的。
情況危急,李嘉持續為老人進行心肺復蘇,雙手不停地按壓,持續了5分鐘。與此同時,民警還拿出了除顫儀,隨時準備配合搶救。就在這時,令人驚喜的是,老人漸漸有了微弱的反應,生命體征開始恢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李嘉:在心肺復蘇進行5分鐘左右的時候,老太太的頸動脈可以摸到一些了,但是比較薄弱。我覺得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然后我就繼續做了。
李嘉又對老人進行了兩三分鐘的心肺復蘇之后,老人逐漸恢復了意識,可以開口說話了,眾人懸著的心終于稍稍放下了。
隨后,救護車的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把老人送到附近的醫院進一步觀察和治療。李嘉看到老人已經基本脫離了危險,默默地離開了現場,繼續乘坐地鐵去上班了。
在路上,他和同為醫生的妻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字里行間難掩激動和興奮:“我坐地鐵,正好趕上個心臟驟停的人,我給按回來了!”
經過醫院的診斷,老人是因為冷空氣誘發的過敏性休克,所幸搶救及時,目前已經沒有大礙。老人獲救后,家屬十分感激,聯系了北京公交警方,希望能當面感謝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李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李嘉:我是首都醫科大學的在讀博士生,目前臨床工作是在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的冠心病外科三區。作為一個醫學生學醫10多年,我是一個心外科的大夫,我應該救,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為了表彰李嘉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救死扶傷的正能量行為,北京公交警方也向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加入“京誠客”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公共安全治理,傳遞社會溫暖。
“京誠客”是由北京公交警方組織的一支志愿者隊伍,目前已有超過15萬名熱心市民加入。他們經過專門培訓后,能夠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幫助維護安全、提供緊急援助,讓其他的乘客出行時能感到更安心、更安全。
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衛總隊亮馬橋站派出所副所長 陳曉毅:日常地鐵里邊的群眾也比較多,每天突發事件都會有發生。如果是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醫療人員或者是醫學工作者,在地鐵里邊遇到突發事件,還是希望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咱們工作人員和患者共渡難關。
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警方提示,有病史的乘客在出行時最好隨身攜帶必要的急救藥物。其他的乘客如果不具備專業的急救知識,遇到這類緊急情況時,可以第一時間向地鐵站內的工作人員或警方求助,幫助他人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有效救助。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