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學君,今天我們來聊一個突發(fā)事件:在近幾天的天文觀測中,科學家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星際訪客”——一個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小天體。
這個小天體目前被臨時編號為“A11pl3Z”,它最早是在2025年7月1日被部署在智利的“ATLAS”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簡單來講,“ATLAS”是一套“地球撞擊預警系統(tǒng)”,專門尋找可能威脅地球的小天體,沒想到,該系統(tǒng)這一次發(fā)現(xiàn)的卻是一個“星際訪客”。
在發(fā)現(xiàn)“A11pl3Z”之后,科學家利用全球各地的天文觀測數據進一步證實了它的存在,截至目前,關于它的觀測記錄已超過100次,其中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2025年6月14日,只是當時沒注意到。
通過這些觀測數據,科學家對“A11pl3Z”有了初步的了解:它的直徑約20公里,目前正在高速穿越太陽系,估計速度約為每秒60公里,其當前位置在天空中位于蛇夫座尾部與人馬座之間,距離地球約3.8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約4.8個天文單位。
科學家表示,之所以說“A11pl3Z”是一個“星際訪客”,是因為它的軌道離心率高得令人吃驚。
簡單來講,軌道離心率是用來描述天體軌道形狀的一個重要參數。如果離心率是0,那軌道就是一個完美的正圓形,如果離心率在0與1之間,那軌道就是一個封閉的橢圓形,我們太陽系里絕大多數的行星、小行星、彗星都遵循著這樣的橢圓軌道,周而復始地圍繞太陽運行。
如果離心率大于1,那軌道就是開放的,這意味著這個天體不是我們太陽系的“原住民”,它來自更遙遠的宇宙深處,只是暫時“路過”我們這里,然后就會頭也不回地離開。
那“A11pl3Z”的軌道離心率是多少呢?科學家計算出的結果是:6.0!
科學家指出,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極度夸張的數值,相比之下,之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兩個“星際訪客”,“奧陌陌”(Oumuamua)的軌道離心率大約是1.2,“鮑里索夫彗星”(Borisov)則大約是3.37,而“A11pl3Z”如此之高的軌道偏心率,就清楚地表明了,它是一個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星際訪客”。
那么,這個“A11pl3Z”到底是個啥呢?科學家推測,最有可能是兩個選項就是小行星和彗星,不過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觀測都顯示,“A11pl3Z”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彗星活動的跡象(彗星會因為接近太陽而釋放出大量氣體和塵埃,形成所謂的“彗發(fā)”或“彗尾”),因此它更可能是一顆小行星。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會關心一個問題:“A11pl3Z”在未來會不會有撞擊地球的風險呢?畢竟它的直徑高達20公里,比當年終結恐龍時代的那顆小行星大得多。
實際上,科學家已經根據已知的觀測數據,計算出了“A11pl3Z”在未來的運行軌跡,結果表明,它目前正在向火星接近,預計在2025年10月3日,它將會與火星“擦肩而過”,兩者之間的最近距離只有大約0.2天文單位。
接下來,“A11pl3Z”會繼續(xù)向太陽接近,并于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屆時它與太陽的距離約1.35個天文單位,在那個時候,它會與地球分居太陽的兩側,而它最接近地球的時間是10月30日,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也是大約1.35個天文單位,在此之后,它就會漸行漸遠,并在遙遠的未來飛出太陽系。
由此可見,“A11pl3Z”在未來并不會撞擊地球,所以我們完全不必為此擔心。
科學家表示,雖然“A11pl3Z”的速度快得讓我們難以派出追蹤任務,但它仍然提供了極寶貴的觀測機會。一方面來講,當它近距離飛掠火星時,我們部署在火星附近的探測器有望捕捉到它的身影,另一方面,在未來的幾個月時間里,我們也有充足的時間去調動眾多大型望遠鏡,從而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觀測。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更多的數據被收集,我們對這個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星際訪客”的了解會越來越多。它究竟是個啥,來自哪里?它的內部結構和成分又有什么特別之處?相信這些問題都將隨著科學家的深入研究,一一揭開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