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服務話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福建省廈門市江頭街道(園山)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清晨飄出的粥香,不只是老人們溫馨生活的縮影,更見證著養老服務創新的不斷推進。新聞報道中提到的“短托養老”服務,為許多家庭解決了居家養老中的“喘息之困”,讓越來越多老人和家屬感受到貼心與便利。而在這一切背后,專業養老服務人才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隨著新職業——養老服務師的興起,行業正在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級。
破解家庭“喘息之困”,“短托養老”成新風尚
福建全省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高達780萬人,占全省人口近兩成,65周歲及以上人口也有541萬人。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許多家庭面臨著“照顧老人”與“自我發展”難以兼顧的現實問題。新聞中,陳爺爺就是“短托養老”服務的受益者。因為妻子需要定期出差,他可以在社區照料中心得到專業看護,家人既安心又省心。像劉阿婆這樣因意外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經濟壓力又大的老人,通過“短托養老”獲得了專業護理和經濟上的支持,也讓她的家庭暫時松了口氣。
“短托養老”并不是簡單地為老人提供一張床位,更像是家庭的“救火隊”和“后援團”。無論是老人術后需要短期照護,還是家政人員節假日返鄉導致無人照料,亦或是子女因工作、學習需要臨時離開,這項靈活多樣的服務都能及時補位,為家庭帶來喘息的機會,讓老人享受到更加專業、科學、個性化的照護。服務內容涵蓋住宿、餐飲、基礎護理、康復訓練乃至心理關懷,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政策助力創新,“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模式齊發力
福建省對于養老服務創新的支持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福州市出臺的相關措施,不僅對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機構給予稅收減免,還對用于養老的房產和土地實施優惠政策。在財政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全省養老機構和設施已達1.96萬個,其中專門用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設施占據絕大多數。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正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綜合養老模式,將“短托養老”嵌入社區網絡,實現“日常助餐+短期照護+持續康復”的閉環管理。
這種柔性銜接,不僅拓寬了老年人養老選擇,也讓傳統機構與家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無論是林依伯在康復專區中體驗到的書法班、智能手機課堂,還是廈門市民政局開發應用的“鄰安康”智能終端,都在努力讓老人們擁有更豐富、更有安全感的晚年生活。通過智能化平臺、適老化設施以及醫養結合等舉措,福建讓越來越多老人實現了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美好愿景。
新形勢下,養老專業人才缺口巨大
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遠不止于服務模式創新,更體現在專業人才供給上。以福建為例,盡管各地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但隨著需求日益多樣和復雜,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渴求也水漲船高。當前行業中,從業者多以單一技能型為主,高校相關學科培養體系相對滯后,“醫養管”融合課程設置不足,新興領域如智慧養老、老年金融、適老化設計等覆蓋率低。直接結果就是行業復合型人才奇缺,青年從業者稀少,嚴重制約著連鎖化擴張、醫養結合及智能化升級等戰略落地。
在此背景下,“養老服務師”誕生了。這一新職業定位于居家、社區、機構全場景下,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需求評估、方案制訂與實施、照護技術培訓指導、質量評價管理、服務咨詢轉介等全流程、全鏈條的專業服務。相比傳統崗位,養老服務師不僅要懂護理,還要掌握心理學、康復技術、風險管理乃至智慧系統操作,是名副其實的跨界復合型專家。
養老服務師:新職業打開行業新局面
作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新興職業,養老服務師(Senior Care Service Officer, 簡稱SCO)承擔著推動行業升級和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使命。他們是連接政策、機構、家庭和老年人之間的紐帶,通過科學評估和個性化定制,為不同需求的老人匹配最優解決方案。無論是在社區短托中心為術后老人制定康復計劃,還是為獨居長者設計安全守護方案,又或是在機構內部推動醫養融合和活動創新,都離不開養老服務師的專業指導。
從職業內容來看,養老服務師既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交等多維需求,又需掌握護理技術、健康管理、心理疏導等專業知識,還需具備運營管理、風險防控、智慧系統應用等跨界能力。他們不僅是“照護者”,更是“規劃師”、“組織者”、“創新者”和“培訓師”。未來,無論是政府推動還是市場需求,都離不開這批高素質人才作為中堅力量。
與傳統崗位對比:養老服務師VS養老護理員
說到養老行業人才,不得不提一直以來堅守一線的養老護理員。他們主要負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如飲食起居、清潔衛生、康復鍛煉以及健康看護和心理陪伴等。護理員工作細致且辛苦,是老人們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但從工作職責上來看,護理員更多關注基礎生活照料與情感支持,而在需求評估、方案制定、質量管理以及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則相對有限。
與之相比,養老服務師則站在更高層次,不僅要參與到老人的實際照護中,更要統籌規劃每一位老人的長期發展路徑。他們會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和家庭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對照護過程進行持續跟蹤和優化,并對護理員進行培訓指導。此外,養老服務師還需整合各類資源,為老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咨詢和轉介服務,在應對突發情況、提升整體運營效率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如果說護理員是老人身邊最溫暖的陪伴者,那么養老服務師則是老人幸福晚年的設計師與守護者。
人才培養迎來新機遇,考試報名即將啟動
面對行業高速發展的態勢和專業人才極度緊缺的現實,養老服務師考試即將舉辦,這無疑為有志于投身養老行業的人才提供了寶貴機遇。據悉,本次考試將在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共計35個城市設立考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考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全社會開放報名,并將為報名考生免費郵寄權威教材。雖然具體報名時間和考試安排尚未公布,但可以預見,一旦開啟,將吸引大批高校畢業生和在職人員積極參與。
考試內容不僅考察護理技術和健康管理等基礎能力,更注重心理學、社會工作、信息技術以及風險管理等綜合素養。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評價體系,有助于篩選出真正具備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為行業源源不斷輸送骨干力量。
助力行業升級,養老服務師大有可為
回望新聞報道中的一個個溫暖細節,無論是陳爺爺安然享用早餐,還是林依伯樂于參與書法班,這背后都離不開專業團隊的默默付出。而在政策引領和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越來越多社區、機構正在探索創新型、多元化的服務模式,“短托養老”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可以說,每一個創新場景,都需要具備專業能力與管理思維的人才去落地實施。
未來,無論是助力智慧平臺開發應用,提高安全守護能力,還是推動醫養結合深入融合,豐富文化娛樂與精神慰藉內容,都離不開大量專業人才。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到2035年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對高素質、高技能養老服務師需求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對于廣大有志青年、高校畢業生乃至行業從業者來說,這是難得的發展風口,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雙贏的新賽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