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正緣是什么樣
阿彌問五臺山弘愿老禪師:人遇到正緣的感覺,就像尋尋覓覓選一件衣服,突然眼睛一亮瞬間心動,心生歡喜一樣,這種內(nèi)心愉悅與可持續(xù)的幸福感,源于靈魂的默契,有一種似曾相識久別重逢的熟悉感,是前生締造的因緣嗎?
然而,現(xiàn)實世界中多數(shù)人的相處彼此無法融洽,很難包容對方的不完美,想法也難以契合,溝通不暢煩惱重重,常常處于孤獨狀態(tài)。這顯然不是正緣,卻是夫妻一場,活生生地一起過了一輩子。為什么不是正緣,也是夫妻呢?
弘愿老禪師輕撫長須,目光澄澈如深潭,對阿彌緩緩說道:“阿彌啊,你所問的‘正緣’與‘非正緣夫妻’,恰似明月照云霧,看似朦朧,實有因果可循,但一切都是修來的,因果的安排都是最好的正緣。”
正緣入心是“無偽之安”似歸巢之鳥。正緣如春水融冰,令人自然卸下心防。無需強求體面,不必遮掩脆弱,可素面披發(fā),可袒露軟肋,對方眼中只見真實,不生評判。此謂“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共生之境。
正緣入心“默照之通”如古鏡交光。未啟唇舌已知其意,未訴衷腸已懂悲歡。腦波相合如弦共鳴,心跳同頻似鼓合拍。恰似禪門公案:“拈花一笑,盡付無言。”
正緣入心“共渡之舟”,若雙樹連理。非止花前月下,更在荊棘途中互為燈炬。一方困頓時,另一方自然化作渡船;一方凌云際,另一方甘為托月之云。彼此成就,共證菩提。
而非正緣夫妻的塵世謎題是什么呢?他們多困于“非正緣卻白首”之惑,此中暗藏三重因果:
業(yè)風(fēng)催舟,宿債當償。佛門有“了業(yè)緣”之說:前世未結(jié)之債,今生需以姻緣償還。縱無靈魂相契,亦需同舟共濟數(shù)十秋,直至宿債兩清。如經(jīng)幢所刻:“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塵網(wǎng)自縛,執(zhí)念為牢。他們常被“應(yīng)然”困縛——年歲逼婚、門第相配、子嗣所需。如盲人執(zhí)火把行暗路,明知非愿,仍懼獨行。此謂“嫁娶非為情,只是世間理”。
磨鏡生輝,后天修緣。亦有夫妻初時如水火,經(jīng)年磨合反生瑩潤。恰似糙玉切磋漸成器,此乃“修行緣”——非天賜靈犀,卻以誠心雕琢出人間連理枝。
老禪師執(zhí)茶盞笑對阿彌:“正緣的真諦是不囿宿命,貴在醒覺。莫執(zhí)著于‘前生注定’相!正緣非天定彩票,實乃修為醒者之擇。若遇靈魂相契者:安心、通明、共長久,此乃天賜良機,當如護夜燈,小心捧行;若結(jié)尋常姻緣,亦可轉(zhuǎn)業(yè)債為功德,化執(zhí)念為慈悲,以日日修行織就福田。”
阿彌點頭笑道:“老禪師啊,此時我會想到五臺山松,種子落沃土,得雨露會早成棟梁(正緣);但太多的種子嵌石隙,亦能裂巖生成碧枝(非正緣修成正果)。緣之真義,不在何地生根,而在是否活出生命本真的蒼翠。”
老禪師和阿彌一起抬頭遠望,山間云霧正化作蓮華,次第綻開于青峰之巔。
珍惜正緣,安心入夢。阿彌為一切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705《非常財富》第02958篇 阿彌聞道 第111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