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單一、資源有限的難題,金鄉縣中心小學主動作為,與金鄉縣檔案館深度協同,構建館校協同育人“教聯體”機制。學校立足育人需求,深度挖掘并活化檔案館“沉睡”的檔案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生動的育人素材,攜手檔案館共同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多維立體的“大思政”實踐課堂,探索出可復制的縣域育人新路徑。
一、機制協同:學校主導,共建育人共同體
“教聯體”是協同的核心。中心小學發揮主體作用,積極聯動檔案館,共同開發、實施、評估思政項目。學校將檔案館定位為重要的資源支持方和“第二課堂”實踐基地,依托其專業史料與歷史厚度,將思政教育從校園教室拓展至社會實踐場域,實現“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合。檔案館的“存史、資政、育人”功能,特別是其育人價值,為學校主導的協同育人提供了堅實支撐。
二、課堂實踐:檔案賦能,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
在“教聯體”框架下,學校聯合檔案館系統整合檔案館的紅色資源、地方文化與歷史故事,構建“紅色傳承——行走的課堂、文化浸潤——課程創新、夢想啟航——檔案寄存”三維聯動的“大思政課”實踐體系。
1. 紅色傳承——行走的課堂,沉浸體驗歷史
學校組織學生走進檔案館展廳、紅色遺址、生態基地等開展實地研學。
結合國際檔案日等重要節點,策劃“學校變遷展”“紅色檔案記憶”等活動,使歷史可感可觸,增強文化認同與家國情懷。
2. 文化浸潤——課程創新,檔案融入教學
特色課程:學校聯合檔案館創新使用《濟州故華錄》地方史課程《天下誠都·金鄉賦》。創新字帖描紅形式,融合漢字書寫與地方史解讀,感受歷史、文化與檔案價值,深化文化自信。
“檔案+非遺”課:學校引入檔案保護技藝。聘請檔案館專家單娟娟同志為“檔案修復”校外輔導員,指導學生體驗檔案修裱,見證史料“煥新”。實操講解深化職業認知,體悟“工匠精神”。
3. 夢想啟航——檔案寄存,時空價值引領
學校創新開展“夢想檔案”寄存活動。學生書寫當下理想,由檔案館專業封存,未來啟封。儀式感活動構建“現在-未來”德育閉環,激發動力,厚植理想。
三、體系構建:四位一體,深化育人成效
通過館校協同育人“教聯體”持續推進,中心小學構建了以“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文化熏陶—價值引領”為主線的四位一體育人體系。
1. 課程教學:
創新使用《金鄉賦》等檔案主題課程,開展“檔案+非遺”融合課堂。
2. 實踐活動:
組織檔案館研學、紅色遺址行走、夢想檔案寄存及文創設計等體驗活動。
3. 文化熏陶:
推動檔案知識進校園、師生雙向宣講,營造檔案文化浸潤環境。
4. 價值引領:
貫通紅色基因、工匠精神、家國情懷教育,形成德育閉環。
此體系將靜態檔案動態化、教育化,顯著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與實效性,讓檔案館成為服務于學校育人的“精神糧倉”。
四、成效與展望:特色路徑,引領未來
金鄉縣中心小學館校協同“教聯體”實踐,探索出一條“讓歷史告訴未來”的特色育人路徑,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鮮活基層樣本,彰顯了檔案文化的育人價值。
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主導作用。依托檔案館資源,拓展平臺,共建更優愛國教育與實踐基地。讓更多學生在檔案文化浸潤的“大思政課”中,向下扎根鄉土,向上生長理想,向善砥礪品格,向美追求卓越,厚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深厚情懷,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聲明
本文來 源于金鄉縣中心小學。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 ,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小機靈兒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