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跳馬鎮的左宗棠墓被毀壞,甚至連棺槨都被拖出洗劫一空。
此事傳入王震將軍耳中,令他震怒不已,當即拍案下令當地要立即將左墓恢復原樣。
能引得王震勃然大怒,眾人心中不由升起一股疑惑:王震將軍與這位清末軍事家究竟有什么淵源呢?
這就不得不說起二人一生豐功偉績中最大的交集點——新疆。
左宗棠墓
一、收復新疆
左宗棠出生湖南湘陰,自小飽讀詩書經略,涉獵過的領域十分豐富,幾乎將涉及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經濟等的名著都啃了個遍,這些知識積累給他日后領兵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后來左宗棠一路以優異成績升學出名,盡管三次參加科舉均未及第,但他的真才實學依然得到了眾多名流的贊賞。
在太平天國大軍圍城的危急之時,左宗棠身先士卒領命出陣,在他的指揮下,被太平軍圍攻三月的長沙得以保全,自此,左宗棠波瀾壯闊的一生即將拉開帷幕。
清朝末年列強頻繁入侵,在沙俄的唆使下,新疆大亂。時年六十歲高齡的左宗棠上書極力要求收復新疆,放出名言:
“我之疆所,尺寸不可讓人,必須收復新疆保邊疆安穩!”
在他的大力主張下,慈禧太后終于下令由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接下平叛新疆的重擔。
然而左宗棠想要收復新疆所面臨的困難還遠遠不止這些。
要錢,清朝國庫空虛,掏不出軍費,只象征性地撥了200萬兩白銀,以及分攤至各省的300萬兩白條。
經過層層剝削,到左宗棠手里的不過400萬兩而已,這是遠遠不夠的。
錢不夠,左宗棠自己籌錢也要打,最終64歲的左宗棠不出10個月便將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國土全部收復,大勝而歸。
在與占領伊犁的沙俄進行談判時,清朝派來的談判大臣一竅不通,眼看著就要將伊犁拱手讓人,這左宗棠如何能忍,當即拍案而起,憤而宣布此次談判作廢。
1880年清俄關于伊犁歸屬的談判重啟,左宗棠為表收復伊犁的決心,毅然抬棺出征,表示假如沙俄不肯歸還大清國土,他必與之一決死戰!
面對如此氣魄,沙俄還是怕了,敲詐一筆白銀后就將伊犁還給了中國。后來在左宗棠的敦促下,大清朝廷設立新疆省,新疆也由此正式成為了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年后,左宗棠病逝。
現在提起左宗棠,仍有網友感慨:假如不是左公當年執意收復新疆,我們現在去新疆就要辦簽證了!
二、王震與新疆的故事
巧的是,1949年3月,王震也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主動請纓前往新疆進行解放工作。
出發前往新疆之前,王震翻閱了大量資料,進行了數次考察,最終確定的道路正是左宗棠曾領兵走過的那一條。
他的腳印與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留下的重合,沿途路邊更有他們當年手植的“左公柳”隨風搖曳。
在他前往新疆的一路上,到處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
除了貧瘠的自然條件,當時的新疆也因為自然原因而長期貧困落后,尤其是農業方面,可以說連基礎的溫飽問題都難以保證。
此時的新疆,與百年前左宗棠所見的新疆也并沒有太大差別。
極寒與極熱的惡劣天氣摧殘著戰士們的肉體,深受壓迫的人民慘狀敲打著戰士們的內心,這一切都仿佛百年前事跡的重演。
面對此情此景,王震沒有氣餒,曾經開發過南泥灣的他,可以說是一個既能打仗又能搞建設的復合型人才。
在全力投入開發建設之前,王震用左宗棠的事跡鼓勵戰士們:
百年前的左公靠馬馱人行也能完成收復新疆的壯舉,現在我們有車子有工具,更有中央的大力支持,還有什么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
新疆的糧食生產薄弱,卻在種植棉花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彼時的中國正受困于帝國主義的封鎖,棉紡工業舉步維艱,有了新疆的棉花,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于是王震帶領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最終的成果也不負眾望取得了畝產400斤的佳績,這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奇跡!
然而解決了生產問題,還有新疆境內數支流竄作案的匪患亟待治理。
面對這個問題,王震的態度一如當年的左宗棠,決不允許境外勢力在中國境內危害人民安全!
他率領戰士們晝夜兼程,頂著暴風雪與嚴寒天氣,勢要將與境外勾結的土匪頭子一網打盡。
在王震的努力下,新疆一改曾經破敗落后的面貌,一躍成為先進青年與知識分子爭相前來參與開發的“寶地”,“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佳話更是流傳至今。
新疆能夠取得如今的成果,必有當年左宗棠從沙俄侵略者手中搶回伊犁保全國土的一份功勞。
因此,王震對左宗棠的評價一直十分之高,更是稱其為有功于中華民族之人。
然而左墓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頻遭盜墓賊光顧,墓地中的御碑亭、牌坊等都遭到了程度不一的損毀,甚至連墓葬本體也未能幸免。
負責為左宗棠守墓的黃氏家族也十分貧窮,但他們幾代人依然忠心守護著墓地,接待來為左宗棠掃墓的人們。
守墓人 黃志清
面對被屢次破壞的墓地,黃家人痛心不已卻也沒有辦法,只能將左宗棠的遺體重新安葬,還藏匿了一只原本在墓前神道站崗的石羊。
也正是這一舉動,保留住了左墓為數不多的原墓文物。
聽聞左宗棠墓地遭受如此嚴重的毀壞,王震大怒,一方面是由于他對左宗棠懷有極高贊譽,一方面也因為王震治軍向來對紀律有著嚴格要求。
左墓不僅受盜墓賊侵擾,還因基建受損。
1975年,一條公路修建需經左宗棠墓,施工隊卻并沒有選擇繞行,而是徑直將墓地一分為二,甚至在修路石料不足時直接將左墓中的石像雕像全部拆除,此舉導致墓園受到了不可逆的極大破壞。
1983年,王震將軍在接到左宗棠后裔表達修復墓園意愿的致信后,僅僅一周時間,就將中央批復回電左家后人,墓園修整工作立刻在湖南地方政府的率領下如火如荼地進行。
終于,在左宗棠百年忌辰之際,墓園修復如初,王震將軍親臨現場與左家后人展開座談。
在席間,王震將軍不僅對墓園的修復工作提出了表揚,還對在之前一段時間里備受指責的左宗棠表達了肯定。
他說,左宗棠鎮壓農民起義,擁護清廷的行為的確存在歷史爭議,但他收復新疆,保持國家領土完整統一的功績更不容抹殺。
左宗棠在任期間推行的種種舉措,都體現出他對近代中國國家主權完整的深刻認知與捍衛,也同樣為后世的發展建設起到了奠基作用。
王震將軍在新疆時下達的許多命令,發布的許多政策,其中都有對左宗棠曾經治理政策的借鑒與融合。
可以說,新疆成就了左宗棠的豐功偉績,左宗棠也成就了如今安民樂業的新疆。
那么,在你們的心中,左宗棠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參考資料:
1、紅色文化網 《左宗棠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歷史上閃光——記王震同志談左宗棠》原載1983年10月16日《光明日報》
2、湖南日報 《抬棺出征的孤勇者:左宗棠為何能收復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