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6日報道:昨晚,當申城的夜幕降臨,順著金陵中路轉入城市草坪音樂廣場,1500座的觀眾席已坐得滿滿當當,薩克斯風吹奏的爵士小調從臺上悠悠傳來,穿透夜色和高溫,拉開了2025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夏之魅”暨上海夏季音樂節城市草坪系列演出的序幕。
2014年,位于黃浦區的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首次成為上海夏季音樂節(以下簡稱MISA)的戶外場地。十多年間,夏日傍晚的綠茵上,多場融合古典、民族、搖滾、流行等不同音樂風格的演出在此奏響,成為了許多市民游客對上海音樂生活的共同回憶。
今年,“熱度”再次升級。7月5日至13日,MISA帶著7場風格多元、精彩加倍的音樂會如約而至。兩位格萊美獲獎者——羅賓·尤班克斯與安東尼奧·哈特充滿即興魅力的“爵士管樂雙雄會”率先登臺,長號吹出《紅黑綠藍調》,薩克斯風撥動《水》之漣漪,伴隨貝斯電音和非洲鼓點,時而活潑輕快、時而舒緩溫柔的旋律化作清風,與臺下觀眾手里的蒲扇同步擺動,在夏夜的綠草芬芳里平添了一抹幽幽清涼之感。
這也正是草坪音樂會的魅力之一。相較于傳統室內演出的拘謹,戶外場地更加隨性、自在,強調與自然相擁、與城市共融。觀眾不必全程端坐,隨時可以跟著音樂輕歌曼舞,臺上臺下都是演出的一部分。這份別樣的藝術體驗,是MISA送給樂迷的福音,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國際頂尖音樂家紛至沓來。
將于7月6日晚登臺的“三人時光”重奏組就對此次演出充滿了期待。“無論是專業音樂廳還是戶外開放空間,每一片場地都是一件獨特的樂器,會帶給演奏者不同的挑戰和驚喜。”組合中的低音提琴手拉南·邁耶透露,此次MISA之旅,他們將在上海交響音樂廳和城市草坪廣場分別呈現兩場完全不同的演出,“餛飩皮”里會響起“格萊美最佳當代古典作曲”獲獎作品《接觸》,走到戶外,“我們特別選取了《費城小伙》《哈利路亞》《查爾達什舞曲》等,更加自由奔放,也許觀眾隨時會站起來唱跳,那將更加有趣。”
在兩位小提琴家尼古拉斯·肯德爾和查爾斯·楊看來,他們的組合一開始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重奏,他們的演出可能在卡內基音樂廳中回蕩,也會出現在洛杉磯的小型俱樂部,在這些空間里,他們希望以開放的姿態喚醒觀眾內心最直接的感受。而MISA則給他們提供了又一片實驗的田野,“炎熱的天氣會讓樂器在演奏時受到一定影響,但我們愿意積極擁抱,在這個舞臺上,可以聽到街道上來往的車輛,城市的喧囂,頭頂有飛機穿越而過,樹上有鳥叫蟬鳴,所有一切不僅不會打擾到我們,反而會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共同成就這一晚的獨一無二。”
除了這兩場音樂會,接下來,寧波交響樂團、毛俊澔手風琴四重奏、雪莉·瑪麗亞與拉丁計劃爵士樂隊、新藝民族室內樂團也將陸續登臺,帶領市民游客或走進《原神》的游戲圣殿和《哈利波特》《星球大戰》交織出的影穹交響;或沉醉于拉丁韻律與爵士風情碰撞出的跨國界音樂狂歡;或隨著手風琴的伸縮擺動踏上《貝多芬在中國》《云上之城》的旅途;或以胡琴、古箏、笛簫為筆,展開中華民族音樂的九州壯麗畫卷。
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晚,音樂總監余隆將執棒上海交響樂團,聯袂回聲節日合唱團,在城市草坪音樂廣場奏響“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特別音樂會”。這不僅是本屆上海夏季音樂節的最后一場演出,也是MISA首度將閉幕音樂會移至戶外,點亮全新記憶坐標。
從肖斯塔科維奇筆下列寧格勒的鋼鐵洪流,到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中奔騰的民族吶喊;從《桂河橋》口哨聲里的黑色幽默,到《游擊隊歌》躍動的生命律動……這一晚,和平之聲響徹城市天際。
而作為一項純公益的文化活動,草坪音樂會的惠民初心始終不變。從免費預約的零門檻,到免費發放的花露水、小扇子標配,臺上的演出水準逐年升級,音樂風格愈加多元,臺下哪怕高溫、暴雨、蚊蟲偶來打擾,觀眾依然“穩坐如鐘”。打破劇院的壁壘,MISA將越來越多高雅藝術輕盈地送進城市煙火日常,在上海文化版圖上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