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
稍微一動,汗流浹背
一不小心還會中暑
劉亞鵬 攝
最近幾天
我市多家醫院急診室
均收到多位中暑患者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張為明介紹,中暑是在高溫度和高濕度環境持續作用下,人體產熱和散熱的平衡被打破,出現體溫調節障礙等一系列熱損傷綜合征,從而引發機體功能紊亂。
中暑按照癥狀由輕到重可以分為三類: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及重癥中暑。其中,熱射病是重癥中暑中最為嚴重的。人如果長時間在高溫高濕不通風環境中,身體體溫調節失衡。
熱射病發生時,患者體溫明顯升高,甚至超過40℃,并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從接診情況看,中暑的病人以戶外勞動者和身體較弱的老年人居多。“張為明介紹,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有戶外勞動才會中暑,其實不然,炎熱的天氣中,老年人不愿意也舍不得開空調,在室內的悶熱環境中待太久也容易導致中暑,但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他們自己感覺不到。“老年人家中有空調的,要盡量開空調并調整合適溫度,盡量不要外出,特別是中午時段。”
發現有人中暑怎么辦?
當出現中暑病人時
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張為明支招
首先要及時降溫,尋找蔭涼地區、解開中暑人衣物進行下一步急救措施;
保持環境空氣流通,并用身邊一切可能的資源進行降溫,無論是風扇或空調,還是毛巾濕敷、冰敷等。如果患者意識恢復清醒,可以適量經口補充飲品;
若醫療條件允許,應以靜脈輸注生理鹽水的方式進行補液。對于熱射病患者,時間就是生命。
在完成上述降溫措施的同時
不要忘記撥打120求助
盡快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
如何預防中暑?
在中午高溫時段,停止戶外作業。當人覺得口渴時,身體其實已經處在缺水狀態下。所以在戶外活動時,根據個人需求每間隔2-3小時進行補水是十分必要的,建議一次300-800ml,大量出汗時最好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
外出時,在自己的隨行背包里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藥物,比如藿香正氣水、仁丹、清涼油、菊花和金銀花茶等。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活力,拒絕“躺平”。避免長時間處于空調房內,適當出去走走,可以增強自身熱耐受性。
避免出入人員聚集、密閉狹窄的環境;在外期間切忌將小孩或寵物獨自留在車內,避免因悶熱或缺氧而導致意外發生;避免飲酒后在高溫天氣下進行劇烈活動。
來源:阜陽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