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大夫,我近來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畏寒怕冷,想必是腎氣不足,可否給開些人參、鹿茸之類大補之藥?"
乾隆年間,一位富商滿懷期待地詢問著葉天士。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有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藏精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在。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熬夜加班,飲食無度,腎氣虧損、陽氣衰敗已成為常見問題。
許多人知道應當"補腎壯陽",便急于服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品,殊不知這種做法可能適得其反。
清代醫學大家葉天士獨辟蹊徑,認為腎氣虧損并非越補越好,而應遵循"固本培元"的古法。
他的這一理念,對當代腎虛調理有何啟示?這一古法又有何玄機?為何他主張"勿用大補"?
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天士的醫學世界,揭開這一固本培元的古法秘密。
葉天士(1667-1746),名桂,字天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代著名醫家,被譽為"清代醫林四大家"之一。
他醫術精湛,尤其擅長溫病學說,著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等傳世之作,對后世醫學發展影響深遠。
在葉天士的醫案中,有不少關于腎氣虧損、陽氣衰敗的記載。
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腎氣充足,則人體各臟腑功能正常;腎氣虧損,則諸多病癥隨之而來。
然而,葉天士對于腎氣虧損、陽氣衰敗的治療思路,與當時許多醫家不同。當時流行的觀點是腎虛當用人參、鹿茸、附子等大熱大補之品,越補越好。
而葉天士卻持不同見解,他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明確指出:"腎虛屬陰虧者,峻補反傷陰;屬陽虛者,猛補又傷陽。"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腎虛是因為腎陰不足,那么使用峻猛的補藥反而會進一步損傷腎陰;如果是腎陽不足,猛補也會傷害到本已虛弱的腎陽。
這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了中醫"虛則補之"的精妙之處——補,不是越猛越好,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循序漸進。
曾有一個案例,記載了葉天士治療一位高官的經歷。這位官員年過半百,因常年操勞政務,加之縱欲過度,出現了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足發涼、精神萎靡等癥狀。
以往多位醫生為他開了人參、鹿茸、附子等猛藥,服用后短暫見效,但不久癥狀又加重了。
當他求診于葉天士時,葉天士仔細診脈后告訴他:"足下之癥,乃腎氣虧損,陽氣衰敗所致。然爾脈沉細而數,舌紅少苔,此乃陰虛內熱之象。前醫峻補,實則火上澆油,使陰愈傷,陽愈虛。"
這位官員不解:"既然是陽氣衰敗,為何不能大補?"
葉天士解釋道:"腎為水火之臟,陰陽必須平衡。陽虛者,常因陰傷而致;陰虛者,每因陽虧而生。若只知猛補其陽,不顧其陰,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難持久。古人云:'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正是此理。"
葉天士為這位官員開出了一個方子,并非大熱大補之品,而是采用了"固本培元"的古法。
這一方子以某些平和而有滋補作用的中藥為主,配以調理脾胃、活血化瘀的輔藥,讓腎氣徐徐恢復。
這位官員半信半疑地服用了三個月,竟然癥狀大為改善,精神煥發,腰膝不再酸軟,性功能也有所恢復。他驚訝地問葉天士:"不用猛藥也能如此見效,實在神奇!"
葉天士微笑道:"腎氣虧損,當如培土之苗,春風化雨,徐徐滋養,方能根深葉茂。若如急火烤苗,反而適得其反。"
葉天士的這一理念,被后世醫家稱為"固本培元"法。那么,葉天士所說的這一古法具體是什么呢?它與當時流行的猛補之法有何不同?為何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果?
根據《臨證指南醫案》的記載,葉天士的"固本培元"法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辨證準確,分清陰虛還是陽虛,或陰陽兩虛;二是選藥精當,不拘泥于傳統補藥,而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三是注重調理脾胃,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補腎之品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
在具體用藥上,葉天士不主張單純使用溫補腎陽的藥物,如鹿茸、肉桂、附子等,而是更傾向于使用一些平和而能滋補腎氣的中藥。
這些藥物雖然見效較慢,但作用持久,且副作用小,更符合中醫"取類比象,以平為期"的原則。
葉天士的這種"固本培元"理念,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一次,揚州鹽商趙明德設宴請來當地名醫切磋醫道,葉天士也在受邀之列。席間,眾醫談及腎氣虧損的治療,多主張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品。
"腎為先天之本,虛則大補,此乃醫道常識。"一位白須老醫傲然道,"我行醫五十載,從不吝惜貴重藥材。病患腎虛,必用人參鹿茸海馬,方能速見成效。"
眾醫紛紛附和,唯有葉天士沉默不語,輕啜茶水。見他不語,那老醫頗有些得意,又道:"葉先生以溫病著稱,對腎虛之癥,不知有何高見?"
此言暗含挑釁,席間氣氛頓時凝滯。趙明德忙打圓場:"葉先生醫術精湛,必有獨到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葉天士放下茶盞,徐徐道來:"老先生之法,自有其理。然醫道貴在辨證施治,不可一概而論。腎虛有陰虛陽虛之分,癥狀各異,治療自當有別。"
那老醫不服:"陰虛補陰,陽虛補陽,理當如此。若腎氣虧損陽氣衰敗,不用大補之品,還能用何物?"
恰在此時,一位仆人匆匆進來,在趙明德耳邊低語幾句。趙明德面色一變:"諸位稍候,內人舊疾復發,我去看看。"
待趙明德離去,那仆人又向葉天士行禮:"老爺請先生移步,夫人想求診。"
眾醫心知趙夫人多年患有腎虛之癥,曾求醫無數,卻始終未愈。見趙明德獨請葉天士,不少人面露不屑。那老醫更是冷笑:"哼,怕是要碰壁。"
葉天士隨仆人來到內室,只見趙夫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身旁擺滿了各種補藥。趙明德憂心忡忡地介紹:"內人多年腎虛,服遍各種補藥,時好時壞。方才突覺胸悶氣短,面色發紅,想必是藥效太過。"
葉天士為趙夫人診脈,發現脈象沉細而數,舌紅少苔,詢問癥狀后得知她長期服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品,卻不見明顯好轉,反而時常出現上火、心悸、失眠等不適。
"夫人之癥,確為腎氣虧損,然補過于猛,反傷元氣。"葉天士斷言,"當下之急,需先去火消熱,再徐徐調理。"
趙明德急問:"那該如何是好?可需名貴藥材?"
葉天士微微一笑:"不必。我有一古法,專治腎氣虧損,不用大補峻猛之品,卻能固本培元,效果持久。"
聽聞此言,趙明德半信半疑:"不用大補之品,如何能治腎虛?"
葉天士正色道:"此物正是我所言的'不在大補,一味古法可固本培元'之妙藥。腎為水火之臟,調理之道在于陰陽平衡。若一味峻補,如同無根之水,無源之木,難以持久。此藥雖平凡,卻能徐徐滋養,如春雨之于禾苗,生機自現。"
趙明德眼中閃過一絲希望:"葉先生,這究竟是何物?為何那些珍貴藥材都比不上它?敢問先生,此藥何處可尋?"
聽聞內室談話,外間眾醫也紛紛圍攏過來,想一探究竟。趙明德的管家、家人也都好奇地伸長了脖子。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屋內,眾人屏息凝神,只等葉天士道出那神奇之物的名稱。
葉天士環視眾人,輕輕撫須,緩緩開口:"此物名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