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的“字如其人”,遭到后世諸多誤解,個別學者和外行,認為品德越高尚,書法越是精妙,這是完全錯誤的,書法乃是藝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可理解為“筆跡如心跡”。
一個人的性格、情感,會影響他的狀態,或者審美喜好,比如淡泊名利,喜好嫻靜的人,字跡虛和、溫雅,一派君子之氣,而悲憤時,塑造的線條,比較肆意飛動,極具蒼茫感。
古往今來,深諳“字如其人”理念的,除了顏真卿、柳公權、文征明等,專業的書法家,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也是經典代表,甚至不夸張的說,他已達“字如其人”最高境界
我們了解的岳飛,整日帶兵打仗,保衛國家,似乎與精細、溫雅的書法,并不搭邊,實際上,他的孫子記載:“先王夙景仰蘇軾,筆法縱逸,大概祖其一也”,岳飛自幼時,接觸詩詞、書畫,曾寫出著名的《滿江紅》
書法層面,精通草書,水平和氣勢,不遜于同時代的書法家,甚至足以比肩唐人,特別是近期,美國哈佛大學,展出的巨幅草書——《出師表》,字字威武不凡,極具正氣,秦檜若是看了,必然無地自容。
卷尾一段自撰題跋,詳述此帖的創作背景,內容曰:“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依據背景可知,岳飛讀后,心中悲郁、感慨難解,遂提筆抄寫,運行自如,線條飛動瀟灑、遒勁舒放,前半部分,情緒偏為舒緩,體勢略顯端莊,隨著情感遞進,筆勢逐漸狂逸,體勢開張,大小、濃淡等相互穿插,極其自然和動感。
這幅《出師表》原稿早已失傳,哈佛所藏的,乃是明末清初的拓本,字體完整,筆畫清晰,枯潤對比鮮明,每個筆畫的細節處理,均是清晰可察,與真跡無差,元璋珍藏時,曾稱贊:“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如此清晰、細膩的拓本,非常適合臨摹,從中學習古人筆法,控筆沉著,同時感受靈活的變化,線條更加暢意、自如,學會“人筆合一”,為字跡賦予情感、生命力,使其擺脫庸俗、單調。
而今,我們對岳飛《出師表》,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分為上下2冊,裝裱精細,便于翻折、臨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此帖極為高清,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細膩,所有字體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