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款全新車型首次入榜,本就熱鬧的SUV銷量排名爭奪戰正變得越發精彩。
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208.5萬輛,同比增長18.2%、環比增長7.6%;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累計零售銷量達1090.2萬輛,同比增長10.8%。相較于前幾年零售量的“前低后高”走勢,當月車市保持了超強增長態勢。
按車型大類劃分,當月SUV零售銷量為104萬輛,同比增長18.5%、環比增長7.1%;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SUV累計零售銷量達535.8萬輛,同比增長11.2%。細看6月銷量排行榜,燃油SUV仍然延續著較為強勢的表現。下面,圈哥就在第一時間帶大家去盤點一番——
延續近幾個月的“反攻”勢頭,燃油車在6月榜單Top6的“第一梯隊”中強勢搶得三席,與新能源車呈分庭抗禮之勢。除了季末習慣性“放量”的特斯拉Model Y以超4.48萬輛的成績遙遙領先外,從排名次席的星越L到第6位的途觀L,其月銷量均在2萬輛上下。
其中,星越L今年來一直保持著“非冠即亞”之表現,發揮異常穩定。問界M8雖然只是首次入榜,卻一舉進占季軍席位,足見其“爆款”實力和巨大市場潛力。以圈哥之見,這款賽力斯、乃至鴻蒙智行的全新“臺柱子”車型完全有能力在非季末月度奪得“銷冠”寶座。
除了月銷量環比大幅反彈、從5月第12位回升至6月第4位的宋Pro DM-i之外,“第一梯隊”中值得關注的還有RAV4榮放和途觀L這對SUV領域的“燃油+合資雙雄”:兩者當月銷量僅相差42輛,同為1.97萬輛左右的成績足夠出色,距2萬輛大關亦僅一步之遙。
燃油車群雄并起,占據席位過半
相對轎車而言,空間更大、通過能力更強的SUV車型天生就具備更多“長途出行/出游”屬性。這樣的產品特性,似乎也決定了燃油車在SUV市場將繼續保有足夠競爭力。細看6月榜單Top15車型,以星越L為首的燃油SUV仍占據著多達八個席位,再次力壓新能源車。
具體來看,上述八款燃油SUV中有三款車型出自中國品牌旗下,分別為亞軍星越L和排名第12位的瑞虎8、第14位的長安CS75PLUS。其中,前者當月銷量近1.63萬輛,環比增長4.96%;后者則未能延續5月的“2萬+”表現,6月銷量超1.51萬輛,環比回落27.01%。
與此同時,合資品牌旗下上榜車型則達到了五款,在Top15中的整體占比仍有1/3。其中,一汽豐田表現最為出色,除RAV4榮放高居榜單第5之外,排名第10的卡羅拉銳放也售出超1.68萬輛;同時,探岳和本田CR-V第8、9位的表現也不錯,月銷量均超過1.7萬輛。
日系、德系堅挺,力助合資品牌
不難看出,合資品牌SUV在6月交出的“成績單”仍然足夠出色。此前,“中國品牌于SUV領域足夠強勢”這一習慣性認知幾乎已根深蒂固。現在,合資品牌在當月榜單Top15“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事實卻與之并不相符。需要指出的是,五位合資“選手”均為燃油SUV。
細看榜單可知,后者今年來之不俗表現完全源于日系、德系車型的堅挺。如前所述,前者擁有RAV4榮放+卡羅拉銳放這對“一豐兄弟”和堪稱“常青樹”的本田CR-V;同時,在中國車市根基更為深厚的后者也不遑多讓,途觀L和探岳這對“大眾兄弟”,誰又能小瞧?
如前所述,SUV車型天生就具備更多“長途出行/出游”屬性。這不僅讓燃油SUV仍保有足夠競爭力,似乎也是合資車型的一個優勢——不妨試想:在那些補能網絡還不夠完善的三/四線城市、甚至區縣市場之消費者眼中,“合資大品牌+無里程焦慮”是否更為靠譜?
《車壹圈》觀點:縱觀6月的SUV銷量榜Top15,除了一騎絕塵的特斯拉和眾多“老面孔”之外,問界M8和零跑B10兩款首次入榜的全新車型無疑更為引人注目。前者具備爭冠實力,后者的上升空間亦不可小覷——7月的SUV市場格局,也會因此平添更多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