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威士忌聞名于世的蘇格蘭艾雷島,土生土長的島民在當地的蓋爾語中被稱為「伊萊奇」(Ileach),現年42歲的亞當·漢內特(Adam Hannett,以下簡稱「Adam」)就堪稱是「伊萊奇」中的當代傳奇:
他從兩度輟學、半路出家的艾雷島少年,快速成長為最具個人風格的首席釀酒師,并以捕捉艾雷島風土靈魂為核心理念,引領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品牌布赫拉迪 (Bruichladdich)成為當代威士忌風味革新的先鋒品牌,不斷進化完善出風格鮮明的產品系列,包括無泥煤味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布赫拉迪、重泥煤的創新風味威士忌波夏 (Port Charlotte)、被稱為「泥煤炸彈」的重泥煤風味威士忌Octomore,以及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金酒品牌之一的「植物學家」。
今年6月,布赫拉迪12年及15年在中國獨家發布之際,布赫拉迪先鋒酒廠首席釀酒師亞當·漢內特與布赫拉迪先鋒酒廠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泰勒(Douglas Taylor,以下簡稱「Douglas」)來到上海,男士生活方式媒體《SOOZY塑最》有幸與他們當面探討布赫拉迪威士忌「不拘出界」的故事。
Adam
Douglas
從兩度輟學少年,到先鋒釀酒大師
「艾雷島的孩子,是否生下來就會釀酒?」
對于我們拋出的問題,Adam笑著給出否定。
他解釋說,艾雷島并非如我們所想象的只有釀酒產業,正如這片土地上的壯美的風光和豐富物產一樣,這片土地上出生的年輕人,也有著人生的多樣選擇以及無限的可能性。
他本人兩度輟學,卻終成釀酒大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學還沒上完,他就按捺不住一顆走出小島去外面世界闖闖的心離開艾雷島,去到阿伯丁大學學習海洋生物學,但在那里呆了一年半,他就因為不感興趣而再次退學回到了艾雷島。在家人眼中干啥啥不行的他,2004年經親戚介紹在鎮上的布赫拉迪先鋒酒廠找到了一份酒廠商店導游的工作,負責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講解從釀酒工匠那里聽取的釀酒知識。
但在當時看來,這個年輕人為了糊口而找到的工作絕對稱不上「鐵飯碗」,因為這家日后聲名顯赫的先鋒酒廠,當時正處于荒置已久甚至是「家徒四壁」的狀態,他回憶道:「當時我們有的釀造車間只有四面圍墻,大家需要淋著雨工作。」
布赫拉迪先鋒酒廠始創于1881年,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歷次經濟危機的沖擊下日漸衰頹,到了千禧年已長期關閉,只有2名留守工人。2001年,釀酒商人馬克·雷尼爾(Mark Reynier)和西蒙·考克林(Simon Coughlin)收購了這家瀕臨倒閉的酒廠,并邀請到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釀酒師吉姆·麥克尤恩(Jim McEwan,以下簡稱「Jim」)擔任首席釀酒師,酒廠才開始走上正軌。
Jim是享譽釀酒行業的當代大師,也是布赫拉迪品牌復興的關鍵人物之一:他不僅大膽提出打破「艾雷島威士忌等于泥煤風味」的常規,力主推出無泥煤風格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產品,還為布赫拉迪奠定了「風土」的品牌概念,即從釀造到裝瓶的全生產環節都盡可能在艾雷島完成,這些主張得到了公司高層們的支持。
2003年,酒廠開設了現場裝瓶間,在艾雷島上種植用于釀酒的有機大麥,并且增設額外倉庫,確保所有單一麥芽威士忌都是在島上蒸餾熟成和裝瓶。直到現在,布赫拉迪先鋒酒廠都是艾雷島上九個釀酒廠中唯二可以提出這些聲明的酒廠之一。
在酒廠百廢待興、急需用人之際,Adam憑著工作熱情且勤學好問,很快引起Jim的注意。他先被任命為倉庫管理員,零距離學習酒桶管理和陳釀知識,而后接受了糖化和蒸餾的培訓。Jim作為Adam的導師,毫無保留地將威士忌釀造的知識技能傳授于他。
「Jim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人,總是精力十足。如果他現在在這兒,大概會拍桌子、激動地講著威士忌,熱情洋溢,這份熱情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談到Jim時,Adam表示其對自己的影響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傳道授業,還有精神層面的激勵傳承。后者的「熏陶」尤為重要,這讓半路出家的Adam堅定了傳承大師衣缽的決心與信心。
「記得我們一次在美國出差,他為約200位來賓帶來品鑒,站在臺上從容自若,就像和朋友閑聊一樣自然。輪到我時,我緊張地手都在發抖,Jim 看出了我的緊張,他把我拉到一旁,說了一句我至今難忘的話:
『你不需要成為Jim,你要成為Adam。』這句話讓我有了做自己的勇氣,用屬于我的方式去領導、去表達我對威士忌的熱愛,這句建議一直伴隨我至今。」
兩人關于的「星圖配方」(Black Art)的往事,更為布赫拉迪威士忌愛好者們津津樂道:
Jim在任時推出了布赫拉迪星圖系列,與布赫拉迪其他酒款公開透明的釀造過程不同,星圖系列主打神秘感,即采用布赫拉迪先鋒酒廠關廠前陳釀的一批酒液進行調制,配方并不公開,只有首席釀酒師一人知道。
在臨近退休的一天,Jim走進了Adam的辦公室,給他遞上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的是布赫拉迪星圖5.1的配方:「我覺得這個配方還挺不錯的。」隨后兩人又閑聊了會足球新聞,就分別了。
「他一走,我才突然意識到,那一刻是Jim在把重任托付給我。他其實是在說:『從現在起,這份事業由你來延續。』」Adam回憶道:
「我感受到那一刻的分量與意義。隨后,我把那張紙折起來,扔進了垃圾桶里。因為那是唯一一個我不能使用的配方。Jim教會我的是,必須走出自己的路。」
在這位非釀酒專業科班出身,甚至連大學文憑都沒拿到的首席釀酒師的引領之下,布赫拉迪先鋒酒廠既在酒款創新方面銳意不減,不斷推出讓人拍案的創意佳作,例如以17世紀古文獻為靈感調制的四重蒸餾威士忌,又在深耕和發揚艾雷島風土方面「更上一層樓」,以可持續方式逐步實現自產麥芽和開采泥煤等,例如2017年首次以綠色技術將黑麥重新引入艾雷島進行種植。「我們偶然發現,如果今年種植了黑麥,第二年種植大麥,不僅農業效益更好,而且土壤本身也會得到改善,從而減少對化學肥料和土壤改良劑的使用。」Adam表示。
2021年推出的星圖9.1
這抹藍色,源于風土,不拘出界
不走尋常路,敢于打破條條框框,這種以我為主的創新精神,不只是Jim與Adam師徒之間的意志傳承,更是布赫拉迪的品牌DNA——正如其品牌代表色的「布赫拉迪藍」,充滿著激情與活力,在一眾品牌的傳統「米色調」中顯得別具一格,讓人們眼前一亮。
在布赫拉迪酒廠首席執行官Douglas看來,威士忌品類競爭激烈的當下,堅持品牌的價值觀比取悅所有人更為重要。二人用「革命性的古老理念」來形容布赫拉迪的釀酒之道。
Douglas采集艾雷島當地植物
一方面,布赫拉迪秉承著「源于風土,忠于靈魂」的釀造理念,堅持以100%蘇格蘭大麥為原料,經由緩慢蒸餾,采用非冷凝過濾技術,不添加任何人工著色劑,全程在艾雷島陳年及裝瓶,保持全過程的高度透明。另一方面,布赫拉迪提出了「Not Your Classic Whisky」(不拘出界)的品牌理念,主張打破陳規,以現代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新挖掘和詮釋威士忌輕松快樂的體驗感。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前面提到的Adam帶領團隊對釀造工藝本身的先鋒探索上,更體現在布赫拉迪先鋒酒廠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任何一款布赫拉迪的酒瓶上,都印有B型共益企業(B Corp)認證標識——
想要取得該標識絕非易事,企業要在公司治理、員工福利、生態足跡、社區參與以及客戶效應等多方面達標。2020年,布赫拉迪成為第一家獲得該認證的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酒廠,也是歐洲第一家得到此殊榮的威士忌與金酒酒廠。
Douglas表示,B Corp的評估和認證并非單純的打分清單,而是一套幫助企業始終堅持核心價值,做出正確的決策的運營框架。布赫拉迪在該認證中的分數逐次提升,正是其諸多實績的體現:
例如持續助力本地農業與生物多樣性,以實現超過30%的大麥來自艾雷島上的20家農場,降低瓶身重量,提高回收玻璃使用比例,將現代脫碳技術與傳統設備和技藝相融合,致力于2030年實現蒸餾脫碳的目標等。
布赫拉迪合作農場
以「中國限定」開啟「中國傳奇」
自約2010年起,布赫拉迪就進入中國市場。Douglas和Adam也多次到訪中國,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除了龐大的市場潛力以外,還有中國年輕消費者對于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的偏愛。
然而,隨著烈酒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以及中國年輕一代對自身文化認同感的增強,布赫拉迪深知,作為進口威士忌品牌,如果僅僅「倚老賣老」已經很難與他們達到精神共鳴,必須通過貼近文化的溝通方式、真實的品牌敘事以及契合本地偏好的產品,來與他們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
因此在產品方面,布赫拉迪針對中國市場特點,花了兩年時間,創作了兩款中國獨家的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布赫拉迪12年及15年,在口感上更顯花香、圓潤與易飲,更契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酒標上注明年份的做法,亦是品牌基于對中國市場的調研,發現中國消費者更注重威士忌年份這一消費心理后的大膽創舉。
要在中國建立起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光靠產品不行,還需要贏得消費者的心智。布赫拉迪將「Not Your Classic Whisky」的全球品牌口號中國化譯為「不拘出界」,正是希望通過鼓勵中國新一代威士忌愛好者突破傳統,探索屬于自己的威士忌飲用方式,與其建立起深遠持久的情感連接。
重視中國市場,理解中國消費者,這種品牌態度從布赫拉迪12年及15年的上市發布會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該場發布會選址于極具工業美學的上海1933老場坊,現場經過了布赫拉迪藍與麥浪、橡木桶等設計裝置,被打造成一座沉浸式的艾雷島威士忌風情體驗場景。
6月12日活動現場,嘉賓們首先置身于麥田之中見證了兩款佳釀的亮相,聆聽了Douglas和Adam關于打造兩款新品的心路歷程的分享,而后在品牌大使的引領下,共同品鑒兩款新品。隨后,嘉賓們步入到了復刻布赫拉迪酒廠內部的晚宴區域,在融合了先鋒的艾雷島節搖滾樂與傳統的中國民樂的樂隊表演中,以多款品牌佳釀搭配定制佳肴,享受到一場「不拘出界」的品鑒體驗。
活動尾聲,在嘉賓們自由交流的環節,Adam當然也成了最忙的焦點人物之一。他紅著臉,熱情地跟每個人交流合影,但聊的話題已不限于威士忌——這位艾雷島民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做導游的日子,他會跟每一位還沒去過艾雷島的嘉賓發出誠摯的邀請:
「艾雷島真的很美,你一定要去一次,一定要去參觀我們的酒廠!希望我們能在那里再見!」
Adam與SOOZY主編Marvin
對話ADAM
——布赫拉迪首席釀酒師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ADAM:在布赫拉迪其實沒有什么「典型的一天」,這也是我熱愛這份工作的原因。我的工作涉及威士忌釀造的每個環節——從糖化、蒸餾,到陳年、裝瓶。此外,我還與農業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深入探討大麥種植和溯源等議題,有時我會在糖化間工作,有時則是檢查橡木桶、設計新的配方,或與團隊分享見識。這是一份高度實操、講求協作且持續迭代的工作。
via:whiskytower
——你工作中最困難的地方是什么?
ADAM:我們所有的蒸餾、熟成與裝瓶都在艾雷島本地完成,這意味著我不僅是生產的管理者,更是深度參與整個威士忌生命周期的一員。我會與不同的農戶會面,解決各種突發問題,參與規劃會議……在偏遠的島嶼上,惡劣天氣會嚴重影響交通與物流。還有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雖然我們致力于減少能耗,但本地能源產能有限,高昂的運輸和燃料成本,始終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但這些經歷也塑造了我們的韌性,加深了我們與這片土地的情感聯系。
——布赫拉迪先鋒酒廠是風土概念的倡導者,風土究竟能為威士忌帶來多少影響?
ADAM:威士忌由三種原料釀成:大麥、酵母和水,因此風味并非只來自酒桶。我們相信當原料和土地被認真對待時,最終的風味會真實體現出來。我們使用多種類型的大麥,例如艾雷島本地種植、有機大麥及蘇格蘭本土大麥,每種都帶來不同的風味特征。像我在調配布赫拉迪12年與布赫拉迪15年時,會使用不同桶型、酒液與陳釀方式,每個元素都增加了層次與復雜性。我們追求的不是絕對一致,而是本真——讓自然本身說話。即使你今天喝一瓶布赫拉迪12年,5年后再嘗也不會完全相同,因為自然本身在不斷演變,我們擁抱這種變化,用知識去引導,而不是控制。對我們而言,風土不僅僅是艾雷島的土壤、陽光或海拔,甚至包括咸咸的海風,這些都會影響橡木桶的「呼吸」并最終融入酒液中。
Adam的妹妹Kate負責為布赫拉迪在艾雷島采集植物
——這是你第幾次來中國,吃到過什么印象深刻的美食?
ADAM:我很幸運已經多次來到中國。每次來訪,我都對中國菜的多樣性與精致程度感到驚嘆。在蘇格蘭,能吃到的中餐往往是「西式改良版」,遠不及真正的中餐地道。所以我第一次來中國時,徹底被震撼了。無論是風味的層次感、原料的豐富程度,還是菜肴的呈現方式,都體現出極大的用心與講究。我記得上次在上海吃到的湯包非常驚艷,里面的豬肉湯汁特別鮮美。從那以后,我就再也回不去那些「西式中餐」了。
人頭馬君度集團及布赫拉迪先鋒酒廠高層合影
——布赫拉迪12年與15年適合搭配怎樣的中國菜?
ADAM:布赫拉迪12年擁有清新果香導向的風味——帶有新鮮水果、蜜餞李子和葡萄干的香氣,并融合淡淡的烘烤橡木氣息。整體風格優雅且層次分明,口感清爽干凈。我認為它非常適合搭配突出食材鮮味的菜肴,比如清蒸魚、白灼蝦或醬油雞。布赫拉迪15年更為深邃復雜,它采用多種雪莉桶陳釀,帶有溫暖的香料氣息,如丁香、肉豆蔻和姜,并疊加柑橘與核果風味。這種豐富度非常適合搭配風味濃郁、富含鮮味與咸香的菜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