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京東物流的VAN無人輕卡一亮相,就在行業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這個“大塊頭”載貨空間足有24立方米,在物流圈里號稱載貨量最大的無人輕卡。作為京東進軍汽車領域的首款產品,VAN無人輕卡擁有最高400公里滿載續航能力,具備L4級別公開道路自動駕駛能力。
它能夠自主規劃最優路線,精準識別并靈活避讓障礙物,從容應對人車混行的復雜交通環境。更引人注目的是成本效益,這款無人輕卡對外稱相比傳統運輸可節省約60%的運營成本。
十年磨一劍,京東物流VAN無人輕卡的亮相,宣告京東正式進軍造車領域。
1.造車謎局
劉強東的汽車情緣,緣起于2015年的一個飯局。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登門拜訪,僅用15分鐘闡述造車理念,劉強東10秒內拍板投資。
這次投資開啟了京東在汽車領域的戰略布局。
2018年,京東汽車整車交易平臺上線;2021年,京東內部成立京東汽車事業部,將汽車業務提升至集團戰略層面;2022年“京車會”升級為“京東養車”,整合汽車配件與線下維保服務。
至2023年6月京東汽車事業部獨立時,已在全國布局超過1700家養車門店,與40000多家三方門店達成合作,構建了覆蓋汽車“買-配-養-用-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網絡。
耐人尋味的是,劉強東曾多次公開強調:“汽車一定是京東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但京東不會自己做汽車。”
但是今年5月初,京東提交了一個名為“Joyrobotaxi”的商標注冊申請,當時業界紛紛猜測劉強東將追隨雷軍進軍乘用車市場。
如今看來,“京東不會自己做汽車”特指不涉足乘用車制造。在物流裝備領域,京東早已暗度陳倉。
這一選擇背后,是劉強東對京東核心優勢的清醒認知。此次VAN無人輕卡的亮相,揭示了京東真正的戰略意圖:以自動駕駛貨運車輛加固物流護城河。
2.物流戰爭
京東選擇此時亮出物流無人輕卡,背后是電商行業競爭格局的深刻變革。當商品豐富度與價格優惠日趨同質化,物流時效已成為電商平臺最關鍵的競爭壁壘。
尤其是在今年618大促期間,電商巨頭圍繞“即時零售”這個關鍵詞,已經演變成了一場物流能力的巔峰對決。
京東物流推出“助跑計劃”,通過211倉配升級、高密度無人車投放、大模型賦能等手段加碼時效;美團閃購依托閃電倉網絡和龐大騎手隊伍,將履約時效壓縮至“小時級”甚至“分鐘級”;淘寶則與順豐聯手推出“極速上門”服務,覆蓋全國300城核心區域。
即時零售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凸顯了物流效率的戰略價值。隨著“30分鐘送達”從奢侈變為標配,物流技術可謂直接決定平臺生死。
在這種背景下,京東VAN無人輕卡的出現可不是偶然。它很可能會成為京東手里的一張王牌,直接闖進電商倉儲、快遞分揀、制造業供應鏈還有冷鏈運輸這些物流活兒特別多的場景里去。
事實上,京東物流的技術版圖遠不止VAN無人輕卡。此次同臺亮相的還有代表京東自動駕駛最新成果的獨狼6.0智能配送車。這款載重1000公斤的無人車已在國內近30個城市實現常態化運營,覆蓋社區、商圈的快遞配送場景。
再加上在宿遷、蘇州等地開通數十條航線的飛狼系列無人機,京東正在搭建一個“無人輕卡+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的三位一體智能物流網絡。
這套系統若能高效運轉,不僅能服務京東體系,更可能開放給第三方,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3.生態變革
在制造業的所有生產要素中,物流常被認為“不那么性感”。但正是這個不性感的領域,默默支撐著中國制造的韌性。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物流業經歷了四大進步:互聯網電商引爆物流革命,制造企業云物流能力提升,一體化供應鏈模式形成,最后一公里快遞網絡完成構建。
如今,這場革命正進入新階段。
京東物流VAN無人輕卡的亮相,標志著伴隨即時零售競爭進入深水區,物流效率之爭已演變為AI能力與系統整合的較量。
京東憑借“物流超腦”實現倉儲運輸智能調度,阿里、美團則加速AI投入,爭奪算法優勢。而物流載具的智能化,正成為技術落地的前沿陣地。
然而賽道上的選手都清楚,真正的競爭不在企業之間,而在模式之間。
京東物流VAN代表的“智能裝備+一體化供應鏈”模式,能否戰勝美團的“人力網絡+閃電倉”、阿里的“平臺整合+數據賦能”,取決于三個關鍵因素:
其一,規模化速度:無人車隊的部署成本與迭代效率;其二,場景滲透深度:從干線運輸到最后一公里的全覆蓋能力;其三,生態協同效應:物流能力反哺電商主業的增值效應。
站在更宏大的歷史維度看,這場競爭不再局限于企業間,更關乎中國物流業的全球地位。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每天有數十億件商品在流動。如何讓貨出去、讓錢進來,始終是中國商業的核心命題。
過去十年,物流產業悄然完成了從“金字塔式”層層分銷到“扁平化直達”的轉變。曾經需要上千經銷商、上萬個柜臺的商品銷售網絡,如今只需一個中央倉和高效的配送體系。
在智能化革命浪潮下,物流領域正經歷著最不性感卻最具顛覆性的變革。無人機、無人車、智能倉儲等“黑科技”正在重構物流行業的基因,中國物流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加速轉型。
這場變革將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讓中國制造獲得全新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