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鄭武公、和鄭莊公兩代人都在周王室擔任卿士。卿士就是執政大臣,總管王朝的政事,地位很高。開頭也是在明確周鄭的關系——周王室為主,鄭國為從。
鄭國兩代人長期把持卿士這個職銜,這引起了周平王的擔憂,哪個君王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臣下一家獨大,自然就會想著扶持起另外一家,借此平衡朝堂。于是虢國就準備光榮地承擔起這個任務。
但是,這件事很快就被鄭莊公知道了。鄭莊公也不啰嗦,直接埋怨周平王不應該這么做。周平王回答得也很干脆:“無之。”并且為了安撫鄭莊公,雙方還開展了互惠友好的換人質活動,“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互換人質的順序也值得玩味,先是周王室送王子狐去鄭國,鄭國才送了公子忽到周王室。此時的周平王應該是為了平息事端,主動決定給鄭國送去人質,屬于是自降身份了。
這里已經明顯能看出來,周王室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制約鄭國,甚至已經處于下風,鄭國這邊也已經打心眼里不服這位周天子了。
周平王在是否扶持虢國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始終無法下定決心推動下去,在面對鄭莊公的質問時又不敢直接拒絕,而是公然撒謊,一副唯唯諾諾、瞻前顧后的周天子形象躍然紙上。
名義上鄭國是周王室下屬的諸侯國,而互換人質這種事只發生在兩個平等的國與國之間,并且文中已經將周、鄭并稱,可見此次周鄭交質事件就代表了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的正式崩塌。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周平王去世之后,周王室還是打算將國政分權給虢公。四月,鄭國大夫祭仲就帶人收割了周王室屬地,溫地的麥子,同年秋又收割了當時周朝首都,成周的谷子,周王室和鄭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鄭國的報復手段也很樸素,你分我權力,我就吃你糧食。并且從溫地到成周,威脅的意思也越來越濃。今天割的是麥子,明天就指不定割什么了,鄭莊公的陰狠可見一斑。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是說信任不是發自內心的,即便是交換人質也沒用。這里已經從周鄭交質的事件中超脫出來,開始討論誠信的問題。大意就是如果誠信具足,即便是一些很普通,不值錢的東西也可以用來進獻鬼神,供養王公。兩國之間建立信任,用禮制約束行為,又哪里用得著交換人質呢?再次批評了周鄭交質這一歷史事件中兩國的“信不由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