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健康話題——路易體癡呆(簡稱LBD)。提到癡呆,大家可能首先想到阿爾茨海默病,或者聽說過帕金森病的運動障礙。路易體癡呆悄無聲息地結合了兩者的特點,悄然影響著10%-15%的癡呆患者。它雖然不像阿爾茨海默病那樣廣為人知,卻足以讓患者和家人面對重重挑戰。
路易體癡呆,到底是什么?
癡呆并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更像一個“大雜燴”,涵蓋了各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的病因,比如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額顳葉癡呆等。而路易體癡呆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在大腦中“搗亂”的方式特別復雜:
路易體:一種叫α-突觸核蛋白的物質在大腦中異常堆積,形成“路易體”,干擾神經元正常工作。
阿爾茨海默病的影子:同時,患者腦中還可能出現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異常聚集,這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老朋友”。
“雙重打擊”讓路易體癡呆的癥狀既偷走記憶,又擾亂行動,還可能讓你在夢里“拳打腳踢”。下面,我們來拆解它的四大典型癥狀”。
癥狀一:認知像“霧里看花”
路易體癡呆的認知問題不像阿爾茨海默病那樣以記憶力驟降為主,而是讓人注意力像斷了線的風箏,飄忽不定。比如,你讓患者玩個簡單的連線游戲,從1連到25,正常人可能幾秒搞定,他們卻可能連到10就“卡殼”,甚至完全走神。
還有一種常見現象叫“命名困難”。想象一下,患者看到一個蘋果,卻怎么也想不起它叫什么,描述時支支吾吾。這種“詞到嘴邊卻說不出”的感覺,是路易體癡呆認知障礙的典型表現。
癥狀二:行動像“慢動作電影”
如果你了解帕金森病,路易體癡呆的運動癥狀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肌肉僵硬:手臂抬起來像木頭一樣,硬邦邦的。
行動遲緩:走路拖拖拉拉,步子小得像在“挪”。
手抖:手閑著時會不由自主地輕微顫抖,像在打節拍。
更麻煩的是平衡問題。患者可能只是想從沙發上站起來,卻突然失去重心,“撲通”摔一跤。
癥狀三:夢里也能“拳打腳踢”
你有沒有想過,睡覺做夢還能“動手動腳”?路易體癡呆患者就可能遇到這種奇特的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正常人在快速動眼期(做夢時)身體會“鎖住”,肌肉完全放松。但LBD患者卻可能在夢中“活靈活現”
夢到打架,睡著時真的揮拳,把枕頭揍飛。
夢到被追,睡夢中大喊大叫,甚至從床上滾下來。
這種“夢境大戲”不僅讓患者睡不好,還可能嚇到家人,甚至引發意外。更有意思的是,RBD往往是路易體癡呆的“早期預警”,有時比其他癥狀早出現幾年。
癥狀四:幻覺里的“另一個世界”
路易體癡呆患者有時會看到、聽到不存在的東西,這種幻視尤其常見,而且畫面往往生動得像電影。比如,他們可能指著空蕩蕩的角落說:“看!那兒有個小孩在跳舞!”或者聞到莫名其妙的燒焦味。
這些幻覺還會引發妄想,比如患者堅信老伴出軌,甚至說:“我昨晚親眼看到她跟別人跑了!”這種情緒波動可能讓患者一會兒焦慮,一會兒暴躁,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除此之外,路易體癡呆還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頭暈、尿失禁等問題,雖然不是核心癥狀,但足以讓生活雪上加霜。
怎么治療?能治好嗎?
目前,路易體癡呆還沒有治愈的方法,治療的重點是緩解癥狀,讓患者和家人更舒服一些。
運動問題:可以用帕金森病的藥物(如左旋多巴)來緩解僵硬和震顫,但劑量得小心調整,因為患者可能對藥物格外敏感。
認知和幻覺: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能稍微改善認知和幻覺,嚴重時可能用低劑量抗精神病藥,但副作用需密切關注。
睡眠障礙:美拉托寧或少量鎮靜劑可以幫助控制夜間“夢境大戲”。
情緒管理: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能緩解情緒波動。
除了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支持和家庭照護也很關鍵。雖然無法阻止疾病進展,但綜合治療能讓生活更有質量。
為什么會得路易體癡呆?
蛋白質“搗亂”:α-突觸核蛋白異常折疊,形成路易體,破壞神經元。
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風險,但大多數病例并非直接遺傳。
年齡和環境:老齡化是主要風險因素,環境因素也可能悄悄“推波助瀾”。
路易體癡呆既偷走記憶,又擾亂行動,還讓患者在現實與幻覺間游走。了解它的癥狀和特點,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早發現問題,也能讓患者和家人少一些無助,多一些應對的信心。
如果你或身邊人出現了記憶斷續、行動遲緩、奇怪的夢境行為或幻覺,不妨早點咨詢神經科醫生。早期干預,能讓生活多一份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