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治療老人遺尿、小兒尿床的經驗方,未見復發,可謂良方也!
睡覺而尿出者,謂之尿床(多見于小兒)。
尿頻數與小便失禁者,謂之小便不禁(常見于成年人或老年人)。
小便不知而自出者,謂之遺尿(多見于婦女產后與年高老人)。
三者癥狀雖有不同,但其病機基本一致,乃膀胱不能約制,導致膀胱失控。
《內經》曰:“膀胱不約為遺尿。”多數同仁在治療上常以縮泉丸、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加減運用,療效欠佳。
吾一日閱讀《萬病回春》遺溺(尿)段內,見有“人之漩溺,賴心腎二氣之所傳送,蓋心與小腸為表里,腎與膀胱為表里,若心腎氣虧,傳送失度,故有此癥”之語,很受啟發。
遂另辟蹊徑,根據多年臨床實踐,獨創“清上固下湯”和“溫陽化氣湯”方。
據臨床所見:
尿床者多系小兒,乃因小兒脬(胞)氣未固,心熱者多,故而采用導赤散(竹葉、甘草、木通、生地)以清心熱,配伍川附子、小茴香、升麻而固下元,故取名“清上固下湯”。
小便不禁者,多因心陽不振,氣化無權所致,從而采用桂枝甘草湯以助心陽,用黃芪、茯苓、生姜補氣化濁,故取名“溫陽化氣湯。
由此可見本證有寒、有熱、有虛中夾實之不同也。
從創此方后,經臨床驗證,屢有輒效,未見復發,可謂良方也。
1、清上固下湯的運用
藥物:生地20g,竹葉6g,甘草3g,小茴香3g,升麻4g,川附子3g。
用法:水煎服。多數患者5劑見效,10劑痊愈。
主治:十四五歲以下尿床甚效。加減:氣虛,加黃芪。
2、溫陽化氣湯的運用
藥物:黃芪30g,桂枝9g,茯苓30g,甘草9g,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成年人或年老每因咳而遺尿,或勞累而遺尿或尿失禁。
加減:腰痛而遺尿,加桑螵蛸。
3、驗方
(1)治婦女產后而引起小便不知,或因年事已高常常不知不覺尿褲子者均有效。白礬30g,桑螵蛸30g,共為細末,分30包,早晚各服1包,開水送服。
(2)治尿有余瀝不凈方:芡實500g為末,每日3次,每次25g,熬飯吃下。
4、驗案摘要
案1:曲某,女,52歲,農民,萊陽市棗行村,1997年5月23日初診。
患者每因勞累常常小便頻數不禁,曾服縮泉丸及八味地黃丸,均無效果。
來診時見舌苔微膩而白,身體強健,脈虛弱。
診為氣虛不攝,氣化無權。
治以溫陽化氣湯:黃芪30g,桂枝9g,茯苓30g,甘草9g,生姜3片,水煎服,連服10劑,再未復發。
案2:巴某,男,9歲,菜陽進修學校學生,1997年11月30日初診。
患兒經常尿床已3年余,久治不愈。其祖母領其來診。
見其舌光赤,尺脈弱,每天晚上睡覺即做夢尿床。
診為心火上炎,腎氣不固。
采用清上固下湯:生地20g,木通5g,竹葉6g,甘草3g,小茴香3g,升麻4g,川附子3g,水煎服,開始服5劑即見效,后又繼服5劑而痊愈。
特別提醒:文中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士請勿擅自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