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上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與廣西民族大學在中國政法大學海淀校區開展座談會,正式簽署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艷紅教授,刑事司法學院執行院長王志遠教授,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中國—東盟法學院院長何立榮教授,中國—東盟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法學院院長陳星教授等出席活動。
簽約儀式由我院執行院長王志遠教授主持。王志遠院長首先介紹了本次合作的基本背景。此次合作是落實國家涉外法治建設的關鍵舉措,通過建立刑事司法學院面向東盟的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為未來選拔輸送到國家機關和國際組織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實現兩校共贏發展。
在全體與會人員見證下,王志遠院長與陳星院長共同簽署《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與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法學院/法學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
在座談環節,陳星院長系統介紹了廣西民族大學在東盟合作方面的特色資源。他指出,廣西民族大學擁有精通東盟法律與語言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并與多個東盟國家建立了實務合作關系,這些有力基礎將為雙方深化合作提供堅實支撐。
刑事司法學院謝澍教授表示,學院期待通過此次合作實現多項目標:一是讓學生系統化學習東盟法律體系,拓展國際法治視野;二是以東盟相關實務為牽引,提升學生涉外辦案的專業能力與實際水平;三是推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標準落地落實;四是建立起長期、穩定、深度的合作機制。
廣西民族大學廖斌教授提出,雙方可以充分融合各自優勢,推動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廣西民族大學在小語種專業方面具有人才儲備與教學資源優勢,中國政法大學則在法學學科體系和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堅實基礎,可以共同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提供更為系統、專業的支持體系。
在總結環節,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何立榮教授表示,廣西作為中國—東盟貿易合作的前沿陣地,在服務國家面向東盟開放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區位。通過兩校在資源配置、專業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協同合作,能夠進一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東盟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劉艷紅教授提出了“南北雙軌”發展思路,強調兩校應立足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特色,協同推進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她指出,雙方可在課程共建、實踐基地建設、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等關鍵領域深入合作,切實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系統性與實效性,推動人才培養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本次會議中,雙方就東盟法領域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達成了共識,明確了合作方向與重點任務:一是共同探索東盟法方向的法治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推動課程體系融合與教學資源共享,提升人才培養的系統性與針對性。二是探索開展面向東盟法領域的涉外實習、實踐項目,依托雙方優勢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實習、實踐平臺。三是推動東盟法方向的科學研究合作,圍繞區域法治熱點議題開展聯合學術研究,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四是開展東盟法方向的聯合培訓項目,面向師生及相關實務人員舉辦專題培訓班與研修課程,促進理念互通與能力共建。
內容來源|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