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周五好。
先說好消息!
本周瀟灑姐迎來了又一本新書的完稿,她在周一的清晨醒來,并分享道,「在5點的北京朝霞中,給《山洞四律》又增刪了800字,正式完結。」
像對待過往的每一本書一樣,每一次瀟灑姐的寫作都極盡真誠,這次她即將出版的新書,又是她對過往歲月中自己的一次深刻總結。
在書稿交付時,瀟灑姐再度回望自己的寫作之路,不禁感嘆,縱使走了再遠,每一次執筆,也都如「寫下第一個字時」般純粹。
作為暢銷書作家,瀟灑姐對于寫書這件事的定義卻十分純粹,她認為應當「寫出不辜負自己的文字」。
她寫書,像畫家畫自畫像,像雕塑家雕自己的模樣
——不是為了被贊美,而是為了在時間里,留下一面真實的鏡子。
她說,「寫書和很多其他事一樣,主要是過自己這關。」
真正的寫作,是萃取自己的過程。
不是市場需要什么,你就寫什么;
不是讀者喜歡什么,你就給什么;
而是
——這個階段的自己,有沒有被準確表達?
無論是梵高的自畫像、卡夫卡的手稿、張愛玲的小說——它們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討好了誰」,而是因為「作者先對自己誠實,世界才被那份誠實打動?!?/p>
至于是不是能夠通過這樣的創作賺錢,在瀟灑姐看來,那又是另外一個維度的事情了。
「賺錢」這件事,在不同的人生狀態、人生角色中的定義全然不同。
作為既上過班、又持續創業多年的瀟灑姐對這件事有深刻的洞察。
她一針見血地發問:
你現在的收入,是「算」出來的,還是「做」出來的?
——如果你領固定工資,你的積蓄大概率是「月薪×時間」,一條平緩的線性增長。
——但如果你創業或做副業,你的收入公式會變成「目標÷時間」,一條充滿變量的指數曲線。
這兩種模式,不僅僅是賺錢方式的差異,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邏輯。
瀟灑姐認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更是創業者賺錢的黃金時代。
因為——
·需求更容易被洞察
·產品可以更快驗證
·客戶觸達成本大幅降低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時間換錢」的循環,
如果你渴望收入有突破性增長,
甚至,如果你只是好奇
——「那些賺錢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
今天的文章你一定不容錯過。
本周瀟灑專欄為你帶來,瀟灑姐關于創作和賺錢的最新短篇。
一起來看。
《我的寫書價值觀》
王瀟
經常有人問我,寫書怎么就算寫好了,寫完了,可以交稿了?
要我說,寫書和很多其他事一樣,主要是過自己這關。
但凡你把書當作品寫,那就是完全按照你的表達節奏、觀念、審美來寫,你覺得這里需要寫故事就是故事,需要寫方法論就寫方法論,故事和方法論都講求準確達意,你就看自己都滿足了沒有。當然,何為準確、達意,也都是自己規定的,你寫來寫去,覺得也沒法寫得讓自己更好了,那就是寫完了。
至于說讀者會不會愛看,會不會夸你,那是后面的事。因為如果你有出版經驗,就會知道,無論怎么寫都有人夸有人罵,文字審美實在太多元了,既然市場無法迎合,那就寫自己滿意的,唯這一條是硬道理。
但如果你把書當作產品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有人會把多出書出快書賺一筆幾筆快錢當出版目標,我反對,因為這樣一來,你就放棄了自我表達,臨終前都不會朝自己那一堆書多看一眼。
因為沒有比書更充滿主體性表達的東西了,你還要把它當產品,那就是拱手讓出了主體性,和市場站在一起先凝視你自己,主動裝上了他者的眼睛接收審視,又充當了一次乙方。
最好的寫作完成是自我凝視,是我從我身上萃取抽離出一個文本的我,然后打量,這個文本的我是不是在這個時間空間里最好最準的鏡子,它跟畫家的自畫像或者雕塑家的自塑像差不多。至于說后面能不能像梵高倫勃朗的自畫像那樣傳世,我覺得藝術家當時是不會考慮的,因為實在沒法考慮。
因此,自我表達型寫作本質是沒法點菜的,讀者說你多寫點故事和金句唄,我當時口頭都能答應,至于真正寫起來,寫不寫寫多少,取決于我能把這個階段文本的我萃取到什么程度。
總之,《山洞四律》完稿了,它類似于現代城市日常修行筆記,但我保證是這個階段鏡子一樣的我自己。
《賺錢的定義》
王瀟
全職上班的人想切入到副業和創業的生活,先需要轉變看事物的角度。
如果你有家里做生意的朋友,找一天和他們聊聊,會發現他們的成長環境是被用另外一套邏輯解釋的,掌握這種先入為主的幼功,需要你很用心來追趕,因為你們的思維邏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全職上班,就會對賺錢的定義是乘法的,你的積蓄=月收入X時間。月收入會圍繞人才市場的價格,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是變量,時間按月推進,這個公式的圖表大概率是平緩線性的?;谶@套思維,你當然要關注基本工資、福利、上下班時間和勞動合同上能爭取的一切,爭取過后,在線性上也只會呈現小小凸起。
進行副業與創業,對賺錢的定義就會成為除法的。你會先設定去到下一個階段的總目標,然后用總目標去除以時間和單位金額,得出你要采取的行動。
舉個例子,當你想要用一年時間現金增加100萬,除非你現有的工作在銷售提成崗,否則幾乎不可能是線性變化能帶來的。你要重新去看待事物,就要開始做除法:假設產品利潤一單100元,就要10000次銷售交易;假設產品利潤一單500元,就需要2000次;產品利潤5000元,則需要200次,以此類推。放到時間里繼續拆,你就能算出你每月每周要實現多少目標。
每一種利潤都對應著不同的需求、產品和銷售方式,市場上都有無數人正在忙活著并取得了成果。到這里,你會發現你必須在觀察需求、尋求或研發產品、找到客戶和轉化客戶上有過人之處,到這里才是踏上副業和創業之路的開始。
思維方式,腦力和體力,要全然投入到另一個領域。
自媒體之所以興盛起來,是因為能夠讓以上動作更便捷明確,也讓銷售渠道更多樣,發掘客戶成本更低。想從事副業和創業的人,生活在如今肯定是更幸運的時代。
杭州7月19日的創業課,是要帶著這樣的思維方式,進入到這樣的研討和探索。乘法的思維只能讓人活在線性的世界,重新用一套方式格式化自己的思維,再出來打量四周,一切都會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