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學書法的人大多都想擁有草書這一門技能,在書法五體之中,草書就好比那游戲里的大招,書寫草書其中的那種快感和快意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還有用眼看過別人寫也知道。我就是當初看到別人在寫草書的那種快感而被深深的吸引,從而走入了書法學習之中來的。
書法被譽為是無聲的歌和無形的舞,這其中大意講的就是草書,它是這五體書法之中最具形象代的,也最具感情色彩。明代書家徐渭是這樣說草書的:"世間無物非草書",道出了草書與天地萬物相通的哲學境界。
草書自漢代張芝開創“一筆書”之后,歷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之后至唐時期達到頂峰,唐代一朝就出了幾個草圣,如張旭、懷素等的狂草更是達到了書法藝術的巔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草書也伴隨著難以辨識的困惑。在草書圈中也不少鬧笑話,這點就不必我多說了吧。
有人說草書的最高境界就是將字寫得讓人識不得,讓很多門外人認為就是將字寫“草”亂寫一通就得了,其實并不然,草書一直都是有其標準的,關于學草書也是有門路的,并不是“瞎搞”!今日分享一帖草書界最具代表性的學習寶帖,它以順口溜的形式揭露了王羲之書法的秘法寶典,它也是后來人學草的“首選寶帖”,它就是《草訣百韻歌》。
《草訣百韻歌》并非王羲之親筆,而是明代韓道亨所編,他因學王而敬王托名于王羲之,這是明代的草訣,那就有人會問了,那在明之前呢。其實在明之前的唐宋皆有人編草訣秘法,明代韓道亨就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屬于二創。它以王羲之《筆勢論》為經,北宋采真子草訣為緯,于萬歷四十一年織就這卷書法寶典。
在那之前,北宋時期已有類似的草書帖,但韓道亨的版本更為精善完備。他深諳“取法乎上”之道,將原本秘藏于王氏家族的筆法心訣提煉重構,化作朗朗上口的韻律密碼。書中“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等箴言,不僅破解了偏旁部件的密碼,更揭示了書法造型的空間美學。
《草訣百韻歌》以五言詩的形式,將王氏草法的要點和學習技法生動呈現,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的意象化教學,將抽象筆法轉化為生動畫面記憶。相比《十七帖》的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它如同解碼重組了王羲之的筆墨基因,讓學習者既能觸摸晉人風骨,又能規避畫虎類犬的誤區。
在書法史上,想學草書的人一抓一大把,但真正能把草書練到高水平的卻沒幾個。就像書法家米芾說過的:“寫草書要是沒學到晉代人的風骨神韻,那寫出來也只能是下品?!?晉代人的草書為啥值得學呢?
因為他們的草書筆法相對簡單,寫起來氣息流暢,而且多是小草的樣式,對剛學草書的人來說特別友好,是很理想的入門選擇。而《草訣百韻歌》,就是學習晉代草書時特別好用的 “好幫手”。
這本《草訣百韻歌》是韓道亨編寫的,全文一共有 106 韻,總共 1060 個字。它的語言特別樸實好懂,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把草書的各種技巧都講得明明白白、細致入微。它以朗朗上口的五字韻文,將復雜的草書知識化繁為簡。
學草書先得掌握草法和古人筆法,但當代人基礎弱,識讀簡潔的草字都難,更別提參悟筆法。正確步驟應先學字型、偏旁部首和理論,而《草訣百韻歌》正是入門首選。
它由 “王字” 集成,收千字小草,展現正統草法與王羲之秘法,還有古人儒雅風韻。以五言歌訣寫成,簡練易懂易背,每個草字旁都有小楷注釋助識讀。無論草書小白還是想糾弊病的內行都能臨摹,學透就能告別 “江湖體”。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王羲之草訣百韻歌·韓道亨紙墨版本,高清單字帶米字格字帖,請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進入!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