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聚合模式成為網約車行業的主流運營方案后,哈啰正在試圖打造Robotaxi領域的聚合平臺。
6月23日,哈啰宣布正式進軍Robotaxi賽道。由哈啰、螞蟻集團、寧德時代通過旗下投資主體共同發起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滬注冊,公司注冊資金12.88億元人民幣,將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安全應用和商業化落地。
據介紹,新公司由上海云場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螞蟻集團)、上海鈞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哈啰)、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共同持股,三方首期合計出資超過30億元。
“Robotaxi的黃金三角,包括車企、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以及運營平臺公司。哈啰作為一個出行平臺,我們希望利用出行和運維的優勢,能夠切入到這里面。”
近日,哈啰Robotaxi業務首席科學家Yolanda對作者表示,哈啰希望在自動駕駛上實現類似于DeepSeek的模式,利用知識蒸餾的神經網絡,通過運營優化VLA端到端的大模型,實現算法、算力和數據的閉環驅動。
哈啰方面的信息顯示,Yolanda擁有10年以上智能駕駛領域工作經驗。加入哈啰之前,Yolanda曾在美國特斯拉無人駕駛核心研發團隊任職,從零開始參與構建Tesla Autopilot系統;帶領團隊成功交付覆蓋10余款不同車型的L4 one for all系列產品;主導開發了智能駕駛量產產品,并實現交付。
從Robotaxi的聚合平臺開始
和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這樣的Robotaxi業務邏輯不同,哈啰進軍該領域的第一步,是打造Robotaxi運力的聚合平臺。
Yolanda認為,Robotaxi已經處于一個行業爆發的前期。在產業鏈上,十年前的激光雷達成本可能是十萬美金,但今天這一成本已經降到了約幾千人民幣。同時,各地政府也逐步推行L4的準入規范,發放相關的牌照;C端消費者對Robotaxi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在這一趨勢下,哈啰進場的第一步是打造一個多層次可接入的運營平臺,能夠適配不同車企,以及Robotaxi的技術合作伙伴。”
Yolanda表示,基于該平臺,哈啰可以和已經開展Robotaxi運營合作的伙伴,通過運力接入的方式,給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用車體驗。對于接入哈啰平臺的公司,哈啰的線下運維體系,包括充換電、清潔維護、停車場、維修點等資源也可以幫助合作方攤薄線下運維成本。
此外,哈啰也可以為Robotaxi公司提供底層地圖的實時更新,進一步降低Robotaxi合作伙伴整體的維護成本。目前,哈啰的Robotaxi業務正在和部分城市溝通開展落地業務。
三年實現商業化落地
“哈啰入局Robotaxi的一個重點,是構建運營平臺。另外,我們也會與車企共同合作,打造屬于哈啰的Robotaxi。”
Yolanda表示,Robotaxi業務的落地,主要是看可靠性和成本。特斯拉純視覺的方式,從成本的角度是極其高效的,但是在可靠性的角度,還會有一些極端的場景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對于哈啰而言,Robotaxi首先強調的應該是安全。比如,哈啰會引入激光雷達以及4D毫米波雷達,在系統級別上實現安全冗余。同時,哈啰也會像特斯拉一樣,用AI數據驅動的方式迭代模型。
按照計劃,短期內哈啰Robotaxi業務會聚焦于國內,長期將會拓展海外市場,并預計三年實現商業化落地。
據Yolanda介紹,哈啰Robotaxi的股東中,螞蟻集團主要會提供AI的算力和算法支持,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技術和滑動底盤方案,會在很大程度上優化Robotaxi的運營效率。
“L3級別的車型,基本上都是以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產的落地時間表來進行的。某種意義上,這也讓L4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落地,有了一個依據。”
Yolanda預測,未來整個Robotaxi的市場規模需求會接近十萬億美元。哈啰此前在AI運維調度、高精度定位和能源管理積累的經驗和技術,為其進軍Robotaxi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相較于目前單個城市千臺級Robotaxi的部署,明年將會有更多數量、更加成熟的無人駕駛車輛加入進來。
“可能在后年或者在三年之后,隨著單車成本的下降,以及運維隱性成本的降低,Robotaxi的規模化商業落地將得以實現。”Yolanda表示。(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鐘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