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手術因需單肺通氣以保障手術視野清晰和操作安全,對氣道管理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雙腔支氣管導管(雙腔管)和支氣管封堵器是目前實現單肺通氣的兩種主要工具,在臨床應用中各有其特點與適用指征。
01
作用:實現單肺通氣
1、肺隔離,雙肺隔離可以防止一側肺的分泌物、感染源、血液或膿液進入另一側肺內,達到保護健側肺的目的。
2、雙肺獨立通氣(雙腔管),對于肺通氣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存在明顯的支氣管胸膜瘺,支氣管破裂,單側肺大泡或雙肺順應性不同等,單肺通氣可控制通氣分布。
3、支氣管肺泡灌洗,如肺泡蛋白沉積癥可通過支氣管肺泡灌洗來治療。每次肺泡灌洗只能單側進行,需要保護另一側肺。
4、術側肺萎陷,肺手術、胸腔鏡手術、食管手術、需要術側肺萎陷,便于外科手術操作。
02
解剖知識
1、右主支氣管:右主支氣管粗短而陡直,平均長度約2.0cm,內腔橫徑為1.5cm,其下緣與氣管中線的夾角為25~30度,氣管內異物多墜入右主支氣管。
2、左主支氣管:左主支氣管細而長,左主支氣管平均長度為4.7cm,內腔橫徑為1.1cm,其下緣與氣管中線的交角為40~50度,左肺上葉支氣管的開口距氣管隆嵴較遠,故左支氣管插管時很少阻塞其開口,而且也易固定。
03
封堵器
1、坦帕角的設計,優勢是接近解剖角度,盲插成功率高。
2、黑色刻度線與頭端方向一致。如果封堵左側,則保持黑色刻度線朝左。
04
封堵器的優、缺點
優點:
1)適合小兒及困難氣道病人;
2)容易選擇尺碼;
3)放置時可以通氣;
4)術后如需機械通氣不需換管;
5)可以選擇性地阻塞肺段。
缺點:
1)術中容易移位,定位時須使用纖支鏡;
2)對萎陷肺進行吸引時需要先放氣甚至先取出,而且吸引后易移位需纖支鏡下重新定位;
3)切換通氣時需要重新封堵;
4)無法進行非通氣側肺的持續正壓通氣。
05
雙腔管的優、缺點
優點:
1)在良好肺隔離情況下可以隨時按需對氣管支氣管進行吸引、通氣;
2)沒有纖支鏡的情況下也可以定位;
3)很少移位;
4)可以實現分側肺通氣;
5)發生低氧血癥時可以對非通氣側肺進行持續正壓通氣。
缺點:
1)需要選擇合適的尺碼;
2)部分病人如困難氣道、解剖異常的病人放置困難;
3)術后機械通氣需要更換氣管導管;
4)存在聲門、氣管和支氣管損傷的可能。
06
雙腔管型號選擇
根據性別、身高:
通過胸部CT測量主支氣管直徑,可精準指導雙腔支氣管插管的型號選擇,尤其適用于氣道解剖異常(如狹窄、畸形)或常規型號適配困難的患者。
〈以測量主氣道為例,找到“工具”>“直線測量工具”〉
常見對應關系(以左側雙腔管為例,單位:Fr與mm的換算為1Fr≈0.33mm):
>主支氣管直徑<10mm:可選35Fr(支氣管端外徑約9.6mm);
>主支氣管直徑10-11mm:可選37Fr(支氣管端外徑約10.2mm);
>主支氣管直徑11-12mm:可選39Fr(支氣管端外徑約10.7mm);
注意事項:
若患者左右主支氣管直徑差異較大(如一側狹窄),需優先以病變側或需插入的支氣管直徑為準(如左側雙腔管以左主支氣管直徑為參考)。右側雙腔管需額外關注右上葉支氣管開口位置,CT可輔助判斷開口與隆突的距離,避免導管堵塞右上葉氣道。測量后仍需結合患者性別、身高進行綜合判斷,最終通過纖維支氣管鏡確認導管位置和密封性,確保適配性。
從我科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只有35Fr、37Fr兩種型號,一般來說女性和165cm以下的男性選擇35Fr,165cm以上的男性選擇37Fr。我問詢了幾位同學,有些醫院有32Fr,但很少醫院有41Fr。
07
如何選擇
以下情況下推薦使用封堵器:
1)困難氣道、氣管內徑狹小等情況下預估雙腔管置入有困難時;
2)已存在單腔氣管插管者;
3)氣管造口病人(經口或經氣切套管);
4)術后需要繼續機械通氣患者;
5)小兒患者,雙腔管型號不全時;
6)需要堵塞段、葉支氣管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