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產GPU企業準備登陸資本市場了!
7月18日,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一紙上市輔導備案報告,將這家低調運作六年多的GPU企業瀚博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瀚博半導體”)推向臺前。成立僅六年,瀚博半導體已連續三年登上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2024年估值超過100億元。
在上海張江一間實驗室里,一支平均從業18年的芯片設計團隊正在調試第二代7納米GPU芯片,這些指甲蓋大小的硅片承載著挑戰英偉達的野心。其創始人錢軍——這位曾帶領AMD團隊設計出業界第一顆7納米GPU的上海交大校友,如今正帶領一支500多人的研發團隊(80%為技術人員),在浦東張江構筑中國GPU的自主堡壘。
1、兩代芯片的自主突圍之路
瀚博半導體的技術基因刻著鮮明的“AMD印記”。其創始人錢軍與張磊均來自這家GPU巨頭:錢軍曾主導AMD首顆7納米GPU研發,張磊則以AMD院士身份掌握40余項視頻與AI加速專利。二人將國際大廠經驗與中國市場需求結合,打造出自主技術路線。
瀚博半導體核心創新體現在自研的VUCA統一計算架構,該架構如同“萬能轉換器”,能同時驅動AI算力、圖形渲染、邊緣計算三大產品線。基于此架構,瀚博半導體在短短五年內實現兩代芯片的量產突破:2022年推出的SV100系列專攻AI推理與智算中心加速,2023年量產的SG100系列更實現渲染、AI、視頻編解碼“三位一體”,填補國產全功能GPU空白。
其衍生南禺系列產品(VG1600/VG1800/VG14),應用于云游戲、工業設計、工作站等場景。瀚博半導體產品已落地大模型推理、智慧交通、數字孿生、云渲染等領域,成為英偉達國內主要競爭者。
商業化落地能力是檢驗技術的試金石。在中國移動2024年算力網絡大會上,瀚博半導體展示的GPU加速方案已應用于云電腦、云游戲等場景。瀚博半導體的云電腦方案能支持4K60幀高清視頻播放,減輕CPU負擔30%以上,獲得中國移動技術團隊的高度評價。
瀚博半導體的產品矩陣覆蓋范圍從智算中心延伸至邊緣設備。在AI大模型領域,搭載VA10L加速卡的AIGC一體機可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推理;在工業場景,其邊緣GPU為數字孿生、機器人控制提供低延遲算力支撐。這種全棧式解決方案能力,讓瀚博半導體在國產GPU陣營中建立起差異化優勢。
2、6輪融資與百億估值背后的雙重引擎
翻開瀚博半導體的股東名錄,猶如看到一份中國科技投資界的“名人錄”:從阿里巴巴、快手等互聯網巨頭,到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人保資本等“國家隊”,再到經緯創投、五源資本等頂級風投。
成立6年完成6輪融資,總額超25億元,其中,2020年A輪5000萬美元(快手領投)、2021年B輪16億元(阿里/人保資本領投)。而投資方可以帶給瀚博半導體戰略協同,阿里賦能云計算場景,快手匹配視頻處理需求(曾推自研芯片SL200)。資本投票的背后,是對國產高端GPU稀缺性的共識。
2024年瀚博半導體投資方新增中網投、國壽科創基金等,注冊資本增至5.2億元。2024年瀚博半導體以100億估值蟬聯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入選福布斯中國創新力50強。
瀚博半導體的股權架構設計凸顯創始團隊控制力。通過直接持股、間接控股及17家員工持股平臺,錢軍與張磊共同掌控42.15%表決權,形成穩定的共同控制結構。這種設計既保障創始團隊決策權,又通過員持股平臺綁定核心技術骨干——公司研發團隊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超70%,核心成員平均從業年限達18年。
瀚博半導體團隊構成堪稱“GPU全明星陣容”。除兩位AMD系創始人外,研發骨干多來自英偉達、英特爾等國際大廠,覆蓋架構設計、芯片驗證、驅動開發等全流程環節。這種豪華配置在國內GPU創業公司中屈指可數。
并且,由于公司總部位于上海,上海交大成為重要人才搖籃。錢軍的本科母校已培養出10余位芯片企業創始人,包括芯原股份戴偉民、壁仞科技徐凌杰等。產學研聯動使瀚博能持續獲取高端芯片人才,其張江辦公室距離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僅30公里,形成天然的“人才輸送通道”。
3、GPU軍團的資本突圍
2025年成為中國GPU企業的上市元年。6月30日,摩爾線程與沐曦股份科創板IPO獲受理,分別計劃募資80億和39億元。7月,瀚博半導體與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相繼進入輔導期,形成五家GPU企業集體沖刺資本市場的壯觀景象。
瀚博選擇中信證券作為輔導機構,計劃于10-11月完成輔導驗收。其上市進程雖稍晚于摩爾線程等競爭對手,但百億估值與產品量產能力構成獨特優勢。
目前,中國GPU市場正經歷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45億元猛增至2024年的10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30%。這片藍海中,國產替代浪潮洶涌澎湃。國產GPU自給率從2019年不足5%,升至2024年的30%左右。但外企仍主導市場:在獨立GPU領域,英偉達占據81%份額;在集成GPU領域,英特爾、AMD近乎壟斷。
而對于芯片半導體企業的推動,也在不斷推出。2025年7月18日,上海發布算力監測調度平臺,推動長三角形成“算力+數據+行業場景”協同生態。地方政府對半導體企業的扶持從流片補貼延伸至應用場景開放,瀚博半導體等上海GPU企業獲得從研發到落地的全鏈條支持。
國產替代的深層邏輯是安全可控。隨著美國對華高端芯片出口管制加碼,國內數據中心對國產算力需求激增。某券商分析師指出:“國產GPU在AI推理場景已基本可用,下一步是向訓練場景及高端渲染領域突破”。
資本市場的熱情源自對AI算力市場的預期。2024年全球GPU市場規模預計達791億美元,2025年將突破8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2025年有望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在這個增量市場中,后來者仍有翻盤機會。
而對于瀚博半導體而言,上市融資有望加速其5納米GPU研發,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代差。更深遠的影響在產業生態建設,這場資本賽跑的本質是生態之爭。
瀚博半導體的崛起,映射出國產GPU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范式轉變。依托頂尖團隊、全棧產品與資本助力,其IPO不僅是企業里程碑,更是國產算力攻堅的關鍵一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