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們根據太陽的周期運動并且結合當下的氣候以及物候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其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四季的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眼下伏天已至,大暑節氣也到了,這意味著今夏最關鍵的時期來臨。
俗話說“不到夏至不熱”,不過此時并非最熱的時候,隨著地表熱量的逐漸積攢,一直到大暑時節,才迎來最熱時期。屆時也正值三伏天,由于暖濕氣流的影響,使得各地從真正意義上進入雨季,所以大暑時節,不僅氣溫最高,也是氣象活動最頻繁的一段時間,屆時風多,雨更多,“悶濕交蒸”這在這個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
“冬有大寒,夏有大暑”,這兩個節氣所代表的正是一年中最寒和最熱的時候,也是最考驗人的時候。俗話說“大暑三伏天,走路要人牽”,在這個時節中,空氣中的小水滴攜著滾滾熱浪而來,暑濕之氣特別容易入侵體內。所以在這段時間里要格外重視身體,不僅要注意避暑,多休息,從起居到生活乃至飲食的方方面面也都要注意禁忌。下面就來跟大家總結大暑時節當中,最不該做的5件事,每一件都很重要,細節之處更不能馬虎,來看看吧~
1、從外邊進屋不立即對著冷風直吹
在這個時節里,無論是陰云漫天,還是晴空萬里,流汗都是生活的日常,即使是坐著不動,皮膚也一直是黏糊糊的。靜止尚且如此,那么若是有事外出,走不了幾步,汗水便會將衣服浸濕了。那么這個時候若是從外邊進到屋里,勢必會帶著一身的汗。眾所周知,排汗是身體的自動調節,在幫助我們散熱降溫,此時毛孔處于張開的狀態。若是直接對著冷風直吹,很容易給寒氣以可乘之機,入侵體內。而如果室內和室外的溫度相差特別多,還可能會引起感冒,肌肉酸痛等。
所以若是正在流汗時,我們可以先等一會兒,或是用毛巾把汗擦干,再開空調,并且溫度也不要太低。身體的熱量要慢慢散掉,這也是身體適應環境的過程。
2、不在大熱天里運動太久
雖然民間有“夏練三伏”的說法,但要謹記,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有益,而過量則會損傷身體。現在天氣熱,無論晴天還是陰天,動不動就會大量流汗,屆時我們體內的代謝會加速,心跳也會加快。若是劇烈運動或是連續長時間運動,那么體內的水分會流失較多,身體的消耗也會比較大,且心臟的負荷會越來越重,容易引起頭暈,胸悶,呼吸急促等問題。
夏季鍛煉,要選對時間,盡量在一早一晚進行,也要選對地點,以樹蔭清涼的地方為宜。運動量和時間都要控制好,以自己舒適為準,不能盲目逞強,大熱天真的要重視。
3、一整天不見太陽
大暑時節里,也是太陽光最強最烈的時候,所以在外出時,要注意做好遮陽防曬,以防曬傷和中暑。不過我們也不能浪費了這大好的陽光,萬物都離不開陽光。這個季節里,既熱又濕,我們的體內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濕氣,加上人們經常排汗,也會損耗陽氣。這個時候曬曬太陽,有助于排濕,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振奮陽氣,提升免疫。
每天不妨挑個十分鐘左右,曬曬太陽,尤其是我們的后背,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元氣和精神。當然曬太陽也要有度,不能過久。
4、只避暑不驅寒
大暑,意為炎熱至極的意思,所以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會格外重視避暑消暑。要穿清涼的衣服,吃冷飲冷食,吹空調,電扇,去清涼的地方待著,以各種方式來達到降暑的目的。不過在我們消暑的同時,寒氣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進入我們的體內,比如冷飲冷食,冷風冷空調等。所以在夏季,也要注意“寒邪”。一方面在吃冷飲吹空調時要有度,避免冷風直吹。同時也可以吃些驅寒的食物,比如早上可以喝點姜湯,熱粥,晚上休息前用溫水洗洗腳,來幫助我們驅寒暖身。
5、不胡亂進補
大暑時節里,人們的代謝快,消耗也多,身體容易虛弱。所以有的人便會十分重視進補,要吃很多營養的食物。其實,我們的脾胃對于暑熱十分敏感,這個時候往往處于弱勢,所以飲食要以溫和且易于消化為主。要以脾胃舒適為前提,現在是很多食物的時令季節,所以我們只要選擇新鮮應季的食物來吃,基本就能滿足營養所需。而一些看似大補的食物,在大熱天里食用,反而難以消化,還可能會引起上火,削弱抵抗力。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